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研究
2020-01-09刘红秀
刘红秀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30023)
目前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并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思维导图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接纳和应用,其应用范围从心理学,到商业、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乃至终身学习能力是该文的研究重点。
1 理论基础——思维导图
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Mind Mapping)这一概念。他[1]提出,大脑接收信息后,会呈放射性形状以中心球体立体结构存入记忆库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根据思维的发散性特点,思维导图把注意焦点集中在中央图形上,其主题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则由一个关键图形或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呈现,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构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思维导图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图像、词汇、数字、逻辑、颜色等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脑中的思想、概念、理论等,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是思维直观形象的外部表达,便于人们交流、思考和表达。思维导图不仅使得抽象记忆和思维可视化,与此同时释放大脑发散性思维的无限潜能[2]。
人类语言用数字、字母、科学符号、软件编码、音乐符号、国际手语、盲文等来进行交流,以上所有语言都有基本的认知结构,如比较、分类等,思维导图便是基于该认知结构,发展出来以下8 种基本类型,以促进学习者交流和思考,也能从中了解学习者如何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圆圈图主要用于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先前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盲点;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问题或事物属性,旨在增强思考者描述事物特征的能力;双气泡图主要用来进行对比和比较;树形图主要用来对事物进行分组或分类;括号图主要用来分析阐明事物主干与枝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流程图主要用来阐释事物进程,分析时间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复流程图主要用来分析因果关系;桥型图主要用来进行类比和类推。
从近十年来的研究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思维导图应用到语言教育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个人思辨性的论文占绝大多数;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较少,鲜有混合性研究(定性研究结合定量研究)[3]。因此笔者认为利用混合性研究方法来研究思维导图值得探索。
2 思维导图应用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学习的自主性指学习者对学习负责的能力,包括规划学习目标、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估效果。根据国外社会认知理论和自主学习的建构理论等,庞维国[4]提出从横向和纵向来理解自主学习:即从学习的各维度(含动机和策略等)和从学习的整个过程(含制订学习计划和进程监控等)来定义自主学习。
该校属于理工院校,试验前测5 位任课老师约500 名非英语专业学生,问卷结果显示:约67%的学生自认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策略偏颇,自我学习计划拖沓,自我监控力度不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针对学生以上特点,笔者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思维导图训练,通过线上蓝鸽语言学习中心指导性自主学习、线下面授课和课后自学指导三方面结合起来试图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该研究选定试验班为计算机1706 班,对照班为化学1702 班,教材为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三版)。
首先,学生利用线上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完成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教师记录试验班和对照班的自主学习基本情况,以便后期对比研究。
其次,教师期初面授讲解思维导图的类型和应用,用思维导图示范如何展示教学目标、厘清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并促进教学评价和反思,并借助于思维导图全局性统筹规划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以每单元的教学目标与要点为中心聚焦点,将大纲要求、学生已有能力、课堂设计、兴趣需求等教学要素作为分支节点,用放射状层级图形式来构建图式课堂,使其主次信息要素分明。此外,教师还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关的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线上提交。学生需要深化理解思维导图和预习单元学习内容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教学目标时画的是树形图;根据各单元的具体结构画不同的思维导图,如第二单元事关男女对美的追求差异,利用双气泡图比较合适;画圆圈图导入第四单元主题词汇(自然),或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桥型图来讲述战士与螺丝钉的类比(第六单元)。
随后,教师课上指导学生分组用思维导图制订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如课前导学或课后拓展应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手绘或软件Mindmap、Mind manager等制作出任务规划导图,提交作业,教师给予反馈。下图是学生画出来的第三单元文本结构导图,见图1。
从此导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已经基本理解,思维脉络清晰,主要内容把握得当,完成了前期自主学习部分。但是事实上这种人物传记体文章更适合结合流程图和树形图,把其人生4 段经历画出来,层层递进,反映前期经历对后期事业的影响,并补充下一级树形图,这种延伸则在课上深入讨论。
学习总结和反思是自主学习重要部分。因此每单元结束时,教师留出课堂15 min 来反思和拓展主题,学生讨论并分组制作思维导图,课后根据导图完成一篇习作,以此促进课堂学习的思辨和拓宽学生思维广度。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使思维过程可视化,一方面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单元内容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导图进行知识交互,扩展思维深度和广度,对学习做出监控和评价,而与教师同学们之间进行个性化交流和反馈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促进主动学习。
3 思维导图对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考证
首先借助SPSS 对比分析思维导图训练前后,对照班和试验班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成绩的变化。自主学习成绩是完成线上教师指导部分和自由学习数据库内任意资料后系统自动生成的综合分数。见表1。
表1 试验班思维导图训练前后学期自主学习分数总评(分)
图1 第三单元文本结构思维导图
图2 学习总结和反思思维导图
图3 思维导图的作用力
表1中变量1 为试验班思维导图训练前的学期自主学习分数总评,变量2 为试验班训练后的相应总评。从平均值和最大最小值的对比差异,可看出思维导图对线上自主学习的积极影响:学生的分数分布范围和标准偏差均有所下降,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减少。表2中为对照班的两学期自主学习总评对照,标准偏差有所下降,但是平均值变化不大,相对于试验班最大最小值都较低一些,两学期末自主学习分数差异并不大。这说明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能。
表2 对照班的两学期自主学习总评对照表
其次,写作应该是大学英语笔试中最能检测学生自主发散性思维和思维拓展深度广度的部分。因此下文将对思维导图训练前后试验班期末考试写作部分的成绩变化进行分析。为保证公平公正,写作部分由20位教师封闭式改卷,总分15 分。从表3中可以看出sig显著性<0.05,学生分数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整体上浮,这说明阅卷教师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思维拓展的效用,见表3。
表3 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思维拓展的效用
最后,思维导图训练结束后,利用问卷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卷调查可以更详细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变化,并了解思维导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自主学习的动机和策略以及学习计划和过程监控主要方面问题来分析思维导图的作用力,见图3。
表4 配对样本相关性
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班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在自主学习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示肯定,总体而言相对于以前,思维导图训练后学生学习投入更多,课上课下状态更主动些。但是学生也在其他开放性问题下方提出了个人建议,如更全面详细指导自主学习资源、及时更新数据库、增加面授大咖公开课和讲座课以及延长课堂讨论时间等。这些问题的反馈对教师实际操作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4 结语
通过思维导图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规划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思维导图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清楚展示其因果、递进等层级关系,引导学生聚焦重点信息,忽略次要信息,规划得当的学习目标及选择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掌握更多有效信息,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感和焦虑感,提高学习兴趣。此外,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不仅能够整理和内化知识、巩固记忆,树立学习信心,还能促进同伴协作学习,增加沟通,拓宽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