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借鉴”
——法国篇章研究之肇始(1965-1980)

2019-12-24王鹏飞

法国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义素继承语言学

王鹏飞

引言

西方现代篇章研究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一是Zellig Harris 在《Language》杂志发表《Discourse Analysis》①Zellig Harris,“Discourse Analysis”,Language,1952,(28-1),pp.1-30.一文,“话语分析”这一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另一方面,在Eugenio Coseriu 的文章中最早出现了“篇章语言学”这一术语②Eugenio Coseriu, “Determinación y entorno.De los problemas de una lingüística del hablar”,Romanistisches Jahrbuch 7,Berlin,1955,pp.29-54.。而在法国,篇章研究真正兴起则是60年代末,篇章研究在法国的建立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1969年Françoise Dubois-Charlier 将Harris 的《Discourse Analysis》一文译成法语;二是同一年里,Michel Pêcheux 的专著《Analyse automatique du discours》问世①Michel Pêcheux,L’analyse automatique du discours,Paris:Dunod,1969.;三是1976年学术期刊《Pratiques》第9 期至12 期对篇章问题的集中研究,多位法国著名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法语篇章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建立时间较晚,但目前法国篇章研究在世界篇章研究界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与其建立之初的“博采众长”密不可分。下面我们将首先回顾法国篇章研究的建立背景,而后从“继承”与“借鉴”两个角度,对法国篇章研究建立之初的理论探索进行回顾梳理。

一、建立背景:从“句法”到“章法”的探索

二十世纪中叶,语言学界普遍将其研究对象限定为句子,正如Leonard Bloomfield 的著名论断所言:“句子是独立的语言单位,再无比句子更大的语法结构。”②Leonard Bloomfield,Language,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33,p.170.针对这一限制,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批评并开展了新的探索。1960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召开的文体跨学科研讨会上,来自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与文学批评等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此次会上,Roman Jakobson 就语言学研究对象为句子这一限定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应当重视比句子单位更大、且可分析的语言结构,而不应将语言学研究禁锢在一种语法(即句法)、一种形式的问题上③Roman Jakobson,Essai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Paris:Minuit,1963,pp.212-213.。随后,Jakobson 提出了“话语分析”这一更加宏观的概念④Roman Jakobson,Questions de poétique.Paris:Seuil,1973,pp.485-486.。Mikhail Bakhtine 也表达了对超越句子的语言单位的兴趣,他表示,诸如对话、篇章甚至小说都可以被定义和被研究,换言之,都可以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单位⑤Mikhail Bakhtine,Esthétique et théorie du roman,Paris:Gallimard,1978,p.59.。相比Jakobson 与Bakhtine更多从语言学研究对象角度审视篇章,William Labov 则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篇章研究(尤其是在社会学与语言学的接口界面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⑥William Labov,Le parler ordinaire,vol.1,Paris:Minuit,1978,pp.223-224.。在法国,这一问题也引起了法国语言学家的关注,Catherine Fuchs 总结道,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受世界语言学整体趋势影响法国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孤立的句子,或是“句对”之间的相似关系,而并未将篇章纳入研究范畴,即“未将语言学问题置于篇章视角下考量”⑦Catherine Fuchs, Aspects de l’ambiguïté et de la paraphrase dans les langues naturelles, Berne : Peter Lang,1985,pp.20-21.。基于此,法国语言学界开始从句法研究向篇章研究过渡。

在这一过渡和发展过程中,法国篇章研究早期理论有两个源头:一是对法国本土诞生的语言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二是对他国语言学思想的吸收与借鉴。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角度对篇章研究的理论发展进行梳理。

二、对法国语言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法国篇章研究很好地继承了法国本土的语言学思想,并在篇章研究中将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有E.Benveniste 的陈述语言学思想和A.J Greimas 的篇章同位义素思想。

2.1 从陈述到篇章:对Benveniste 思想的继承

受前期句法研究的影响,对句子研究的许多理论成果为后期篇章研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其中,Emile Benveniste 的贡献至关重要。

