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25程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人才大学生教育

程春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1 新时期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1.1 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现阶段,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行各业变革日新月异,应届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企业用人需求经常出现滞后和不匹配,用工单位和用人企业普遍表示“招来的人不能用,能用的人招不来”“不缺人数缺人才”。面对这一困境,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质量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有效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性高质量人才,还可以对人才结构进行重塑,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越来越宽阔,空间越来越大。

1.2 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历程

国内的创新创业工作分为3 个阶段。

(1)早期自主探索阶段。该阶段以学生或学校的自发探索为主,以创业竞赛的实行、创业讲座的举办和创业实践活动开展为标志。清华大学首届“清华大学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使得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第一次得到了宣传,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起了良好的开端,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政府引导推进阶段。2002年5月,教育部深刻意识到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部分“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进行探索。此举表明我国对创新创业工作开始重视,并开始引导推进。

(3)战略规划阶段。在达沃斯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的新理念,力争使得要让每个有创业理想和愿望的人都能得到创业的空间的支持,让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的潮流,自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2 国外创新创业工作经验介绍

发达国家高校普遍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具有国际共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研究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及创业工作均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2.1 明确实用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氛围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他们往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务实和自由是其最大特色。

一是突出务实的育人校训。从务实开始,培养学生动手创造的能力。不少西方高校特别对学生创造性培养提出明确目标:清晰的思维及良好的写作水平;有逻辑推理的能力能够概念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特色的创新思考且敢于创新及与人良好协作的能力;有不同理念的融合并能够持之以恒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体现出高校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要求。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宗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负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多种学习模式,从而极大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更加利于学生学习和创新潜能激发。

三是鼓励自由个性的在校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充分认识自身的长处、发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身的兴趣,开拓自己的眼界。从而使在选择专业方向时能够综合考虑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这种模式有利于对人才个性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鼓励创新的制度设计和环境营造

高校育人的制度和环境决定人才质量。西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成效与之成熟完备的制度环境密不可分。

一是有拓展创新的学校制度。例如,本科生、高职生导师制。由导师制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混合住宿制度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跨专业、跨领域的活动交流,通过多个专业的碰撞,使他们的思维能够开阔,融合不同的方向激发创造性思维。

二是有配套的创新创业平台。西方高校校园内具有一整套成体系的创新创业配套措施,整体氛围浓厚,像培训机构、风险资本市场、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业联盟、企业研究发展中心、创业实践活动中心等,构成了高校、社会、企业三位一体新的创业教育体系。

三是有激烈竞争的创新环境。西方高校竞争意识强烈,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在美国不少大学为自己设置了竞争的目标。为此,美国的大部分大型企业都加强对学生创意的培养,对这些创意学校给予最大限度地鼓励与资金支持,力争使他们能够都将计划书成功进行成果孵化。由此看来,美国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动力、不甘示弱、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3 国内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1)择业观念陈旧,创新创业意愿不强。国内大学生对创新往往缺乏尝试的精神,固守陈旧的观念,大部分还是倾向于“铁饭碗”的选择,更是把创业视副业,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择业观念陈旧和创业意愿不强的问题。

(2)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是当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说明专业技能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并不是缺乏想法、项目,而是缺乏实践经验。

(3)创业资金来源有限,风险承受能力差。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投入有限,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用依靠父母,而且国家财政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比较有限、力度小。导致大学生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差,是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低的又一原因。

(4)高校创新创业认识不到位,教育理念不深入。大多数高校过度看重就业率,过分地强调就业,在教学工作中没能将创业工作地融入学校的整体建设中来,忽视了创业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对提供专业技术的实践环节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5)创业设施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参差不齐,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等问题。一是在资金方面投入不足,运营能力不强,资源整合不到位;二是创新创业指导力度不够、氛围不浓,大多数的创业项目启动后不能持续发展。一定程度限制大学生创毕业的积极性。

(6)创业政策宣传不广泛,保障体系不健全。当前,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导致了大学生对政府的创业政策了解甚少,不能较好地发挥创业政策与优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的积极性。

3.2 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自主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社会调研,对创业的资金来源、政策支持、学校扶持、家庭帮助、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建议。

(1)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政府和高校要从政策支持、舆论宣传、资金投入、价值引导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鼓励,崇尚创业的态度和行为。让大学生感到创业是一种伟大的事业,创业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从而强化大学生创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高校要塑造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注重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引导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树立,勇于承担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责任。积极引导大学生向创业典型人物学习,加快步伐投身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去,实现新时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使命要求。

(2)积极参与创业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大学生既是创业活动的主体,也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主体,因此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决定创业成功的关键。在提升创业能力素质的同时,要加强创业实践的环境,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与创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3)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资金风险。要加强政府对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保障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渠道。其次,高校方面要设置专项经费,一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启动运营,另一方面帮助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收周期长,因缺乏资金面临困难的创业项目渡过难关。同时还应完善创业风险担保机制,提供政策性风险担保。

(4)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实践平台。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就业理念,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对专业课程开发。探索创新创业与就业的新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传教式”授课方式,塑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

(5)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孵化功能。为了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创业,需要加大创业基地的投入,扩大创业基地面积,完善的项目运作及成果转化的流程体系。制定相关的考评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原则,激发创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孵化更多有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项目,加大大学生成果的孵化力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市场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和谐发展。

(6)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保障创业稳步前进。创业服务体系要建立以政府力量为主导,高校和社会为辅助的三方联动机制。通过政府创业服务机构、高校创业服务部门和社会创业相关团体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密切配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政府方面主要是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高校也要建立专门的创业部门,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了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渠道和机遇。

4 国内创新创业工作建议与工作新思路

4.1 打造社会需求的出发点和归宿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建设、经济发展贡献人才队伍的历史使命。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高校应及时转变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独立成新的培养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以提高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价值观为导向,以关注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逐步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框架和体制。

4.2 明确创新创业目标,完善教育顶层设计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当前开展教育改革转型的目标。与学术型人才的区别之处在于,创新创业型人才更与时代发展同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与创新创业的关联性和应用性。

高校应完善教育顶层设计体系,明确目标,具体包括:第一,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基本目标,改革传统教育理念。第二,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第三,专业建设要贯彻工学结合教育思想,紧密结合学生知识学习,建立科学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4.3 建设基于能力本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转型的新阶段,要求高校要以新的时代需求进行定位,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主题办学模式,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打造全新的“理论+实践+创新思维”五重培养方案。

第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要突出以市场为需求,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第二,注重学生在知识学习、基础能力培养,重点关注学生在德育等各方面的素质修养。第三,实现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多样性统一,实现培养人才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第四,注重实践后的总结提升。

4.4 加强职业规划与引导

加强校内导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完善职业课程体系,解决就业存在的挫折和难题,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从而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4.5 加快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寻找校企合作切入点。提高学习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提升教师师资水平是学校的期望。事实上校企双方对共同利益的需求均能成为校企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因此,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必须找到关乎双方利益的切入点,全面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5 结语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目前我国极为重视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是一种能够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色的教育模式。该文分析了我国教育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概况,并借鉴了西方先进的创业创新思想教育。研究得出,只有解决困扰创新创业工作的关键性问题,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所指,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针。

猜你喜欢

人才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