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护理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019-12-24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3
那 军(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3 )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约有60%-70%的患者,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如何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降低致残率是医学同仁普遍关注的焦点。运动想象护理疗法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全新护理理念,它通过想象激活某一活动记忆在大脑的特定区域,虽然其本质无任何运动输出,却内在的完成了某项特定活动[2]。即运动想象与实际运动具有相同的脑激活作用,可达到与实际运动相同的效果[3]。本研究通过对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运动想象护理疗法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3-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21士7.92)岁,病程(1.31-3.84)个月,平均病程(2.92士1.81)个月。疾病类型:脑梗死72例。脑出血18例。肢体障碍情况:左侧55例,右侧35例.采用电脑派位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以上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且与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4],全部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配合完成研究评价全过程;经向患者说明情况并经患者签字后纳入研究人员中。本研究患者中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语言交流障碍者,无下肢严重疾病或病变者,无出血性梗死、消化道溃疡、血液病及出血倾向者、无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性质等基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常规康复护理,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针灸、理疗、推拿、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康复训练内容为:良肢摆放、仰卧位转换、仰卧位向坐位转换、坐位换站立位、同时进行关节活动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及上下楼梯及洗脸、穿衣、吃饭、如厕训练等训练。1次/d,45min/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即在常规康复训练15分钟后选着安静的病房内进行,首先由测试者向患者讲解训练过程及训练要求,并指导患者完成全部测评步骤。具体方法为:由专业治疗师向患者详细说明要求想象的动作,并给予示范讲解,讲明肢体的运动部位及感觉,让患者凭借想象来模拟完成,运动想象疗法1次/d,15min/次。
3 观察指标:康复时间为30天。于康复训练前1天及康复后30天分别进行评分测评。在30天期间,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30天2次评价。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表(FMA)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计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计分评价。
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5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0天后,2组组内FMA和MBI评分比较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讨 论
有研究显示[4],我国的脑卒中患者逐年增加,并日渐趋于年轻化,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是每个医务工作者急需攻克的难题。
脑卒中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者在临床较为普遍,给患者的运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若不及时进行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极易出现肌肉萎缩,肢体僵硬等现象而影响预后的康复效果[5]。运动想象是将以往的运动经历进行回忆,并投影到大脑及心里,通过内在想象激活大脑对某一活动记忆的特定区域,通过运动幻想激发运动感觉,以达到运动传导通路修复的目的,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部分突触恢复代偿作用,使丧失的运动功能尽快恢复[6]。本研究通过运动疗法与运动想象相结合,使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运动想象疗法还因简单易学、不需要任何设备、有良好的针对性,患者在家即可训练,无任何费用等优点而深受患者的欢迎,目前已被患者普遍接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康复训练与运动想象疗法相结合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运动想象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