Benveniste 首先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出发,他不满足于Saussure 有关“语言”与“言语”的二元对立①值得一提的是,Saussure 的思想中也包含了部分篇章思维,例如,他认为言语带有篇章属性,是一种“篇章性语言”。具体参见Ferdinand de Saussure,Écrit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Paris:Gallimard,2002,p.95.,将视线投向另一对二元关系:“组合”与“聚合”。Benveniste 认为,语义需要依靠特定的语言形式获取,即为组合关系,而聚合关系,则是一种符号关系。组合关系是连接性的,而聚合关系是替换性的,二者形成互补②Emile Benveniste,Problème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II,Paris:Gallimard,1974,pp.224-225.。Benveniste 将Saussure 的语言概念归入聚合,即符号关系,而将言语概念归入组合,即语义关系。他同时指出,“句子”构成了言语,正是句子的无限创造,才产生了言语(Benveniste,1974:65)。因此,句子是人们进行交流的语言单位。Benveniste 将句子视为话语事实,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而超越了句法学中将句子孤立看作核心句的观点,其研究视野也由句子扩展到话语和篇章层面③Benveniste 早期思想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较重,因此其早期研究也多以句子为单位开展,但在句子这一层级之上,Benveniste 提出话语是超越句子的存在,是“高级语言层级”,体现出Benveniste 早期的篇章观。具体参见Emile Benveniste,Problème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I,Paris:Gallimard,1966.。在此基础上,Benveniste 提出了著名的“陈述语言学”(la linguistique de l’énonciation)理论。他认为,讲话者的一个句子、一个片段或是一个语篇都可以看作一个陈述文本(énoncé),陈述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陈述文本中的陈述行为(énonciation)。Benveniste 的理论将陈述行为置于语言学的核心地位,陈述行为同时与语法(即符号)研究和篇章(即话语)研究紧密结合。Jean-Michel Adam 对这部分观点进行了概括,并以图示形式呈现④Jean-Michel Adam, La linguistique textuelle.Introduction à l’analyse textuelle des discours, Paris :A.Colin,2011,p.28.(见图1)。

可以看出,Benveniste 区分了“句内”(intraphrastique)和“句间”(transphrastique)两个层面的研究,句内分析仍然是语法研究的视角,话语和篇章则是语义单位,而非语法单位,因此,跨句分析是将语义单位置于上下文中进行考量。

图1:E.Benveniste 语言学系统图示

在Benveniste 思想的基础上,Denis Slakta 指出,篇章和话语是两条不同的研究线索,“话语”(discours)包含“陈述文本”,陈述文本则由“词汇”构成,是具体社会规约的集合,属于具体研究;“篇章”则包含“句子”,句子由“词素”构成,是语言符号的集合系统。具体如下图所示①Denis Slakta,“Grammaire de texte:synonymie et paraphrase”.In C.Fuchs(éd.),Aspects de l’ambiguïté et de la paraphrase dans les langues naturelles,Berne:Peter Lang,1985,p.126.:

图2:篇章与话语研究线索对比

Benveniste 的理论将篇章与话语的研究从句子研究的层面分离出来,但遗憾的是,Benveniste 本人并未进一步将研究领域扩展到篇章层面来。但经过诸如Slakta、Dominique Maingueneau 等法国语言学家的发展,法国的篇章研究实现了从句法到篇章的过渡与跨越。取得这一系列发展,Benveniste 的贡献功不可没,正因如此,他被誉为“法国篇章研究”的创立者和奠基人②François Rastier,Arts et sciences du texte,Paris:PUF,2001,pp.243-246.。

2.2 A.J Greimas 与篇章同位义素概念

除了Benveniste 的陈述语言学视角,上世纪60年代,语义学是法国语言符号研究的另一个主要分支③Jean-Claude Coquet, “L’École de Paris”.In La Sémiotique-L’École de Paris, Paris : Hachette, 1982,pp.5-64.,成果丰硕,其中以符号学巴黎学派的代表人物Algirdas Julien Greimas 贡献最为突出。

Greimas 在《结构语义学》一书中提出了篇章的同位义素概念(isotopie),Greimas 认为,篇章同位义素主要是一个语义概念,可以帮助读者均等地阅读到篇章的各个层面与各个角度①Algirdas Julien Greimas,Sémantique structurale,Paris:Larousse,1966,pp.69-71.。他在对莫泊桑小说的文本研究时指出,篇章之所以区分于一连串独立的句子,正是在于篇章中所有的句子合集构成一个共有的同位义素,且在整个篇章的展开过程中始终可被识别。因此,一个“富有逻辑性”的篇章内部必然以一个回指性网络作为支柱,以保证不断推进的句子能回归到该篇章的恒定论题上②Algirdas Julien Greimas, Maupassant.La sémiotique du texte : exercices pratiques, Paris : Seuil, 1976,p.28.。Michel Arrivé甚至提出“阅读一个文本,就是要识别出遍布其中的同位义素”的观点③Michel Arrivé,Lire Larry,Bruxelles:Complexe,1976,p.115.。在Greimas 的基础上,部分法国语言学家进一步深化并完善了同位义素的理论。François Rastier 总结了篇章延续性的三条准则:同位义素准则、回指准则和分句群准则④François Rastier,Sémantique interprétative,Paris:PUF,1987.。J.-M.Adam 则提出了两个新的论断:一是确定了同位义素存在的最小单位,是两个词素之间,这两个词素可以是同句词素,也可以是跨句词素;二是除了共指义素(co-topie),还存在异质义素(hétérotopie)和复合义素(polyisotopie)⑤。

