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探究
2019-12-24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02
梁 爽(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2 )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临床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研究证明[1],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初期实施康复护理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情况进行策略分析,并深入研究和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通过颅脑CT进行确诊。其中,男118例,女98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4±5.1)岁,病程2.5-25小时,平均病程(6.2±1.2)小时。合并症:70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32例糖尿病,12例肺部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08例。对照组男55例,女53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6.6±4.9)岁,病程2.5-24小时,平均病程(6.1±1.1)小时;合并症:37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18例糖尿病,4例肺部疾病。观察组男63例,女45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6.2±5.3)岁,病程3-25小时,平均病程(6.5±1.3)小时。合并症:33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8例肺部疾病。运用整理和分析统计学手段,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包括:(1)实施康复护理时间。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的3-7天内进行。(2)抗痉挛体位摆放。健肢的肩关节外旋外展,膝关节屈曲位,髋关节内收内旋,上肢腕关节和下肢踝关节呈背屈位。(3)翻身训练。从健侧向患侧进行翻身。(4)运动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坐、立、走训练。(5)日常生活训练。鼓励患者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刷牙、进餐、如厕、穿衣等。(6)心理护理。健康的心里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非常积极地作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和沟通,对患者的努力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建立康复的信心。(7)对于无法主动活动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关节进行“从小到大”的活动度原则进行被动活动,强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准。
3 观察指标:(1)患者的肢体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法进行评分[2],总分100分,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严重功能障碍≤50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分数呈正比,即分数越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进行评分[3],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良:<60分,患者可独立完成部分日常活动,具有轻度功能障碍,需要少部分帮助;中:60-41分,患者具有中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日常活动需要帮助完成;差:≤40分,患者具有重度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基本不能完成或需他人服侍完成。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分数呈正比,即分数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5 结果:选取的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分组比较,护理干预后,患者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仅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即采取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2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比较
讨 论
据临床记载,脑梗死的发病率为4‰-7‰[4],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手段越来越成熟,但是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仍很高,其原因主要是在发病期间患者脑组织的缺氧和缺血会导致其软化和坏死,从而普遍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5-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2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由此可见,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