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12-24王欣芳
王欣芳
摘 要:学生在听错题讲解时,只关心正确的答案,而对于错误产生的原因却不进行分析,从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知识点混淆,即使有些学生暂时会做类似的题目,也会订正,但时间一长,原来的“错误理念”又占了上风,错误又会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尝试对错题进行分析诊断,并制定了利用错题资源的策略。
关键词:错题资源;价值;分析;改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101-2
如何让错误发挥功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记住错误,引以为戒呢?为此,我进行了“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
一、错题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初遇错题,盲目订正
在一次六年级上册“比”的一次思维拓展练习中,有位学生做错了,然而他拿过错题就订正,一下子就拿上来批,笔者在旁边写了“谁的14?”学生回去第二次订正,上来又是错误答案,只不过把算术方法改成了用方程解。第三次、第四次订正还是同样一个答案。第四次批改时,笔者把题中的单位1“第二小队”圈了出来,学生第五次上来批改的时候,题目总算订正好了。但看着学生改得面目全非的作业本,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同一个题目学生会连续四次都会出现错误的答案呢?
2.就题论题,草率处理
在比例尺的教学中,单位“1”的已知和未知是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概念不清,找不准谁是单位“1”。如果学生发现单位“1”作为未知方法解决是错误的,那么订正的时候他就会把问题转换成单位“1”是已知的思路来解决,结果在错误回批的时候蒙混过关。如果今后再遇到这种知识点,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
3.类似题型,反复出错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错误一直在“重复着昨日的故事”。在“综合应用”时,就出现了三个错误。
二、有效利用错题资源的策略
1.走进错误——拨开云雾见明月
(1)知识方面的错误。不能正确理解它的确切含义导致在知识的运用中产生偏差和失误,这种错误是学生错误的主要情况。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错点分析:单位“1”是已知的,正确的解题思路应该是用单位“1”已知的量“男生”×相对应的分率=具体的量“女生”,而学生则把它当成单位“1”是未知的处理,用具体的量“男生”÷分率=单位‘1”,解决方法“张冠李戴”导致错误。
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前后抑制,产生错误。错点分析:求圆柱水的体积V=πr2h,则用了圆锥的体积公式V=13πr2h;求圆锥的底面积,公式应是S=3Vh,则用了圆柱的底面积公式S=Vh,公式错位导致错误发生,学生解题思路是有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题目稍有改变,学生就找不到与解决此问题相对应的知识点。有些学生又不会变通知识,于是进入死胡同,导致解题失败。错点分析:把圆柱截成两段,面积多了12.56平方厘米;一下子沿着圆柱的直径把圆柱切成两半,多了120平方厘米。最后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在解决时,学生运用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可是就是找不到需要的条件“半径”,于是学生就被绊住了。
(2)心理方面的错误。小学生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与题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导致出现错误。错点分析:在“修12千米长的一段路,3日修好1.5千米,修完这条路还要几日?”当教师指出错误时,学生还感到茫然,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真让人无语。当教师要求学生再仔细读题,学生都能找到问题所在,问其原因,学生说:“题中的问题是‘还要多少天,我则把问题当成‘共要多少天来解决。”
有的学生在读完前一半题的时候,注意却还未转移,仍停留在前一半题上,导致在读后一半题的时候,前后数量错位,导致错误。错点分析:“运动会中,同学们每行24人,正好站36行;每行站32人,可以站多少行?”在解决的时候,学生则列式为:24X=36×32,把“36”和“32”相乘,这是两个毫无联系的条件,则被学生牵扯在一起,导致出错。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心理准备具有双重性,思维定势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时,可以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在无法打开学生的思维时,将产生错误。错点分析:第一个错例,学生受“12×13”的迷惑,发现“÷”前后两个数一样,也不管运算顺序合理不合理,想当然答案就是“1”;第二个错例,学生受分数乘整数“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计算法则的影响,而忽视了分数乘法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最简分数”,导致错误的产生。
2.对话与错误——深识庐山真面目
(1)自我对话:错题收集。收集错题是学生自己与错误对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也是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剖析的过程。
孩子们把错题本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在错题本上写上充满人性关怀的告白:“主人,有错题可别忘了收集哦!”错题本上一般分五个栏目收集错题:“错误来源”说明错误的出处,便于复习的时候查找和错题纠正的自批;“题目”栏,记载题目;“错解”栏,写着错误的答案,原汁原味地体现错误,即还原错误,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也可以在后来的使用中再标注;“错因”栏是灵魂,要求孩子分析错因,把错误的原因表述明白,便于错题的纠正,以便于复习时正解的订正;“正解”栏,可以“留白”,供复习的时候使用,也可“填入”,巩固强化错误,深化认识。活页错题卡的设计可以与上面错题本的内涵一样,也分五个栏目收集,由于每张是活页,便于对类似题目或题型相同的错题进行汇总。活页错题卡的使用较方便,学生可以利用活页错题卡,与错误对话,形成“错误宝典”。
為了更好的让学生与错误的深入对话,笔者设计了另一种对话形式“错题自诊卡”,具体内容有:错题回放、症状分析(病因归纳)、治疗方案(治疗建议)、错题复诊、反思。特别是其中的错题复诊和反思,更有利于孩子的一个自我剖析、自我纠错、自我检查。
(2)生生对话:错题会诊。在实际中,有的孩子错误分析不到位,需要同伴帮忙分析。在诊断中,学生可以三问:一问:我这样分析病因是否到位?二问:我的诊断方案是否合理?三问:有更好的诊断的方案吗?
如果孩子对错误的分析不到位,这就说明孩子需要帮助。这时,教师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到“错题三诊”。所谓的“三诊”就是“自诊”、“他诊”、“师诊”。具体操作是:自诊他诊师诊。学生拿到错题首先自己分析错题的原因,自己试着解决。在自诊的基础上,学生按自愿原则找一个或多个同学帮忙诊断错因,然后一起讨论,找到改进的策略,孩子再独立完成治疗方案。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错题的诊断,然后学生拿着错题诊断报告单,找老师诊断。这时,教师就孩子的诊断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的能力,指出不足之处,给学生建议,让孩子再调整治疗方案,明白问题所在。
错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动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错误资源利用的研究,不仅作用显著,而且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江苏 南京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