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粉辅助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2019-12-24曾丽丽
曾丽丽
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福建龙海 363000
产褥期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AM)是临床中产褥期产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初产妇[1-2],主要由于产妇孕期缺乏乳腺相关护理知识,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从而导致病原菌感染至乳腺导管内及导管周围结缔组织,进而发生炎症反应[3]。为探讨鹿角粉辅助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效果,选取2017 年1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选择单胎妊娠足月分娩的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并同意选择母乳喂养。其中双侧患病76 例,单侧患病124 例,年龄21 ~ 30 岁,病程最短2d,最长6d。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5.3±2.4)岁;平均病程(3.4±1.3)d;平均VAS 评分为(6.72±0.54)分;平均乳房肿块大小为(6.47±2.12)cm。实验组产褥期急性平均乳腺炎患者的年龄(26.1±2.8)岁;平均病程(3.1±1.6)d;平均VAS 评分为(6.58±0.76)分;平均乳房肿块大小为(6.55±1.78)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诊断学》[4]相关标准:患者多为产褥期未完全掌握母乳喂养方法的初产妇[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发热、全身疲乏不适、食欲差等症状,乳房可触及局限性硬结肿块,同时伴有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如急性期未及时有效治疗,最终乳腺内可形成脓肿,局部穿刺抽到脓液即可确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产妇,排除由于其他病因引起乳腺损伤的患者;排除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排除依从性较差,不严格遵从医嘱以及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此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知情同意,同意参与本研究。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案,因预防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关键在于有效排出乳汁,所以首先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同时要及时排空乳汁。注意个人卫生,早期可以适当冷敷,可以有效抑制乳汁分泌,并缓解炎性反应。急性期则以热敷为主,患者如有发热等症状,需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若患者病情较严重,乳腺已形成脓肿,需及时切开引流。
1.4.2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鹿角粉口服治疗,每次以陈黄酒送服2g,连续服用一周观察疗效。同时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指导患者摆放相应体位,将电极片粘贴至患者患侧乳房,调节频率及脉冲宽度,根据患者所能承受的强度调节仪器,每日3 次,4d 为1 个疗程。
1.5 评价标准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一条10cm 的线段来测定患者疼痛程度,左端为0 表示无痛;右端为10 表示剧痛;中间则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通过测评,可得到疼痛等级量化评估结果[6]。
参照 《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7]标准判定临床疗效,乳腺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畏寒发热症状消失,乳汁通畅,乳房结节消散为显效;乳腺局部红、热、痛及全身发热症状基本消失,乳汁较通畅,乳房结节块缩小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后的VAS 评分为(3.57±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乳房肿块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乳房肿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乳房肿块为(2.61±1.34)cm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2.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乳房肿块变化比较 s,cm)
表2 两组患者乳房肿块变化比较 s,cm)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治疗,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远期疗效不理想[8-9]。以往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鹿角粉,也称鹿角帽粉、鹿托盘粉,是采集鹿角柄上残余的骨化物并研磨成粉的一种内服中药[10]。鹿角粉极其珍贵且具有多重功效,其内服可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用于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淤血中通、阳痿遗精均有较好的功效[11-14]。低频脉冲电疗法(low frequency impulse electrotherapy)是采用频率小于1000H 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兴奋肌肉神经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镇痛的作用。
本研究得出结果,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与乳房肿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的VAS 评分为(3.57±0.7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乳房肿块为(2.61±1.34)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2.04)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张玉洁[15]的研究可知,早期对急性乳腺炎的患者进行中药外敷及理疗等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乳房的血液循环,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上有很大作用,同时可以有效改善导管内乳汁淤积的情况,促进乳腺管畅通。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鹿角粉辅助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有效改善乳房肿块的大小,有利于患者产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