Greimas 没有过多受到当时在欧洲盛行的篇章语法的影响,他重视篇章中词汇使用和读者对篇章信息的解读。以篇章同位义素概念为代表,Greimas 所倡导的符号-语义学对法国篇章研究的后续发展带来了重要理论来源。因此,Jean-Claude Coquet 将Greimas 奉为Benveniste 之外法国篇章研究另一位奠基人(Coquet:31-34)。

三、对别国语言学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伴随着欧洲其他国家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法国篇章研究在吸取其中精华的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发展,其中以对篇章语法、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用理论的吸收和借鉴最为典型。

3.1 从篇章语法到篇章“衔接/推进”规则

“篇章语法”于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兴起,最早在德国和北欧国家发展,后传遍整个欧洲,篇章语法参照了20 世纪50年代中期Noam Chomsky 倡导的生成语法的理论,将判断若干个“语言片段”(segment)是否构成符合语法规则的一个句子的观点引入篇章领域,即若干个连续的句子是构成一个篇章,还是仅仅是一串首尾相接、但毫无关联的句子①Michel Charolles & Bernard Combettes, “Contribution pour une histoire récente de l’analyse du discours”,Langue française 1999,(121),pp.83-84.。Teun A.van Dijk 是篇章语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正是通过他的几篇论文,使得法国语言学界深化了对篇章语法的认识②Teun A.van Dijk, “Aspects d’une Théorie Générative du Texte Poétique”, In A.J.Greimas et al., Essais de sémiotique poétique,Paris:Larousse,1972,pp.180-206.③Teun A.van Dijk,“Modèles génératifs en théorie littéraire”, In C.Bouazis et al., Essais de la théorie du texte,Paris:Galilée,1973a,pp.79-99.④Teun A.van Dijk, “Text Grammar and Text Logic”, In J.S.Petöfi & H.Reiser éds., Studies in Text Grammar,Dordrecht:Reidel,1973b,pp.17-78.。van Dijk 提出,篇章可以表示为一个句子的n 元组模型(van Dijk,1973b:19),如下图所示:

图3:T.A van Dijk 篇章n 元组模型

van Dijk 认为,篇章(T)是由一串接续的句子(P1,P2……Pn)构建而成,篇章可以被定义为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元组,这与篇章语法的基本论断相一致。但有的语言学家认为这一论断并不全面,Harald Weinrich 在对法语文本的篇章功能研究时指出,篇章中的任何一个句子必须要与篇章中的其他句子建立联系,并为篇章整体服务⑤Harald Weinrich, “The Textual Function of the French Article”, In S.Chatman (ed), Literary Style : a Symposium,London:OUP,1971,pp.221-240.。Slakta 则认为,不能简单地将篇章像句子一样直接切分成更小的单位(如组合、语言符号、词素等),句与句之间,存在着必要的依存关系,即Weinrich 提出的“联系”。这种依存关系,即为篇章中的“衔接”。另一方面,篇章中的句子不能是孤立的,但可以分离,可以在篇章中进行移动,这种分离与移动即为篇章中的“推进”⑥Denis Slakta, “Introduction à la grammaire de texte”, In Actes de la session de linguistique de Bourg-Saint-Maurice,publications du conseil scientifique de la Sorbonne Nouvelle-Paris III,1977,p.16.。Slakta 修改了van Dijk 的模型,使之更加符合篇章关系:

图4:D.Slakta 篇章n 元组模型修改版

在van Dijk 模型的基础上,Slakta 加入了句间连接的标志C,同时,用虚线表示句子可移动、可分离的属性。另外,他将衔接与推进进行了细化:

图5:篇章衔接与推进规则

C.Fuchs 则进一步提出了篇章中的“同义性”(synonymie)与“释义性”(paraphrase):“同义性指篇章中相似的语言片段建立了篇章内部的稳定性(即衔接),释义性则指相异的语言片段确保了篇章的展开(即推进)。”(Fuchs:25)关于衔接与推进的研究后来在法国篇章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如Georges Kleiber、Francis Corblin 对回指的研究,Oswald Ducrot对连接词的研究等。

早期篇章语法虽然本质上仍然是以转换生成语法为基础的句法研究视角,并未真正意义上揭示篇章特性,但这部分思想仍为早期法国篇章研究带来了重要启示,尤其是van Dijk的理论,正是在他的n 元组模型的基础上,法国的语言学家们提出了改良与完善的方案,并最终确定了篇章中同义性(衔接)与释义性(推进)这两个基本特征。值得一提的是,van Dijk 的思想从80年代开始转向“话语与认知”、“话语与语境”等领域,这些理论与法国篇章研究实现了第二次结合,本文暂不讨论。

