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学界对于中国研究的可视化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8-2018年中国研究数据

2019-12-24游楠

法国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

游楠

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得到提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在部分国家仍然参差不齐。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ative)①“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简称。之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有助于中国走向世界,也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理解中国。然而,作为“一带一路”的西段起点国家,法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深化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双边关系,特别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双边合作,推动法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可程度与接受程度,考察中国在法国的国家形象,成为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国内研究法国学界对中国研究的结论,要么认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十分正面,要么认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十分负面,两极化趋势十分明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亟需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尤其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西欧国家的真实写照,法国作为欧洲最为重要的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在西欧的落地,特别是在深化中欧关系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与此相关的研究结论表明当前法国对于中国形象的认同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有很多的争议。

部分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法国学界对于中国的研究较为正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者刘晓钰主要研究的是法国电台节目《弗莱德在中国》,并通过该节目分析法国眼中反映出来的中国的国家形象。刘晓钰收集了12 个月的节目,时间主要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研究的时间跨度较为集中,该节目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普通群众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刘晓钰在通过分析《弗莱德在中国》这一节目的详细内容之后,认为该节目反映了中国具体的国家形象,特别是现代中国的发展现状,从经济角度来看,该节目认为中国的网络化进程取得了长足进步,并认为中国的网络发展使得中国的电子商务也取得了不俗成绩;从社会角度来看,该节目强调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但并未忽视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政治角度来看,该节目抛弃了以往的偏见,认为中国在政治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政府变得更加数字化和人性化;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该节目把焦点放在了普通的女性群体,主要涵盖了八零后和九零后这一年龄阶层。总体而言,该节目对中国的报道相对正面。①刘晓钰:《浅析法国电台节目《弗莱德在中国》中的中国形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7年5月。四川师范大学学者陈帆对此也持有相同的观点,陈帆的研究来源主要是《费加罗报》,陈帆以《费加罗报》中2014年习近平访问法国的报道为研究样本,分析法国媒体中关于中国的形象,在通过大量的样本和数据分析之后,陈帆认为《费加罗报》的报道比其他媒体的更为客观,该报以事实为基础,对于中国的报道倾向也以正面为主。②陈帆:《从新闻框架视角看法国右翼媒体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以<费加罗报>对习近平2014年访问法国的报道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18 期。

与前述部分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即法国学界对于中国的研究较为正面不同,部分学者认为法国学界对于中国的研究非常负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洪晖以《回声报》为例,对2012—2015年围绕中国的报道进行了数据分析,洪晖的分析针对法国媒体与法国普通民众对于中国形象判断所产生的观点差异。分析发现,法国媒体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以西方的意识形态为基础,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改革机制以及改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中国的报道有较大的偏见,扭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甚至是对中国具有较强的主观判断,从而试图影响其受众对中国的看法,反映出来的中国国家形象不具有可信性。①洪晖:《法国媒体上的中国经济改革形象——以2012—2015年《回声报》报道为例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18年第2 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者郑丽莎以《世界报》为研究对象,也对中国进行了分析,其时间范围主要涵盖了2013—2014年一年来围绕“中国经济”进行的报道,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案例分析、框架分析等多重研究方法,并运用框架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世界报》对中国的各类报道总体看上去似乎持有中立的立场,但实际上仍然偏负面,带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形态,具体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困难,此外,从国内来看,由于腐败、反腐等的影响,也使得经济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另一方面,从国外来看,中国对海外投资以及收购具有较强的企图心,但是对于外企过多的打压和干涉仍然长期存在。②郑丽莎:《法国媒体眼中的中国经济形象--以2013-2014 法国《世界报》涉华经济报道为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年4月。

分析上述文献发现法国学界对中国的研究之所以会出现两极化的趋势,原因在于分析的数据来源样本量较小,通常分析的样本仅为《弗莱德在中国》、《费加罗报》、《回声报》、《世界报》等单一的节目或者媒体,而且采用的研究方法仍然较为传统,所以得出的结论并不客观。那么真实的法国学界对中国研究的看法究竟是什么?是否是长期持一种负面或者偏向负面的观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法国在2008年之后的中国研究情况,笔者采用文献计量统计研究方法,对Web of Sciences 数据库中法国学界的相关中国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实证研究分析,旨在促进中国学界对法国学界的中国研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进一步深化中国与法国的双边关系。

