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分析
2019-12-24周菲菲
周菲菲
摘 要:十八大中最火的名词便是“法治建设”,在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思想观点下,全国、全党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决心。解读习近平重要讲话的大多观点,主要是传递了、彰显了、明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鲜明特点、文化精神,以及法治思想道路发展的前瞻性作用和继承性价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策是党深化执政工作、把控执政精神、创造执政空间的前提和基础,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价值。基于此,本文结合习近平的法治思想观,分析中国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的核心价值,并分析法治思想观的社会价值及影响。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价值;研究分析
国家在制定社会制度或者是完善社会制度的过程中,会以独特、全面的视角去看待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在国家重要会议上,重要领导人的讲话与观点,更可以说明、突出国家制度发展进程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凭借其睿智的眼光为全国人民描绘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蓝图,并针对法治思想观进行了重点批示,认为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时期下,中国需要切实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学会利用法律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推进各行各业的有序发展,深化、细化权力运行的规范性。
一、中国发展的核心思想——法治思想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要做的不单单是顺应社会发展步伐、改变一些制度和文化上的腐朽和弊端,还要明确并完成社会赋予国家的根本任务。在经历了屈辱、痛苦、压迫的近现代史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新的民主国家,在改革初期,“法治思想”成为了国家秩序法则的唯一标准,在很长一段时间,“法治”是很受关注的,但因为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和自身境遇非常恶劣,可谓是内忧外患,所以“法治思想”更多的是宏伟蓝图,并没有客观条件和理论基础来践行、来遵守。
法治思想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各族人民在不断努力奋斗、自我创新的道路上,走的扎实、走的稳健,并成功地帮助国家由弱变强、重新找回了民族自信。
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法治思想”配合“四个全面”战略可以突出法治的战略优势,完成国家从发展角度上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从多次批示不难看出,中国在发展的大潮中,依然找准了前进的方向,并更加坚定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的核心思想的信心,坚定不移地围绕着“法治思想”走中国化道路。实践证明,法治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美丽、健康的社会的基石,能让社会充满活力、充满公平、充满爱,以实现坚持特色社会主义观作为中国发展核心思想及主题的愿望,甚至可以说,中国时代的进步离不开法治思想的指引、鞭策与维护,当前稳定和谐社会的建立是在法治思想观发展道路、发展思想、发展主题的带动下才大放异彩,找到基本准绳和基本方向。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价值分析
在习近平主席提到的法治思想观讲话中可以看到,法治思想的重要地位是凌驾于各类方针、战略之上的,这与它与众不同的价值和影响有关。认真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其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小康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原动力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从法律上确认经济实体的法人资格,企业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虽然这是对法治思想的部分解读,但其中也透漏出,党和国家之于“法治”社会百态的了解与剖析,一切从法治角度延展与分析,才能让市场更加公平化、透明化、稳定化,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思想和行为也会趋向于和谐、稳定,而社会稳定了,经济富足了,小康社会也便有序建立起来了。
可以说,在经历了特殊历史时期,刚开始脱离战争洗礼的中国社会是千疮百孔的,在党和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才最终发展成当前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基础与平台,在这样的基础平台下,更要利用好“法治思想”的武器,捍卫社会秩序,以推动市场经济体系,从好的规则、良好的业态服务角度,为市场创造更多、更丰富的机会和平台。法治思想可以造就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能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源,源源不断的发展资源是小康社会所必须的,它们在特定的利益基础上,因为法治思想纽带而连接在一起,因而产生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推进深化“从严治党”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便强调“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此后在很多会议上,也反复提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法治思想可以说对于从严治党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家,勾画的“共产主义”蓝图中,腐败问题可以说是不存在的,但是在当前社会,腐败问题已经严重侵蚀、侵害了国家利益,扰乱了社会治安。为了归还“政治本色”、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精神面貌,国家以法治思想为蓝本,为此创建了适合反腐倡廉的多项反腐败措施、预防腐败的法力体系,从刚性角度、从制度规范、从调查取证等多个层面,深化、细化反腐败工作。在“法治思想”的倡导下,反腐败工作成为了从严治党的第一项改革举措,清除了党的积弊,也让共产党群体的面貌焕然一新。
从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上看,国家责任在于给人们营造一个公平、规范、充满爱的社会,在社会中拥有权力的人或群体会依靠权力来换取既得利益,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能夠有效地引入法治思想,则这一“权钱交易”的环境就会被打破,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就会变成统一的意愿和目标,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从法治思想观探究从严治党,可以找到诸如历史经验、法治思想所包含的宪法法律、良法善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等法律精神,会大大提高法律的权威性、提高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发展进程也会相应加快。
(三)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
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北京大学,在座谈会上他提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去探究社会的利益格局,不难发现,真正公平的利益格局是很难实现的,让人民信服、人民希望、人民追求的社会是很难建设落成的。習近平主席也曾说过:“法治通过调节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法治为人们之间的诚信友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为激发社会活力创造条件,法治为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提供保障,法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从习主席的这一段讲话中可以看到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决心,十分透彻地剖析了法治思想,立志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从社会建设、国家发展角度树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
对于每一人、每一个群体来说,利益才是社会要捍卫的主体,确保利益公平、利益诉求获得保障,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才有意义。利用法制武器,可以为国家建设宪法提供依据、为社会生产向前发展提供规范和标准,这时候法治思想仿佛是一个“调节器”,调解社会上诸多不公平的因素,使之被法治纽带连接,其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以透过法治社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公平。
(四)法治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十八大以后,法治思想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树立宪法权威、坚持依宪治国作为实现法治思想观的一个突破口,它让“依法治国”的内涵、灵魂及本质散发着光彩。在这个光彩的背后,中国人民依旧继承着祖国给予的重任,在各行各领域拼搏、奋斗着,这种思想也是成就法治思想最关键的一点。社会主义事业是未来的,在法治思想观的影响下,中国的法治文化宣传与推广也会承担起历史使命,依靠中国形象来推广正能量的,身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中国,中国的发展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世界的发展。所以说,中国依法治国道路的艰辛、坚持与努力是能够推动世界法治文化发展的。
三、中国法治思想的践行与展望
回顾法治思想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核心精神,但是无论是哪种精神思想,都代表了中国当前最需要、最迫切发展的领域事业,这说明中国始终在走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没有被其他想法所左右,是可以自信、坚定的走自身道路的国家。当前,党和国家在法治建设领域提出的口号有很多,这些口号倡导民主、倡导和平、倡导诚信友善、倡导积极人生、倡导筑梦,每一个人都在为建设中国的“法治社会”而努力。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法治思想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改变着中国人民的意识想法和生活状态。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信心更加坚定了,道路更加明朗了,法治思想也会深入各行各业。在践行法治思想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弊端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思想源头和实践历程两方面,教育、鞭策中国法治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对法治社会进行更细致、更全面的剖析和解读。列宁曾经把社会主义看作是犹如崎岖险阻、最曲折、最危险的高山,在他通过十月革命改变苏联政治形态的过程中,经历了数不清的苦难、做了数以万计的尝试,在历史逻辑反复被推翻、印证的过程中,中国也在不断学习中一步步走在法治思想的道路上。
四、结论
通过对习近平的法治思想观进行细致分析后可以发现,当前依法治国政策仿佛是法治思想观的缩影,在这个缩影下,习近平主席为人民描绘出了一个民主、自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法治思想精神的鼓舞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会更稳健、更科学、更能满足于和服务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参考文献:
[1]商金璐.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9.
[2]葛瑶,张卫彬.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素[J].蚌埠学院学报,2018,7(4):107-110.
[3]张国.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法治思想研究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20(4):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