3.2 从系统-功能语法到篇章主题化

在英美篇章研究,尤其是后来的话语分析的兴起过程中,M.A.K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即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重要理论来源与参考,而在法国,Halliday 的理论更多被看作是与法国篇章思想相类似,或是对这些思想的进一步印证。例如,Michel Charolles与Bernard Combettes 认为Halliday 的篇章思想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话语(即篇章)不是一个语法单位,而是“言语使用”单位,或称语义单位,因此不能将篇章简单看作连续的“句子串”,或是规模更大的句子①M.A.K Halliday&Ruq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New York:Longman,1976,p.293.。这与Benveniste 区分了“句内”的语法研究和“句间”的篇章研究两个层面有异曲同工之妙;Halliday 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强调话语中衔接标志,这显然又与Slakta 与Fuchs 关于衔接/推进与同义性/释义性的观点相似(Charolles&Combettes:82-83)。

需要指出的是,Halliday 的思想中第三个重要贡献是关于功能的分析,这一分析对法国篇章研究产生巨大启发。70年代Halliday 区分了语言系统中三种用于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概念、人际和语篇。在此基础上,Combettes 将三种功能分别放入三个层次中:概念功能对应语法结构层次,人际功能对应语义层次(又称格语法层次),语篇功能则对应话语主题(thème)建构层次②Bernard Combettes, “Ordre des éléments de la phrase et linguistique du texte”, Pratiques, 1977, (13),pp.94-95.。“主题”这一概念由Jan Firbas 提出,他从主题、过渡(transition)和述题(rhème)三个层次分析句子构成③Jan Firbas, “On Defining the Theme i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alysis”, Travaux Linguistiques de Prague 1,1964,pp.267-280.。随后,Combettes 提出了篇章中的“主题推进”(progression thématique),他认为,主题存在于超越句子的语言链中,一个篇章可以存在若干个主题,这些主题的推进性、等级性和顺序性问题都成为后来法国篇章研究的重要内容④Bernard Combettes, Pour une grammaire textuelle.La progression thématique, Bruxelles : De Boeck-Duculot,1983,pp.12-29.。

3.3 篇章研究与语用理论的结合

上文提到,作为篇章研究的“后起之秀”,法国篇章学界善于学习英美语言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与法国篇章具体研究相结合,形成法国篇章研究独有的新理论与新思路。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英美语用学思想开始在法国语言学界受到重视,其中John Searle 的言语行为理论最先与篇章研究相结合⑤John Searle,Speech acts.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Cambridge:CUP,1969.。Lita Lundquist 将篇章中所有陈述语句按照言语行为分为三类:言外性言语行为(acte illocutionnaire)、指称性言语行为(acte de référence)和谓词性言语行为(acte de prédication)。在此基础上,Lundquist 提出三类言语行为分别对应篇章中的三种连贯类型①Lita Lundquist, La cohérence textuelle : syntaxe, sémantique, pragmatique, Copenhague : Nyt Nordisk Forlag Arnold Busck,1980,p.185.,具体见下图:

图6:篇章连贯三种类型

从图6可以看出,Lundquist 在Searle 理论的基础上,将言语行为理论与篇章研究相结合,不仅使语用理论成为篇章研究新的指导思想,更是将语用视角引入篇章研究,使之成为篇章研究中新的分析思路。

结语

在继承与借鉴的同时,法国篇章语言学家们习惯将不同领域的研究内容综合起来,形成篇章研究宏观、全面的模型及有机整体。例如,Lundquist 在对篇章中的交际行为进行研究时,将法国篇章研究在兴起过程中所涉及的多个层面的内容都纳入其研究,从主题、句法、语义和语式四个角度切入。主题研究涉及篇章的主谓结构(即篇章的顺序问题),句法研究涉及篇章的各类衔接手段(如重复、回指、释义、连接词等),语义研究涉及话语的施动者,语式研究则是陈述行为的一种延伸,重点关注篇章的作者与读者二元关系问题②Lita Lundquist,“Les absurdités de l’urbanisme”,Le Figaro,28-06-1976,p.63.。不难看出,法国篇章研究将多个研究视角融合在篇章这一个研究框架内,不仅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对篇章问题全面、系统地研究,也有利于将语言与真实世界相联系,这正体现了法国篇章研究从建立之初便形成的综合性强的特征。

猜你喜欢

义素继承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义素分析法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词义虚化与义素变化的关系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