二、研究工具、数据库选择、数据采集与数据清洗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很多法国学者从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对中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及研究。为了能够较为科学且全面地了解法国对该项问题的研究状况,笔者决定采用计量化的文献数据资料分析方式,对相关的外文数据收录与本文研究有关的文献数据资料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便尽可能地提确保本文研究的科学性及严谨性。笔者基于对法国学界2008年至2018年10年间发表的科研成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掌握法国的中国研究进展。

(一)研究工具的选择

当前,国内外学界在分析较大数据样本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功能较为强大的软件进行操作,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定量研究过程中运用可视化软件对较大数据样本进行研究也成为了可能,而可视化研究工具的大量出现,也使得定量研究的准确性和精准度也得到了提升,从而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随着计算机可视化软件的发展,大量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工具也逐渐出现,有力地推动了可视化研究的进程。①陈悦、刘则渊:《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载《科学学研究》 2008年第3 期。美国德雷赛尔大学学者陈超美在其《CiteSpaceⅡ:检测和可视化科学文献中的新兴趋势和瞬态模式》(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一书中,研发和利用了Citespace 软件,运用该软件能够有效的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研究。②Chen C, “ CiteSpace Ⅱ: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57,No.3,2006,pp.359-377.与其他同类型的可视化研究分析工具Refviz、Histcite、Bibexcel 等相比,Citespace 的功能更加强大,能够进行更大样本的数据量分析,笔者通过上述分析之后,认为Citespace 能够更加有效的从事可视化研究,并能达成笔者的研究目标,所以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了Citespace 软件,对法国学界对于中国的研究进行可视化操作与分析。

(二)数据库选择

当前有较多的法国学者在法国本土及国外发表论文,其中相当一部分论文将焦点放在了中国身上。笔者在考虑数据库的选择时,也考虑到了当前较大的多个数据库,例如“泰勒-弗朗西斯在线”(Taylor&Francis Online)、“斯科普斯”(Scopus)、“过刊数据库”(Jstor)、“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等数据库。如前所述,笔者的研究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法国学者对中国的研究,时间范围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间。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部分数据库诸如“泰勒-弗朗西斯在线”、“斯科普斯”、“过刊数据库”等数据库,要么数据库样本较少,要么与Citespace 软件的接口存在问题,所以笔者未选取上述数据采集数据;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法国学者基本上不会使用中文,较少使用中文在中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所以,如果使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等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将会偏离真实情况。

对比发现,“科学网”是本研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的较好选择。此外,“科学网”的TM 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以外文文献为主的中国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能够满足研究需求,同时数据导出和使用步骤简练,与Citespace 的使用衔接顺畅。③李燕波:《两种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之功能比较分析:以国外电子政务研究为例》,载《新世纪图书馆》,2014年第11 期。经过对比发现,无论是从文献数据资料的收集情况来看,还是从后续的文献数据计量可视化过程来看,“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是在所有研究数据库中适合探讨法国对于中国研究的最佳数据库。

(三)数据采集范围

在确定本文研究的数据库后,笔者开始对被“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所收录的文献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由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所收录文献数据信息大多都是法国学界学者采用外文撰写的,虽然法国学者较为擅长使用法语进行研究,然而近年来,随着法国学者也大量使用英语进行研究,其研究也基本上覆盖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国学者,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本研究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选择将文献语言检索范围设置为英语。

进入21 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的举办取得了空前成功之后,欧洲学者,尤其是法国学者对于中国的研究也开始不断深入,法国学界与中国密切相关的新时代科研成果,就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大量涌现的。考虑到为了凸显本文研究的文献样本数据采集范围需具备时代性的客观需求,笔者决定将本文研究文献数据资料的检索时间段定义设定为2008-2018年,并在“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的文献数据检索界面下将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检索,关键词设置为“China”(中国)。

(四)数据清洗

在文献数据的清洗工作阶段,笔者在“科学网”的TM 核心合集数据库页面下,使用主题检索条件对关键词“China(中国)”进行检索,添加“语种”检索条件并设置为“English”,时间设置为“2008-2018”,第一轮检索结果为2005 条。由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在检索环节没有同义词扩展选项,关键词“中国”在翻译过程中用词较为单一、专有化,使得第一轮检索所得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考虑有部分与该主题相关的外文文献由于中外文概念范围与用词的问题未被检索到。因此,为了能更全面地挖掘到与“中国”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决定在外文文献检索中将关键词进行扩展,其它条件同上,最终输出扩展后的检索结果为2005 篇,基本覆盖了检索时间段内学界外文文献资料中与该主题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得到第一轮结果后,笔者通过“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的地区筛选选项对来源于法国学界对中国的研究文献数据进行了新一步精炼,最终输出结果2005篇,笔者后续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TM 核心期刊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将在该2005 篇文献数据基础上进行。

