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2019-12-25郭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大学生

郭钏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1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问题

环境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思想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造成社会人群普遍欲望膨胀,拜金主义等现象越发严重,愈来愈多的高校学生对于思政教育产生极度怀疑,认为思政内容对于实际生活没有建设性作用,这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难度。

2 美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

2.1 营造思政教育的环境美

环境是影响我们个性品德、道德情操、生活习惯的核心要素,而同教育活动相关的环境主要涉及家庭、社会以及学校3 方面。所以,营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环境美,必须由家庭、社会、学校三大环境入手。首先,家庭环境。这个环境是人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更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每位家长都需要重视孩子的教育情况。比如:教导孩子已经是名大学生了,应该讲究个人仪态,起码要保持外表的整洁。对待身边的人应该有礼貌,守诚信,对待小动物应该爱护等。来自家庭的模范行为能够让你的孩子受益一生,只有和谐亲密、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其次,社会环境。作为工作、发展的主要空间,人们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环境的改变,可是人化环境有时也会差强人意。比如:小摊贩会在高校附近出售物品,每天都会制造垃圾;社会企业片面追求利益的提高,让假冒伪劣的商品流入市场;公共场所的人们丝毫不在意自己吸烟或者吐痰是否会影响他人等,这些不文明的社会行为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更大挑战,美化、保护社会环境势在必行。为大学生定期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社会实践的主题基地,进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新加坡为例,当地政府为了营造更加理想的社会环境,组织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宣讲,并且在社会上落实同高校德育内容相贴合的奖惩指标,通过制度约束力保障社会媒体关于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出积极、正能量的作用;最后,学校环境。学校风气、教师素质、教育理念都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产生影响,而对于学校环境的完善则离不开优化学校风气、增强教师综合素质、创新教学制度、加大网络和广播建设等要点内容,多方面的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比如:在自习室、图书馆、体育馆里不可以肆意喧嚣,回到寝室后有度上网、不做影响他人休息的活动、按时就寝,在学校操场不可以随意扔垃圾、保护公共设施等。概括来讲,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涉及要素相对复杂,相关教育人员必须将学校教育有效渗透到社会、家庭等方面,搭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实现思政教育的资源整合。

2.2 增强思政教育的主体美

想要切实凸显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坚持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道德意识、规范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等。而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美,就应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独有的感化美,并且集中体现在行为感化美、人文感化美两大内容上。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文感化美。全体教师借助于美术、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大学生的审美熏陶和感化,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精神的境界。帮助大学生端正或调整价值取向,发展大学生审美水平与鉴赏水平,从而有效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为感化美。教育工作者以自己的行为打动、感动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鼓励大学生行为、感染大学生情绪。思政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只有严格要求、约束自己,才能够让大学生认可、佩服,从而树立起榜样和威信。身为灵魂工程师,教师应该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拥有健全人格和积极心态,以严谨、端正的教学态度去解惑、传道、授业,以亲切、友善的对人态度去帮助、关心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学业方面指导大学生拨开迷雾、思想方面启发大学生美善心灵、生活方面给予大学生人间温情等目标。

2.3 改进思政教育的形式美

2.3.1 紧抓理论教育

理论内容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组成内容,为了减缓高校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内容过于守旧、无法激起探究热情等问题,教师必须将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美丽”。一方面,最大程度上提高理论内容的真实美。若是思政课程的观点、事件以及人物在高校学生的眼里相对真实、贴合生活,那么这个理论就有着触动人心的作用,就会让高校学生出现趋同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科学区分理论内容。某种程度上讲,高校学生不能够接受教学内容,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意识。教师如果可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合理的区分内容,也就是阐述一下人会存在不同立场、不同意识形态以及角度,出现何种思想观点,之所以产生这种思想观点,是因为他的目的、出发点不同,借此引出需要传递的内容,由浅入深的推进教学活动,会使得高校学生更加容易认可。

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必须重视融合教育这一现代化理念,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延展性、渗透性,将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教师有计划、有侧重地对大学生展开马列毛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系统、深入的体会马列毛理论的内涵,最终实现科学知识教育人、武装人的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展开分析,自2006年秋季国内开始落实高等院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针,先后设立近代史、思政修养以及法律基础、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四大必修课。可是实际教学情况显示出,大学生并不重视思政课程的学习,认为相关的理论课过于枯燥。想要扭转大学生的消极学习状态,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不可以把理论课程当作传统知识进行讲解,更不能够将教学任务当作谋生的方式。教师必须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尊重和理解大学生,善于结合大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人物、案例或者数据进行具体教学,以扎实的教学功底感染学生。

2.3.2 提高说理技巧

思政教育活动应该合理借助讲道理、摆事实等形式来开导大学生,严格遵循以理服人的原则。正确看待大学生心理意识尚不成熟、思维过于活跃等特征,大学生的情绪起伏相对较大,如果要对其进行说理,必须要讲究技巧和说话的艺术。教育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幽默细胞,因为幽默是情感交流的纽带,它能够让学生以更加轻松且专注的心境分析你所讲的道理。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会使得学生产生语言美的感受,对于教师抵触的情绪也随之消失,为后续深入沟通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到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真实情感打破学生的心房,缩减师生的距离,从而获得更理想的说理、教育效果。

2.3.3 融入实践教育

对思政教育的传统方式进行艺术性改造和加工,进一步凸显思政教育的愉悦性以及形象性,符合高校学生审美要求,就会极大程度上提高教育活动实效性。比如:教师采取形象熏陶这一方式,筛选出具体且鲜活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感染学生。搭配戏剧、影视、绘画等方式以及主题鲜明的思政宣传活动,促使高校学生可以在方方面面上受到来自思政教育的熏陶。也支持采取知识竞猜、对与错辩论赛等寓教于乐的手段调动高校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探究兴趣。

简单地说,实践教育是引导、组织人们主动参加相关实践活动,采取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活动参与者思想认知,将所学理论转化成个人认知。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由课外实践、课内实践两部分内容组成。课外实践可以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实地考察、对象观察、实务接触、访问参观、图片观看等活动里,也支持网络、报纸、广播、杂志等媒介宣传思政知识,发挥出更强的影响力、感染力,进而保证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而课内实践就是按照上述四大门理论课程筛选适合大学生学习的素材,搭配相应的教学情景,多角度发展大学生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播放一些爱国、遵纪守法的视频影像,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演讲,表达出爱国的情感;鼓励大学生将思政知识与小品有机融合,提高大学生荣辱意识、道德观念。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播放《风声》《建国大业》等电影,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且写出个人观点、感想,在活跃、舒适的课堂氛围里完成学习。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引导大学生以审美的视角再次认识思政教育、体会思政教育,进而促使大学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知识内化,逐渐成长为具备高素质、端正三观、良好思维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