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19-12-25陈惠春
陈惠春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5例采用超声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血糖控制、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经术前超声检查后,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肝脓肿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一次性穿刺成功,治疗后,所有患者FBG、2 hPG、HbAlc、FIN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肝脓肿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准确评估患者肝脓肿情况,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穿刺抽吸治疗成功率高,血糖控制效果佳,无严重并发症。
[关键词] 超声造影;糖尿病;肝脓肿;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45.1;R575.4;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11(a)-0185-02
糖尿病与肝脓肿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因抗感染能力较差,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糖尿病伴发细菌性肝脓肿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6倍,有研究显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同期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占1/3~2/3[1]。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与非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在临床特征、影像学征象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围术期内,需要准确掌握病灶与血流灌注等实际情况,避免影响诊断与治疗效果[2]。该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45例采用超声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57.83±7.75)岁,脓肿直径5.8~16.3 cm,平均(8.37±2.18)cm,首发症状为发热者32例(71.11%)、腹痛者4例(8.89%)、腹痛与发热同时出现者7例(15.56%)、其他2例(4.44%)。术前超声检查显示单发性脓肿35例(77.78%),多发性脓肿10例(22.22%),其中肝左叶6例(13.33%),肝右叶30例(66.67%),左右叶者8例(17.78%),尾状叶者1例(2.2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血糖控制、抗感染治疗、保肝、营养支持、调节酸碱平衡等。皮下注射胰岛素类药物,使空腹血糖能够控制在6~7 mmol/L,餐后2 h血糖能够控制在9~11 mmol/L,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头孢类、喹诺酮类、奥硝唑及碳青霉烯类药物等进行抗感染治疗,药物使用前需对脓液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合理调整抗生素。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后,给予超声造影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
术前检查方法:采用MYLAB 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先给予二维超声检测,观察并记录肝脓腫部位、大小、边界、形态等,切换至彩色多普勒显像模式观察病灶血流情况,仔细观察后选择一个最佳切面切换至造影模式进行观察。经肘静脉采用团注法注射2.4 mL声诺维,流速3.5~4.5 mL/s,注射结束后即刻注入5 mL生理盐水冲洗,嘱患者屏气,超声造影下实时显示病灶血流动态灌注情况,持续观察5 min后保存影像学资料。
诊断方法:由2名高年资主治医师根据二维图像与超声造影图像,对抽吸治疗可行性、穿刺路径与深度等进行明确地诊断。告知患者做好免疫八项、凝血四项等各项化验检查、药敏试验、止血药物使用、血糖控制等术前准备,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必要性、重要性、作用与危险性,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患者取平卧位或患侧稍斜向上,超声初步定位病灶后,根据脓腔位置合适选择手术体位、穿刺点、穿刺路径与进针浓度,常规消毒铺巾后,一次性无菌探头套包裹穿刺探头(腹部探头,频率3~5 MHz),再次定位,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刀片破皮,用弯钳钝性分离穿刺点下皮下组织,实时超声引导下,沿超声引导线用一次性外引流穿刺套管针经皮肝快速穿刺进针,准确进入脓腔中心部位,穿刺进入病灶中央无回声或低回声区,吸取少量脓液,证实穿刺到达正确部位后,抽吸脓液后,确诊引流管进入到脓腔后即可退出穿刺针,将引流管推入脓腔内,皮肤固定包扎。术后脓液送常规检查与细菌培养。术后行各项常规检查,并复查超声,结合药敏试验结合合理进行抗生素治疗,给予全身营养支持疗法,并控制血糖。术后若患者症状未顺利缓解,则提示存在脓液引流不畅、脓腔内分隔等问题,需调整引流管或重新置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肝脓肿治疗效果。
血糖控制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
肝脓肿临床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超声检查显示脓腔消失或出院时脓肿最大直径<3 cm;好转: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出院时脓肿最大直径为3~5 cm;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好转,脓肿未缩小,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数+好转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的方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治疗后,所有患者FBG、2 hPG、HbAlc、FIN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患者治疗情况
45例患者中39例(86.67%)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5例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1例(2.22%)单用饮食控制。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中,肝脓肿痊愈21例(46.67%),好转22例(48.89%),无效2例(4.44%),总有效率为95.56%,抽吸脓液量为53~218 mL,平均(149.24±31.88)mL,2例无效患者择期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为(27.49±7.33)d,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腹腔扩散感染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性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问题,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一旦出现肝脓肿,细菌、真菌、微生物等引发的肝脏系统化脓性疾病会与糖尿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病情会迅速向重症感染发展,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下,机体环境较为复杂,采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预后效果差,容易引发患者死亡[3]。
但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采用超声介入治疗时,可能会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导致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增加并发症发生率[4]。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治疗必须将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由于两种疾病互为因果,在互相作用均存在加重风险,若不控制糖尿病,则无法恢复白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因此,也难以控制感染;若不控制感染,则无法解除全身性应激状态,也无法使高血糖症状恢复正常;若不及时控制血糖与感染,肝脓肿会向邻近脏器或组织结构渗透并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支气管胆瘘、膈下脓肿等;治疗不正规,则又会导致全身各部位出现化脓性迁徙性病灶,导致较高的致死率与死亡率[5]。目前,超聲介入治疗方法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应用广泛。该院采用该方法对糖尿病合并肝脓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肝脓肿治愈效果良好。超声造影在围术期的应用,使病灶确诊、术前评估更为准确,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准确评估患者肝脓肿情况,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脓腔置管引流术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显著提高肝脓肿超声介入抽吸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穿刺抽吸治疗成功率高,血糖控制效果佳,无严重并发症。因此基于上述优点,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介入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启容,辛小娟.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7):1029-1032.
[2] 邵亚丽.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征[J].肝脏,2017,22(2):55-58.
[3] 苏淇琛,孙祯.超声造影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肝脓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5):34-35.
[4] 谢小培.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19-220.
[5] 丁小琴,仇海敏,乔根芳.循证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4):3719-3720.
(收稿日期: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