三、对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与讨论

Citespace 作为当今公认的主流可视化分析工具,其在分析法国学界对中国的研究状况时,能够在可视化的状态下科学并且形象地呈现主题研究中的学术合作、研究热点与前沿等方面的现状。在计算机完成配置Java 环境后,运行Citespace 5.2 版本,并在其操作界面下将时间设置为2008-2018年,时区分割(Time Slicing)初始设置为1,在后续分析中按需进行微调;在Selection Criteria 功能区中将TOP N 设置为50,从而选取时间切片内前50个高频出现的节点。在完成上述基本参数的设置后,后续操作将根据不同的分析需求,设置不同的聚类节点(node)及阈值(thresholds),而后根据结果分别进行相应的可视化分析。

(一)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结合本文研究实际及Citespace 能够对“科学网”数据库所收录文献数据资料实施可视化分析的特点,笔者决定从科研合作情况、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情况、科研人员合作及被引网络情况、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情况这几个维度,对法国学界在2008年之后进行与中国问题相关的研究情况做出计量性的可视化分析。

1.科研合作情况分析。为分析中国相关问题研究中的国际合作状况,在Citespace 5.2操作界面中将聚类节点设置为国家(Country),并为前中后三个时间段的阈值(thresholds)(c、cc、ccv)分别赋值为(2、2、20),(4、3、20)及(4、3、20),设置之后点击visualize运行可视化操作,即可得到法国学界中国研究主题之下的国家间合作网络(如图1所示)。

分析发现,在法国从事中国相关问题研究中的国际合作中,主要以法国的高校和智库为主导,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这些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芬兰、新加坡、韩国、挪威、西班牙、奥地利、中国台湾地区、比利时、捷克、瑞典、南非、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波兰、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又以中国和法国高校和智库之间的合作最为密切。

2.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情况。为分析中国相关问题研究中的国际学术机构间合作状况,在Citespace 5.2 操作界面中将聚类节点设置为机构(Institution),并将前中后三个时间段的阈值(thresholds)(c、cc、ccv)分别设置为(2、2、20),(4、3、20)及(4、3、20),保持其余参数不变, 设置之后点击visualize 运行可视化,即可生成这一研究主题之下的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如图2所示)。

由生成的结果数据可知形成的有效节点Node=258 个,Links=774 次,即在近10年的时间切片中,法国以及与法国进行合作从事中国研究的高校和智库主要有258 所,合作共有774 次。从可视化图谱中节点的分布状况不难看出,在这258 所高校和智库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明显的研究合作网络只有一个,虽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产出,但这种跨国学界交流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国家间关系都具有着积极意义。

根据Citespace 数据结果可得,法国开展中国研究中的合作研究总频次为774 次,为了更清晰地呈现法国科研机构研究状况且突出部分机构研究成果显著性,笔者过滤了参与合作研究频次低于20 次以下的研究机构数据,对筛选得到的10 所高校和智库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分析发现,法国从事中国研究频次最高的10 所高校和智库分别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法国奥尔良大学、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法国图卢兹大学、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法国巴黎第一大学(见表3)。

3.科研人员合作及被引网络情况。在分析国家间与机构间合作状况之后,在学者合作层面笔者分别通过设置聚类节点为作者(auther)、被引作者(Cited auther)先后对中国相关问题研究中各国学者的合作情况及被引状况进行可视化分析,以进一步呈现近10年以来该领域中的学者合作及重要作者信息。其余参数不加改动,点击visualize 运行可视化程序,最终得到以下图谱(图3)。

图1 法国的中国研究国际网络合作图

图2 法国中国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表1 法国从事中国研究频次最高的10 所高校和智库

5 univ Toulouse 法国图卢兹大学 28 6 Univ franche comte 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 27 7 Univ montpellier 2 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 24 8 aix marseille univ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 23 9 ecole normale super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23 10 univ paris 01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 23

图3 法国中国研究学者合作图谱

所得数据结果当中聚类节点Nodes=569,Links=1495 次,即在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中,近10年间主要有569 位学者,包括全球各地的学者与法国学者合作共同研究中国,其中主要形成了10 个较大的研究团队。由图谱分布可进一步看出,在这10 个较大的研究团队的学者中,主要有两个规模较大的研究团队及多个交叉合作的小型合作网。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合作网络中的作者全都来自法国的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法国奥尔良大学、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法国图卢兹大学、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基本上反映了当前的法国中国研究的主要机构和主要研究力量。

