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SWOT分析

2019-12-24杨明泽

经营者 2019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赛事受众

杨明泽

一、前言

数字传播时代下,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直播平台相继出现,包括体育赛事的网络直播平台,例如乐视体育、腾讯NBA直播和搜狐体育等,特别是在2010年,腾讯网与CNTV联手,成为唯一的世界杯在线视频直播门户网站。由腾讯网独创的“视频+微博+实时数据”三合一“全直播”模式,在同一页面上呈现了三种形态的直播资讯,调动了用户的深层次参与,用户观看、参与讨论以及利用直播数据分析比赛形势,完成了从“吸引眼球”到“专业性参与”的升级,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在线直播,对未来的门户赛事报道影响深远。

二、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SWOT分析

1.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优势分析(S)

(1)增加传播途径。随着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单一的纸质传媒、电视传媒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受众想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的需求与渴望。因此,体育赛事传播亟须以既能满足受众随时随地观看的需求又能满足受众对直播画面要求的姿态出现。而网络视频直播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受众增加了观看赛事的途径,为赛事增加了传播途径,可谓互利共赢。体育赛事几十万的点击量就说明了直播平台便于人们观看体育赛事,也使体育赛事广受关注。

(2)提升观赛体验。体验,这是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东西,而体现在体育赛事方面便是与赛事的同步性,即时效。网络视频直播就恰好迎合了受众的需求。

(3)互动性强。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突出特点是互动性。通过传统电视媒体观看体育比赛,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受众被动接受,难以实现互动交流。而利用网络媒体观看体育比赛,信息传播是双向的、可交流、互动的,受众参与效果明显。

(4)时空适应性强。电视节目在固定的时间播放,且人们观看的地点一般在家里,而网络直播则可以随时随地收看。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使人们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时间跨度不断拉长,只有适应此类活动方式的信息获取方法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同。体育赛事直播依托网络,可以使接收信息的时间、空间不受限制。

(5)内容广泛。根据各平台的大小型赛事种类数得出,知名直播平台既重视大型赛事这样能充分吸引受众、拥有广大潜在受众的节目,又关注相对小众、人气不太高的小型赛事。腾讯体育和乐视体育这两大直播平台在小型体育赛事种类数上相差很大,虽然腾讯体育拥有NBA独家转播权,还有英超、德甲、NFL、国足世预赛等赛事转播权,但乐视体育不仅在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搏击,还在极限、冰雪、钓鱼、马术等大、小型赛事方面均有涉猎,所以乐视体育更受喜欢小型赛事、参与小型赛事的受众青睐。网络直播平台转播电视不转播的大中小型赛事、受众较少的赛事,使直播内容更广泛、更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平台和受众双方的共赢,推动了小型赛事的发展。

2.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劣势分析(W)

(1)网络直播的技术瓶颈,不利于直播效果的保证。

首先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网络直播体育赛事需要专业的体育人员解说,既要激发受众对体育赛事的兴趣,并满足受众对赛事观赏性、趣味性的诉求,又要使受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比赛上,从专业的角度观看赛事、了解赛事。而很多网络直播平台恰恰缺少这样的专业体育人才,无法保证直播效果。

其次是资金的短缺。优质赛事资源分布分散,从谈判到合作达成,需投入巨大的成本,网络直播平台往往要寻求投资商来注入资金,以直播报道优质的体育赛事。基于网络直播体育赛事的亏损风险,网络直播平台自身投入资金少,寻找投资和赞助更加困难,这是网络直播的技术瓶颈之一。

再次是比赛场地的限制。有些赛事的比赛场地过大,使得摄像无法全部摄入,这就影响了直播效果,更可能阻碍了这一赛事的网络直播。

最后是盈利模式的困境。网络直播平台靠打赏提成、广告、商业推广活动、明星或网红经济和直播节目收费等方式盈利。但这些盈利相对成本则显得入不敷出了,特别是购买优质体育赛事的版权要投入的资金更多,投入与获利不成正比,这不利于网络直播平台的健康发展,无法支撑网络直播平台的运行。

(2)网络直播对竞技体育的偏爱,不利于全民健身的发展。

3.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机会分析(O)

(1)受众广泛。通过表1得出中国网络直播观众指数逐渐上升,说明网络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巨大,其广度与范围远远超过其他媒体。

(2)获取方式多样。台式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可以获取赛事直播信息,受众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网络终端的多样性使获取体育赛事直播信息的选择方式更加多样。

(3)社会环境乐观。实体经济萧条刺激文化产业爆发,参考国家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在全球科技浪潮下,网络直播技术突飞猛进,技术日新月异,国家互联网+战略推动媒介发展客观事实,信息的传播升级为:文字—声音—图片—视频—VR,直播被认为是视频和VR之间的一次信息升级,有可能产生1~2家互联网新贵。直播视频信息传播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风口。

