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2016-10-17邓雪
摘 要:中国园林具有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研究和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精华与核心价值,有利于突出民族园林艺术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融合中寻求发展,在创新中继承与发扬传统精华和特色。
关键词:中国园林;园林文化遗产;艺术精华;核心价值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突出价值的人类文化遗存,包括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园林类文化景观遗产是文化景观类的明确界定的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1]。
1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
至2013年为止,通过世界遗产评定准则的世界遗产共有981处,其中文化遗产占759处,自然遗产占193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占29处。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共拥有世界遗产4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1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仅首都北京就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而苏州则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这些遗产大多与园林文化密切相关[2]。
中国园林文化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辉煌的园林艺术成就。凝结于山形水系、建筑、植物群落和山石等装饰物结构上的表层文化展示,蕴涵于园林物质要素之中的精神内涵,反映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这些都是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这类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从物质和非物质2方面来讲的话,物质文化遗产——现存园林名苑、园林专著以及诗词绘本多如牛毛。世界双重遗产中的泰山、黄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清皇宫、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苏州古典园林、颐和园等,以及世界文化景观的庐山、杭州西湖文化遗产等都和园林文化有莫大的关系,均可以说是我国园林文化遗产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各种造园思想和技艺都是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朝甲骨文中记载柳树的文字,宋代花木栽培的文献,园林相关著论,如李诫《营造法式》、计成《园冶》、文震亨《长物志》、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李渔《一家言》、《闲情偶记》和沈复《浮生六记》等。其中蕴含着的包括有直接、生动、玄妙的宇宙思维模式,城市山林、壶中天地、法天象地、俯仰乾坤的造园格局,凭借各种自然构成要素的整合、重构、升华的创作原理,人化自然、融通宇宙、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等[2]。
2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精华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自然美融糅,诗画情趣,蕴含意境[3]。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皇家园林气魄恢宏、庄重华贵、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独有的意境特征,代表如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大多建在城市内,与住宅相结合,采用堆石成山、凿地成池的方式,种植花木,精心布局,可感受到“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意境,代表如苏州古典园林留园等。
2.1 创作风格与理论 中国古典园林师法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美学思想决定了其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风格特点。布局和建筑常采用写意的方法,园林中的山水,不可能是自然山水的如实模写或按比例缩小,师其意,取其神,而遗其形[4]。我国古代李诫的《营造法式》、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一家言》等论著,包含了丰富的园林创作理论,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等。
2.2 创作手法 主次分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则,通过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来体现;疏密有致——如假山的造型布局,山石群峰位置、山石效纹、小品配置、植物点缀等,都要做到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在园林中,虚实互穿插交织,呈现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情景;动静皆宜——游客沿着园中观景主线进行的连续观赏活动,以较少的时间欣赏多样景色,领略多种山水林泉风貌,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反映了艺术的运动特点;藏露互补——常运用欲露而藏的手法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有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常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产生一种欲显而隐的含蓄美感。
2.3 创作元素 山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空间,渲染山林野趣的重要元素,假山是山水园林中的主要物质结构,掇山叠石艺术,是中国造园的独特传统;水体——理水的意境和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水体,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建筑——园林因建筑而增光添彩,同时园林又是建筑的延伸和扩大,园林建筑是人工构筑和自然环境的艺术综合,是构园中心,是园林美的审美客体。园林建筑楼、亭、榭、舫、廊、厅、桥,建筑小品如漏窗、云墙、铺地、石凳石桌、栏杆、花架等,类型十分丰富;植物——园林各构成要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缺少了便无法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园林空间配置。品类丰富,寄寓文化的载体,托物言志时使用频率很高,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生态恢复和促进经济等方面功能以及文化科普价值。
2.4 审美思想 儒、道、佛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思想意识,它们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在对待自然的观念上均主张顺其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的自然观[5]。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重礼尚乐,尤以仁为其崇高境界,常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儒家文化的宇宙观就将世间万物综合为天、地、人三才, 而人为宇宙的主体, 须“敬天爱地,与天地参”,故“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中国城市古典园林建构所遵循的审美准则,在造景中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
道教倡导超世脱俗、返朴归真,主张通过清净无为来实现人合于天的天人合一理想,并以道的核心哲学观、清净无为的价值观和小国寡民的社会观共同构成了以自然为中心的道家思想。在园林上则表现为主张虽由人作,苑自天开,崇尚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整合自然山水、花木、道路、建筑以及文学艺术等人文因素,从而达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释家崇尚以自我精神解脱为核心的人生哲学,追求得意忘象,求之象外。追求一种化景物为情思的意境美和无我至乐天悦的艺术精神。深受影响的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趋向于清、幽、静。禅宗文化对有限与无限的自然空间的审美体验,又为释家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此外,皇权至上的政治思想影响到皇家园林艺术,作为最高统治者,为表明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园林表现强调宏大、规整的特征。文人隐逸文化则主要影响了文人园林和私家园林艺术,而使人们领悟自然美和彰显寄托人格精神的圣地。古代狩猎神话表现的生态主义,昆仑神话体系和东方蓬莱神话体系所表现的浪漫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些神仙思想以及风水学理论的和谐艺术都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3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
3.1 历史价值 园林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民族风情、文化特点等。深厚的历史积淀使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建筑空间,更是一个文化空间,是古代文人们的心灵栖隐之地、精神之家园,凝聚着深厚人文情怀,不仅代表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沃土和力量源泉。
3.2 艺术价值 东方的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唯理”和“重情”的美学思想的差异是导致中西园林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国古典园林刻意体现诗情画意,追求生境、画境、意境,追求自然美、含蓄美、静美,布局呈生态型自由式,追求自由灵活,讲究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故中国园林有“步行者的园林”之说。
3.3 生态价值 园林文化是人类将不断升华的精神因素随着社会演进持续注入到可感觉到的自然生态中,从而创造出“亚自然生态”,以达到感官层面和精神层面愉悦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自然与精神的结合赋予园林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双重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山形水系和建筑物的选择与布局,基本遵循《易经》中的阴阳八卦和五行之说的风水理念,尤其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地理观,被现代的科学家们认定为“东方文化生态”。
3.4 使用价值 园林文化遗产在合理开发与再利用下还可产生巨大的使用价值,对园林本身或衍生品的开发运营能刺激相关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对园林文化遗产的深层挖掘与展现,能使凝聚在文化遗产上丰厚的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知识更广泛、更直接地为社会各界所感受、所认识。
4 小结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辉煌的园林艺术成就,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优秀的部分对于现代园林设计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研究和理解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精华与核心价值,有利于突出民族园林艺术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融合中寻求发展,在创新中继承与发扬传统精华和特色。(收稿:2016-05-16)
参考文献:
[1]郑建南.园林类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D].浙江大学,2014.
[2]潘怿晗.皇家园林文化空间与文化遗产保护--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0.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4]杨云峰,熊瑶. 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J].中国园林,2014(4):82-85.
[5]许丽.中西园林艺术比较——中西园林艺术观念与手法比较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
[6]朱建宁,杨云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J].中国园林,2005,21(11):1-7.
作者简介:邓雪(1990-),女,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方向:城市绿化与景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