4.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情况。为了观察各法国在中国相关问题领域研究中的研究热点及研究的前沿信息,笔者选择关键词(Keyword)为聚类节点,且该项分析需要更为细致地突出分析对象的时间变化,由此调整时间切片为1。点击visualize 运行可视化程序,最终软件统计所得图谱如下图(图3)所示。

图7 法国中国研究热点关键词图谱

由所得分析数据可知在该组参数设置条件下聚类节点N=112,即共有112 个关键词词频被列入本次统计。笔者过滤了频次低于10 次的关键词信息,最终筛选得到该领域研究成果中出现频次较高的10 组关键词,它们按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中国(China)、发展(Evolution)、模式(Model)、华南(South China)、影响(Impact)、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增长(Growth)、体系(System)、气候(Climate)、管理(Management)。进一步列表统计可得如下表格(表5)。

表2 法国中国研究关注的前10 个高频关键词

以上统计筛选得到的10 组关键词代表了学界在中国研究中重点、持续关注的话题,其中共现频次高于10 次的中国、发展、模式、华南、影响、气候变化、增长、体系、气候、管理已经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了在该领域研究中。在这一总体认识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看出高频关键词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更好地把握当下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笔者将既得图谱的视图方式调整为时间区位观察(time zone view),最终得到如下所示时间序列图谱(图5)。在图谱中,从左至右,每一个彩条表示1年的时间切片长度,彩条间形成的聚类节点即该时间切片中具有较高中介中心性的共现关键词。研究发现,法国学界对于中国的研究很多集中在发展模式和演变上,另外法国学界还十分关注气候变化方面。

四、结论

笔者以“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TM 核心期刊库所收录的相关文献数据资料为分析样本;以Citespace 5.2 作为分析工具,对法国学界专家、学者在2008-2018年间所发表与本文有关的科研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科研合作情况、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情况、科研人员合作及被引网络情况、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情况这几个维度进行探讨之后,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图5 法国学界对于中国的研究高频关键词时间推移图谱

首先,笔者初步性地摸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法国学界对中国的研究状况与趋势。法国的高校和智库对中国的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法国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芬兰、新加坡、韩国、挪威、西班牙、奥地利、中国台湾地区、比利时、捷克、瑞典、南非、菲律宾、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波兰、阿根廷、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间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其中中国是排名第一位的合作对象。就法国学界输出的外文文献的分析结果而言,法国学者的中国研究成果总体都在朝着更深层次、更新视角、同时更具现实性和时效性的方向发展,这都显示出了法国学界对中国的研究日益重视。

其次,法国学界对中国的研究的相关科研成果多数来自于法国高校、智库科研人员之手。全可视化分析结果不难看出,法国顶尖高校和智库科研人员对与中国相关科研贡献比例明显处于优势地位,这些高校和智库分别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法国奥尔良大学、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法国图卢兹大学、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法国蒙彼利埃第二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法国巴黎第一大学。从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间主要有569 位学者合作共同研究中国,组成了10 个较大的研究团队。可视化结果的分析可进一步看出,在这10 个研究团队的学者中,主要有两个规模较大的研究团队及多个交叉合作的小规模合作网络。

最后,法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的过程中,共有112 个关键词词频被列入本次统计,在关注度最高、频次高于10 次的关键词由高到低主要是中国(China)、发展(Evolution)、模式(Model)、华南(South China)、影响(Impact)、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增长(Growth)、体系(System)、气候(Climate)、管理(Management)这10 个关键词。从法国学者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来看,基本上没有添加过多的感情色彩,也即是出现诸如积极正面、消极负面的词汇,由此可以看出法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的过程中,总体上展示出了一个较为客观的姿态和较为中立的结论。

综上所述,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取得了进步,并受到了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上较多国家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法国顶尖高校和智库等学界的重视,并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笔者通过分析“科学网”(Web of Science,WOS)TM核心期刊库所收录的相关文献数据资料,共导出了2005 篇与中国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从数据收集的范围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了此前国内学者对法国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数据收集的深度和广度,笔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操作,研究结论也推翻了此前国内其他学者关于法国对中国的研究结论的两极化偏颇结论,认为法国学者对于中国研究较为客观,研究结论也较为中立。随着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融入程度不断加深,法国作为欧洲的大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高校、智库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抓住法国学界10年来对于中国的研究热点,基于以上研究基础,要想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良好时机,应该重点加强对于中法两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演变及其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关注与法国等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从而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国家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最终将红利效应的最大公约数惠及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中国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