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在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中的应用
2019-12-25尚丽丽彭宇阁李晓红
尚丽丽 彭宇阁 刘 佳 李晓红 李 艳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医学中心,河南 郑州 450052
儿童不明原因晕厥是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外的一组症状群,是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病症,主要包括晕厥发作及先兆晕厥,如头晕、胸闷等[1-2]。晕厥可由许多原因引起[3-6],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由于多数患儿发生在由平卧位变为直立位时,也被称为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研究表明,反复发作的晕厥症状,不但对患儿的心理造成影响,还可导致脑认知功能障碍,甚至导致部分患者猝死[7-8]。因此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晕厥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9]。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是让受试者由平卧位变为一定角度的倾斜位,诱导其晕厥发作的检查方法[10-11]。近年来,通过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认识的不断深入,HUTT已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以及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直立性高血压(OHT)[12-14]等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HUTT的184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探讨性别、年龄和有无晕厥病史对阳性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01—2019-05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门诊和住院部行HUTT患儿1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5(8.31±2.97)岁,男87例,女97例,身高(133.26±17.44)cm,体质量(30.58±11.14)kg。就诊患儿均因此次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如头晕、胸闷等)来院就诊。行HUTT前详细体格检查,常规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指征者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脑CT等,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导致的晕厥。
1.2研究方法
1.2.1 HUTT方法:行HUTT前3 d停用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空腹4 h,保持检查室光线淡柔、环境安静、温度适宜。采用电动直立倾斜试验床(型号HUT-821,北京巨驰技术有限公司),飞利浦MP20心电监护仪(ROYAL PHILIPS,Holland),常规备除颤仪及抢救车,受试者取仰卧位,其膝部、腹部、胸部用约束带固定,采集Ⅱ导联心电图及右上肢血压。①平卧10 min,记录患儿安静状态下基础心率、血压、心电图,有无不适症状;②直立10 min,第1、2、3、5、10 min观察记录,内容同上;③倾斜60°位25 min,每隔5 min观察记录一次,内容同上,持续时间随阳性反应随时终止并将床放平。
1.2.2 分组方法: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照≤7岁和>7岁分为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按照既往病史分为有晕厥史组和无晕厥史组。比较不同组间HUTT阳性率的差异。
1.3HUTT结果判断标准
1.3.1 POTS阳性标准:受试者体位改变后,10 min之内心率较平卧位增加≥30次/min;或心率最高值≥120次/min,同时收缩压变化幅度<20 mmHg,并伴头晕、头痛、胸闷、面色改变、视力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
1.3.2 OH阳性标准:平卧位变直立位后3 min内,受试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达10 mmHg,同时心率无明显变化或者减慢不超过10%。
1.3.3 OHT阳性标准:平卧位变直立位后3 min内,受试者收缩压上升>20 mmHg或者舒张压上升达10 mmHg,同时心率无明显变化或者减慢不超过10%。
1.3.4 VVS阳性判断标准及分型:阳性标准:在HUTT中,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回到平卧位后迅速恢复,并伴有以下情形之一者:(1)血压下降,收缩压≤80 mmHg,或者舒张压≤50 mmHg,或平均血压下降≥25%;(2)心率减慢,4~6岁心率<75次/min,7~8岁心率<65次/min,>8岁心率<60次/min;(3)出现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律;(4)一过性Ⅱ°或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长达3 s的心脏停搏。
分型标准:(1)血管抑制型:血压下降明显,心率无明显变化者;(2)心脏抑制型:心率骤降为主,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者;(3)混合型:心率与血压均有明显变化者。
1.3.5 阴性标准:受试者HUTT过程中未达到上述阳性标准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阳性患儿均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出现阳性反应时将床及时调平后,患儿症状得到缓解,血流动力学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2.1184例行HUTT患儿阳性率75例患儿HUTT呈现阳性,阳性率占40.76%,其原因诊断构成比见表1。
表1 患儿晕厥原因诊断分类 (n=75)
2.2不同组间HUTT阳性率差异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有无明确晕厥史对HUTT结果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组间HUTT阳性率差异比较 [n(%)]
注:P<0.05
3 讨论
HUTT是模拟自然状态下诱发晕厥的方式,并根据受试者不同的心率、血压变化规律,做出不同的诊断,甚至对可能发生晕厥的风险性进行预测性评估[15-16]。自从Kenny于20世纪80年代末将HUTT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来,其在儿科的应用领域逐步拓展,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童OI的主要工具[17-18]。目前,HUTT包括基础HUTT(baseline head-up tilt test,BHUTT)和药物激发HUTT,对于后者,有研究认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SNHUTT)或静滴异丙肾上腺素(IOSP)激发试验可增加HUTT的敏感性,使其阳性率达70%以上[19-20]。而舌下含服SNHUTT诱导下阳性率高于ISOP,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心律失常反应[21-22]。因此目前BHUTT仍然是最基本和经典的方法。本研究184例儿童HUTT全部为BHUTT,总阳性率40.76%,由于临床在适应证控制上的不同,对阳性率文献报道亦有所差异[23-25]。
本研究75例HUTT阳性儿童中,POTS占53.33%,VVS占33.33%,OH和OHT各占6.67%,POTS和VVS构成儿童OI的主要病因。目前认为VVS发生的经典机制为Bezold-Jarish反射,即VVS患儿在应对从卧位变为立位体内血液重新分布时机体的反应过度,较正常人心肌收缩能力过强,导致左心室壁内的机械感受器激活,神经冲动经C纤维传递至迷走神经中枢,迷走神经活性反而增强,反馈性抑制交感神经,从而出现心率减慢、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出现晕厥症状[26-32]。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显示,VVS和POTS的发生机制中存在共同的通道,检测到VVS患者血浆NO水平减低,POTS患者存在NO释放障碍,从而导致两者由NO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异常,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两者构成OI的主要病因[33-35]。
有文献报道,<20岁患者性别对HUTT阳性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岁者女性均高于男性[36-37]。另有文献报告,年轻男性VVS更为多见[38]。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儿童之间HUT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研究受试对象均为儿童患儿,年龄3~15岁。本研究以7岁为界分为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结果显示,学龄期患儿阳性率显著高于学龄期前组(P<0.05),这可能与学龄期组患儿学习压力等因素有关。本研究进一步发现,曾有过明确晕厥史的患儿其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明确晕厥史患儿(P<0.05),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学龄期儿童有明确晕厥发作史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晕厥后,建议行HUTT检查诊断OI发生的原因。此外,目前临床医师普遍认为,除作为检查方法外,HUTT尚可作为一种治疗OI的方法,将其简化为靠墙直立训练,方便患儿在家中进行锻炼,达到治疗OI的目的[39-40]。
HUTT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临床上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特别是有明确晕厥史的学龄期儿童行HUTT,可以有效的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从而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