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

2019-12-24刘贵华

关键词:兴趣激发兴趣教学兴趣培养

刘贵华

摘要: 本文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科的特点,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学生学科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在于学生的态度,如果他们对学科产生了兴趣,从厌学转变成了好学,那么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然这个兴趣的培养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使用。

关键词: 兴趣激发;兴趣培养;兴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2-049-1

一、利用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各个学科都有各个学科的特点和趣味性,利用好学科的趣味性是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前面已经提到过,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一个人的爱好首先起因于趣味性和好奇心,各个学科都能找到很多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典故、人物或实验等,所以充分利用好各个学科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发展具有非常有利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加以利用。

我们在使用学科的趣味性教学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学科的趣味性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各个学科知识以各自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如各个学科知识的内容充满神秘感或者传奇性;二是传授和掌握各个学科知识的过程都有其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地方。学科教学的有趣可以为学生的学科学习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于能否使学生由此产生长期的学科学习的兴趣,还需要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继续努力。只有使学生产生的兴趣稳定下来,形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进一步造成认识的缺乏和情感需要方面的不平衡,从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需要,而且只有当学习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满足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出现后,才能形成一种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化学教学活动促使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突然出现的,它是在个人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积极的、最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得到应有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中,个人的能力因素也有很大影响,人通常有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意识,对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总是较有兴趣,而对于难以胜任的、与别人比较相形见拙的事情则会兴趣索然,极力回避。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认识到他们自己的能力,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时,他才会更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兴趣,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当然同时我们还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对失败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更要勇于正视,改善现实,因为只有在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增长才干。在这些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基礎上,要充分地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到求知的快乐、独立进步的亢奋和学习成功的自信。特别是,要尽可能地将这些活动开展成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具有个性价值,尤其要注意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以便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能培养师生的相互信任感,因为创造适当的条件和机会给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支持配合,由于有着更多的交往,学生对教师的了解和理解会更深刻,由于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会更尊重教师,从而形成一种正常、密切、融洽的最佳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兴趣的“稳定剂”和“催化剂”,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好这种关系,这样就会促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最终帮助学生养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势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千篇一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教学专长有选择性地进行开展。可以是一些分组活动课、探究性实验课、录像课,也可以是一些课外趣味性实验或课外调查或探究活动,总之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如果能够做到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展好自己的活动,那则是非常恰当的教学活动。

当然,除了活动的开展,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活动的开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掌握好各个学科的特点,做到因内容施教,最好还做到因人施教。譬如,教师可以设置情境,采用情境式教学来引发思维。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提出新的问题。而且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设置直观的形象情境,如实验活动、教学挂图、模型、样品、标本以及学生熟习的自然现象,另外还可采用各种现代化电教手段,总之在教学条件许可的范围之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各种情境来感知,发展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尤其应当注意不要仅仅让学生在想象情境中观察,还要让学生多去操作、去思考,因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百练还得一辨。另外,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设置情境,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直观的密切配合和烘托。譬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儿歌或者顺口溜,化生硬的说教知识为趣味教学,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也可以利用动画、视频等各种多媒体材料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三、总结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谓教无定法,而且教学的过程也会因人而异,所以我认为只要是能够使学生的素质有效地得到提高的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如果各种措施相辅相成,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的观点是笔者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不妥,恳请指教,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卢秀安.现代心理学纲要[M],广州出版社,1994.07.

[2]张多霞,钱扬义.化学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09.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潭山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兴趣教学兴趣培养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