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性别观念发展之我见

2019-12-25辛志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观念少数民族问卷

辛志凤

(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对女性地位的讨论和思考愈加频繁和深刻。但由于地域分布、文化因素等各方面差异的共同作用,对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女性性别观念的研究较为贫乏。东北地区民族众多,55个少数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约1 亿人,约占东北地区人口总数的9%,其中女性约占半数。人口超过400万人的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还有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等人口较少民族。

1 少数民族女性性别观念不容忽视

女性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女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将“男女平等”问题作为党新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见,当代的性别问题与女性解放问题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研究中。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2日在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做好家庭工作,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重要着力点。[1]发挥少数民族女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女性的发展长期以来呈现滞后状态。来自社会、家庭、个人对女性的漠视、束缚,导致少数民族女性地位低下,在社会发展中没有取得应得的合法权益和发展地位。[2]少数民族女性往往有自卑心理,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其性别观念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性别文化呈现了多样性和层次高低不一的状态。

该文以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女性性别观念,按照国情积极地寻找最有力的措施,以期能进一步改造我国少数民族女性的性别观念,促进性别公正,为树立科学性别观提供合理引导,使得女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优势,从而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男女平等,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2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性别观念现状

2.1 现状调查

笔者对东北地区18 岁以上的少数民族女性进行抽样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根据对象的具体差异,分别制定3 份调查问卷,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在社会发放调查问卷、在校园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广泛调研,将有效问卷收回整理,详尽地统计分析。

(1)调查一。笔者于2019年6月21日在网上发放了《关于少数民族女性性别文化和性别观念发展与变迁的调查》,该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样本54 份,调查对象均为少数民族女性。

(2)调查二。笔者于2019年6月在东北某民族高校,发放了《少数民族女性性别文化和性别观念发展与变化》的调查问卷,该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50 份,共回收有效样本31 份,调查对象均为少数民族女大学生。

(3)调查三。2019年8月,笔者在东北某市人流较多的广场,对少数民族女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 份,回收有效问卷20 份。

2.2 研究结论

(1)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都是一个平等的个体,都有权利得到应有的权益和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的权利这一问题势必会成为焦点。不仅女性自身要求和争取平等,男性也要尊重女性,与女性携手共进,使女性意识到自身主体地位,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共同发展。性别只是生理有别,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唯愿社会更加进步,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2)当今社会,中国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女性。虽然女性在经济、教育、政治参与等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残余仍然存在,人们的观念里存在着固有的思维定势。从我国古代的诗歌中,可见一斑。《诗经》中有1/3 的诗歌是描写女性的,乐府民歌中女性形象血肉丰满,受其影响,魏晋时期“善言儿女”的傅玄创作了大量女性题材诗[3],对女性命运进行了思考,唐代诗歌中女性从外表到内心复杂多样,但终究都是封建社会的女性。中国封建制社会是父权社会,封建社会存在时间长,对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影响深,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女性弱于男性是多数女性与生俱来的观念,认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如男性,绝大部分女性自尊自立意识不强,过分依赖男性。当下,我国大力倡导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在某些领域,女性甚至超过男性,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女性自尊自立意识尚需提高。所以,即使少数民族女性性别文化和性别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要继续努力。

(3)在传统的刻板印象里,女性的职业分配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别偏见,认为女性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投入在家庭中,还有些职业被看成是只能由女人从事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家庭观念的改变,女性逐渐变得独立起来。少数民族女性性别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受宗教信仰影响。从政府的权力结构看,决策群中女性的总体比例均为10%以下,由此可见,女性在政治方面的权力有所改观,但仍需加强重视。经过调查和访谈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女性的观念在不断地改变,现代意识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女性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女性性别观念发展与时俱进,少数民族女性性别文化在积极转变。

3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性别观念发展的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鉴于少数民族女性的性别观念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过渡状态,年轻人性别观念更趋现代,建议民族工作部门培养少数民族青年女性人才,通过多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提升她们的文化和才艺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制定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的方案,培养储备少数民族人才,让思想开放、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女青年经过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用自身的行动来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2)由于多种性别文化思想理论并存,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性别文化构成呈现多样化态势。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女性就业难、被遗弃、遭拐卖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突出,这要求作为弱势群体的少数民族女性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建议有关法律部门对她们进行普法宣传与教育,使她们知法、懂法、用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文化产业在振兴地区经济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可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开发民间文化的途径很多,如民俗表演、旅游开发、工艺品销售、文化创意发展等,在开发民间文化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振兴民族经济的同时,也可开发人文旅游景观,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少数民族女性就业问题。少数民族女性在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从事手工艺品的制作销售、民俗表演、旅游讲解等工作,发挥自身优势,找回自信。

(4)针对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性别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我们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倡导男女平等理念,另一方面要强调“内”的重要性。引领妇女在男女平等观念的基础上,以个人小家为出发点,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团结邻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持家,形成好的家风。教育子女的任务十分艰巨,女性肩负这个重担,任重道远。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教育好下一代,就是为祖国做贡献,把对家庭的爱升华为对祖国的爱,这样的女性是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女性。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女性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照顾赡养老人也多数由女性承担。可见,女性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很多负担,其地位不可替代。

(5)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应该本着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上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将性别平等共存和谐发展,作为当前建设社会先进性别文化的总体目标。紧扣时代发展,以开放和多元并存的精神,构建社会先进性别文化,进行先进性别文化体系的建设,包括本土性别文化的深厚传统和丰富多元的外来文化资源。配套的制度保证也应该具备,20世纪90年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4]2012年6月,深圳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通过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一部出台的关于性别平等的地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可看作是现实性别文化制度建设的一个具体范例,东北开放城市可以借鉴学习。为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出解决的途径,为当代少数民族女性生存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强大的实践后盾,以期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从而过上有利于女性平等生存及健康发展的生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观念少数民族问卷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问卷大调查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问卷你做主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