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运营管理研究

2019-12-24祖雪晖

经营者 2019年22期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运营管理

祖雪晖

摘 要 精神健康问题将成为我国社会问题的焦点,精神疾病负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位已居首位。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精神专科医院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精神卫生服务总体资源不足、精神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之间不能互联以及医疗资源的运营效率较低等问题;从而在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础上,提高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精神患者的全程治疗,实现医疗收入的合理补偿,维护可持续发展,实现医院价值和患者价值的共赢。

关键词 公立专科医院 运营管理 信息化平台

随着“健康中国”的理念推行,党和政府对涉及民生的医疗卫生工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特别是精神卫生服务和救治工作上升到全新高度。精神疾病负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位已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6.07%,并且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到2020年将上升到疾病总负担的1/4。因此,精神健康问题成为我国社会问题的一个焦点。公立精神专科医院既需要提供公益性的精神疾病医疗和康复服务,又需要维护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运营现状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财政出资、政府举办的公共医疗服务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系统的主体,肩负着全社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重任,是政府公共健康保障目的的主要实现形式。

受国家医保改革、保险制度改革、所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行业内医疗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精神卫生预防保健属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门诊住院救治属于医疗服务体系,费用报销属于医疗保障体系。精神专科医院的运营,涉及不同体系的管理和协调,势必给医院的运营管理带来较大难度。

精神专科医院资金来源多样,但总额不足。中央、省级重大公共卫生工作专项经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防控工作专项费用;市级财政资金民政、残联等部门对精神患者提供救助资金。但在医疗服务补偿上,精神专科医院的收费又明显低于综合性医院,使得精神病专科医院入不敷出,公益性举措较难持久,从而对医院的经费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

二、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神卫生服务总体资源不足,财政投入差异较大

根据2019年广东省精神卫生机构风险隐患排查的通报材料,全省精神卫生信息平台登记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数量519026人,而全省21个地市,开放床位数超过100张的精神专科医院和开设精神科的综合医院仅有132家,精神科执业医师总数仅1936人,精神科护士总数仅4484人,患者平均住院日中位数高达58天。全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不足,精神科医务人员配备不足,心理治疗师整体资源特别是优秀资源紧张。人民群众基本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在不断加大,现有精神卫生医疗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需要。

各地精神卫生机构政策倾斜、各类患者享受不同的医疗保障政策存在较大差异,医疗费用、医保支付标准较低,且部分费用结算时间较长,以及存在多种支付渠道、支付标准,医疗费用支付类型趋向多样化。这些都给医疗救治工作同质化带来诸多问题。

(二)精神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搭建不能互联

珠海市政府加强推进珠海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成立珠海市社会心理行业组织,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健康服务体系网络平台已初步搭建,但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化平台之间存在隔绝,救治数据无法共享使用。

医院内部信息化各系统之间无法有效连接,平台之间互相隔绝,医院信息系统不能和财务系统互通,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系统缺乏数据的共享使用。“信息孤岛”现象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系统大数据的应用有待加强。

医院费用内部控制能力较弱,未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按管理組织架构或财务成本中心的预算未能按多维组合编制,预算费用控制不能自动化流转;预算管理流程化不清晰,审批审核做不到便捷可视化。管控实施方案不能自动进行预算额度管控、标准额度管控、合规检测管控。

(三)医疗资源的运营效率较低

1.公立、民营医疗运行差异。精神专科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区服务机构的运行模式、医疗救治理念、医疗服务能力以及提供等级护理均存在差异,利用不同领域的资源补偿不充分,目前还达不到求同存异。

2.公立精神专科机构起步晚,医院床位周转较慢。珠海市于2017年组建精神病院临时住院部,同年获批加挂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牌子。建院初期,政策部门协作机制尚未健全,工作机制缺乏联动机制。如民政部门将救助站里流浪乞讨中的精神障碍患者送诊治疗,但强制患者管理与费用保障机制不完善。民政和残联未完善社区康复机构建设,社区康复机构数量严重不足,难以将好转患者转接到社区,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患者监护人(家属)职责履行不到位,不愿将康复好转的患者接回家庭。这些患者滞留现象,使得医院床位周转较慢。

三、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争取政策支持,加快资金周转

珠海市已于2016年建立了由政法、综治、公安、民政、残联、卫生、财政、社保、教育、司法等14个成员单位参加的精神卫生联席会议制度。按市委市政府、市政法委部署,笔者所在中心于2017年组建精神病院临时住院部,承担医疗救治和政府慢病防控与基本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于2018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召开了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联席会议。2019年,珠海市精神病院开启了民政、残联、兜底、流浪乞讨、福利院等多种救助资源。2019年11月,与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签订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合作协议,旨在使精神卫生专科在医院建设、上下转诊、人才培养、疑难病例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贫困精神病患者充分享受国家、地方给予的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强化预防保健,提高精神医疗服务水平,促进综合医院精神医疗服务同质化。这些工作推进了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贫困患者治疗费用救助的多种模式,整合了社会资源,使精神救助一体化财务部门配合业务开展推进以下举措:

1.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制定预算执行率通报制度,改善资金监管方式,开展从事前绩效目标审核,到事中绩效执行监控,再到事后绩效业绩评价的过程管控。通过精神专区运营服务专场分析,引导病区的业绩行为,提高医院的效能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降低耗材占比,调整收入结构,优化病种结构,盘活现有设备及床位资源。

2.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无预算项目不得开支。财务部门、专项资金使用部门、分管领导、审计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负责专项资金管理和监督工作。财务部定期通报专项资金财务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纳入统一核算管理;设置专人管理账目,按各病种、各专项工作实行专户专账经费核算;按年度、项目、资金类别等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3.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部门按照管理要求,阶段性调整质量考核指标,将费控、结算、预算、成本等指标列入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引用到绩效管理中,制定病案首页质量监控,使病区医疗服务评价指标、控费,向国家引导的方向发展。

(二)打造智慧财务,建立信息化运营管理模式

加强业财融合,梳理业务需求,推进财务人员管理转型,通过构建智慧财务,在资源配置方面提高效益。医院内部运营流程中的供应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预算和费用控制系统、成本核算、费用控制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尽可能地缩减运营成本,适应医院业务协同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时代,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按规范性和标准性管理推进日常财务工作,构建运营管理应用新模式。

(三)通过价值医疗、移动支付,便捷为民

第一,关注精神患者的特需医疗服务。通过向社区、学校、企业等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关注心理健康,注重社会和谐。上线“健康珠海”APP,实现预约挂号、便捷寻医、在线支付、报账查询等便捷服务。

第二,加强院内医疗费用管理。在政府救助政策支持的同时,业务部门协同,简化门诊和住院医疗资金的结算费用手续,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派出医保和财务人员往广州、深圳、江门学习先进运营模式,并结合珠海现阶段政策,分类制定结算方案。分析门诊和住院各病区费用结构,将费用结构、结算进度分析反馈到各病区,加快政策救治资金周转。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推行临床路径,控制医疗费用。从建院开始就分别对床位费、护理费、药品费、化验费、检查费、诊疗费,治疗费等数据实行监控;积累临床路径对各项费用构成的影响,以及与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关系,为控制住院天数、控制医疗费用提供数据资料。二是动态分析医疗费用,推进资金最大化利用。精神病种对医保基金的依赖性较高,医保付费次均费用的控制会影响医生治疗患者的积极性。医院建立了医保结算管理岗位,监测门诊、住院收入中各类结算资金的费控标准,定期将各类结算费用结构、药耗比、医改控费指标、运营需优化的关键指标统计成为动态数据库,并加以分析。医保部门跟踪病区日均费用限额,既控制费用总额,又在运营管理中推进资金利用的最大化。三是建立结算审核制度,加速资金回笼。医疗服务收费接受公眾监督,并根据患者医保的类型进行分类审核,梳理自费项目与统筹项目,对照住院天数计费标准,核算费用总额。护士站执行每日清单制度,病区公开住院费用明细,执行物价公示制度,定期公布结算分类数据。以上措施,使得服务信息和费用信息便捷互通,加速资金回笼。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精神疾病负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位已居首位。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设、精神专科医生的稳定、政府部门救助资金支持、完善的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以及完善的医疗救助,都是促进人民精神健康的有效机制。公立精神专科医院作为国家财政出资、政府举办的公益性精神医疗服务机构,是我国精神医疗服务系统的主体,肩负着全社会基本精神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满足公众精神健康需求的重任。新形势下,要进行公立精神专科医院改革,提升医院运营水平,特别是通过财务的预算管理、精细核算、费用管控、绩效激励、流程优化,提高医院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精神患者的全程治疗;达到既要推动公立医院公益性,又要实现医疗收入的合理补偿,维护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实现医院价值和患者价值的共赢。

(作者单位为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参考文献

[1] 娄兴汉.大型综合性医院业财融合实践探索[J].新会计,2018(04):47-49.

[2] 魏冠男,周金玲,李新钢.临床路径的推行与医疗费用的控制[J].现代医院管理,2018,16(6):55-57.

[3] 黄慧贞.论新医改控费政策下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财务管理——以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13):214.

[4] 郑函,刘小鹏.对公立医院智慧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9,9(05):42-45.

猜你喜欢

信息化平台运营管理
基于电信运营商及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信息化建设下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新模式初探
医院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pet—ct)
突破高校周转房管理瓶颈的路径探析
浅谈物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