4.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威胁分析(T)

(1)增加了直播平台的营销风险。随着国家对直播平台的管控日渐严格,其对版权问题的监控也日趋重视,直播平台不得不投入高额的费用去购买版权。倘若平台主播能聚集人气就还好,如果主播没有吸引力,那直播平台的这个项目便会面临亏损的局面,这在客观上增加了直播平台的投资风险。

(2)加大了直播平台的管理難度。众所周知,赌球一直是大型竞技体育赛事不可忽视的“毒瘤”,而赛事直播便是赌场里的“转盘”,进行比赛的双方便是人们手中的“扑克”。直播平台一旦引入体育赛事,其监管的难度和力度都会较之前成倍增加,而这种管理上带来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直播的进一步发展。

(3)直播平台竞争更加激烈。随着网络媒体的介入,这种“垄断”平衡的打破,容易造成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如奥运会等超大型体育赛事的直播权,是由新闻采访权、集锦制作权、比赛直播权组成的,获得授权的责任方有所有、使用、收益、让渡的权利。为获得这种权利,媒体间竞争激烈。传统媒体依托强大的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获取此权利的机会大于其他媒体,容易形成不正当竞争态势,而其他媒体的盈利空间被压缩,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若难以有较好的收益预期,就会减少其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

(二)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的对策

1.尽量、尽快克服网络直播技术的瓶颈

首先,国家应加大对专业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体育人才,网络直播平台要积极招聘和培训专业体育人才;其次,社会各界要重视体育文化产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以支持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再次,创新直播体育赛事的技术,突破比赛场地的限制,呈现更多的体育赛事;最后,改进盈利模式,科学化运作网络直播平台,使网络直播体育赛事这个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2.网络直播应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报道力度

由于受众喜好和经济利益的驱使,网络直播的重点还是放在竞技体育上,对群众体育的关注少之又少,但群众体育跟我们的生活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直播应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报道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群众体育中,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在直播报道年轻人喜欢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对抗性强、赛况激烈赛事的同时,也要兼顾老年人更为喜爱的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赛项目。

3.建立健全网络直播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网络直播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初期有很多需要完善和补充的地方,而法律法规则是最强有力的手段。要使网络直播长期、良好地发展下去,“因地制宜”地制定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迫切和极其重要。

4.国家与企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直播环境

国家应重视体育赛事网络直播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鼓励其发展的政策,支持、引导各体育赛事直播平台良性竞争、互相促进,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体育赛事观赏和参与体验,调动人们喜爱体育、关注体育、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网络直播自身优点、良好的宏观环境和观众的心理偏好有利于体育赛事的发展

随着全民体育意识的增强,观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日常娱乐活动之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直播平台也大量直播体育赛事,制作赛事集锦,以供观众选择观看。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直播技术在体育赛事中占据了优势,抓住了机遇,有利于体育赛事的传播与发展。

2.网络直播自身缺点、严格的国家政策和激烈的行业竞争不利于体育赛事的发展

网络直播面临着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难题,各网络直播平台也因注重大型体育赛事、竞技体育而忽视了小型体育赛事、群众体育的发展。国家大力整改不文明、不法网络直播现象剔除了糟粕,也冲击了直播行业,网络直播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竞争激烈。这些都阻碍着体育赛事的发展。

3.各方共同努力克服网络直播面临的困难,促进体育赛事的发展

国家和从事这一产业的人员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变化,重视网络高科技传媒的制作和创意,发展网络直播新兴媒体,为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平台,传播更多的优质体育赛事。

(二)建议

1.培养复合型全媒体人才

体育直播平台的工作者既有台前又有幕后,想要打造出高水平的直播平台,提升直播质量和效果,就必须将这些工作者培养成复合型人才。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文功底深厚、传播理论知识扎实的现代型高级传播人才;二是精通新媒体技术,能够集采编与制作于一身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2.重视品牌建设以提高竞争力

各体育直播平台要坚持正版化,合法使用版权,建设有公信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坚持差异化,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路线,寻求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提高竞争力,以长效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良莠不齐的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和引导

由于一些直播平台为了占领市场,以一些违规内容作为卖点,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2016年,国务院、文化部、网信办等部门先后推出监管政策,查处了大批违规平台和主播,使得行业风气得以净化。体育直播平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出了很多精品赛事,得到受众的良好反响。因此,還要加强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良风气卷土重来。

(作者单位为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吴潘竟雄. SWOT框架下的腾讯NBA赛事直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17):74-75.

[2] 高杏.网络直播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国足内部训练赛偷拍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16):83-84.

[3] 肖瑶,谭成清.网络直播在体育赛事中的实施策略与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23):255-256.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赛事受众
本月赛事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陕西体育赛事传播策略分析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