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教育思想中家风家教内涵的三维解读※

2019-12-24李璐璐何桂美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私德公德家教

李璐璐 何桂美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家风家教问题,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度,论述了新时代家风家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系列的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深刻领会习近平家风家教思想,对于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风气根本性好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四个第一”——早期教育是人生梦想启航的初始动力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引用“爱子,教之以义方”、“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四个第一”揭示了人生接受教育的顺序与规律,与古人“教子当在幼,养正当于蒙”的早教主张不谋而合、一脉相承:

其一,童稚之学,先入为主。儿童时期,各种思想观念还未形成,可塑性大。此时期的儿童对于各种教育都会“兼收并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因此,趁其“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1]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尽早开始,“幼而示之以均一,则长无争财之患;幼而教之以严谨,则长无悖慢之患;幼而有所分别,则长无为恶之患。”[2](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一·睦亲》)

其二,人生小幼,精神专利。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唯一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在这此时期,他们心无杂念,注意力集中,接受能力强,记忆力也处于旺盛时期,能把学到的东西牢记不忘。在这个阶段开始教育,可事半功倍。北齐教育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论证早期教育的道理和意义:“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故此应该对子女把握机会,开始早教。

其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非常自然、牢固,就像天生的一样。而且习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如果小时候已经形成不良的品质习惯,长大后再要纠正,只能是徒增痛苦。宋代学者朱熹为此专撰《小学》一书(明末陈选作注后定名为《小学集注》),并在自序中说:“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扦格不胜之患也。”[4]意思是说,在孩童年幼之时就开始训练正确的行为规矩,防止日后养成恶习,改之甚难。

总之,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从家庭开始的,而且由于“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印记还将伴随人的一生,成为人生梦想启航的初始动力。广大家长必须认识到家风家教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6年5月27日)为孩子注满人生前进的初始动力,帮助他们顺利起航。

二、“三个不可替代”——家庭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支撑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三个不可替代”的论断,充分表明了家庭教育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在现代社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构成了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家庭教育都具有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从内容来说,家庭教育偏重私德教育,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对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问题进行规范,其终极目的就是维护“家和”,达到“万事兴”,以保证家族的世代繁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着眼的是公德教育,是对社会群体之间行为的规范与引导,其目的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地进行。当然,公德与私德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按照梁启超的说法,“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5]他认为“就折义言之”,公德和私德固然有所不同,但“就泛义言之,则德一而已,无所谓公私”。意谓两者有密切联系,“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如果在私人领域不“独善其身”,私德行为就会超出私域之外,跃升为公德行为,并受到公域的制裁。例如对个人而言,勤俭是一种个人美德,但如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那么就有可能在私欲的推动下而去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私德的缺失就变成公德的堕落。由此可见,私德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培养、遵守公德的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对此,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导致道德建设的收效差强人意。但实事求是地说,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更何况,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方法也在不断现代化。所以,导致道德建设收效差强人意的原因,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私德教育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缺少私德基础的公德教育,犹如没有浇铸基础的高楼大厦,看似富丽堂皇,一旦风雨来袭,必将轰然坍塌。

从形式来说,与社会、学校的“公众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生活化。家庭教育最为鲜明而且最有实效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融于实际,细心启诱、反复训诫,达到潜移默化、积沙成塔的效果。它没有“公众教育”那种带有明显目的性的表征,而是将抽象的道德取向不着痕迹地贯穿在治家理想、人生成长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日濡目染,逐渐取得教育的效果。二是互动性。社会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施教者通常要面对几十乃至上百的受众,这种群体性的教育形式,决定了教育只能是“灌输式”,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极为有限。相比于“公众教育”的“大锅饭”,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开小灶”,对于现代家庭来说,更是“一对一”的教育与互动,施教者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具体行为,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三是亲和力。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般都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这种亲缘关系,不仅能够消除“教”与“学”之间的心理对立与隔膜,更重要的是借助家长的慈爱与权威,把爱与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子女慈严并用、劝学笃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果。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只要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细胞存在,家庭教育就不能或缺。否则,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就算搞得再好,也是跛足教育,其收效必然有所缺憾。

三、“三好”“三注重”——家庭建设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点

兴家与强国相统一,是习近平家风家教思想的重要特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故此,“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家庭、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家庭建设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点。

家风连着民风。“家风的好坏关系着国民道德素质的优劣,而良好的国民道德素质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准备条件。”[6]在家庭中强调尊老爱幼、崇德尚礼、谦恭和善、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修炼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直、善良、讲诚信、有爱心的君子之风,以保持家庭和睦、忠厚传家。良好的家风,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同时,每一个家庭成员,也是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人”,他们既是家风的践履者,又是家风的传播者,通过与外界的联系,将一家一户的家风传播到社会、影响到他人。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民风。倘若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风,那么,家风正则民风淳。“优良家风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风清气正的基础。”[7]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希望“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终极的道德理想,也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基本要求。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从政者都是人民的公仆,对于他们来说,家风势必影响着党风政风,只有齐好家,才能从好政。改革开放以后,不少原本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从政者”们,由于没有处理好治家与执政的关系、没有摆正私情与公义的位置,默许甚至放任家庭成员凭籍自己的“光环”违法乱纪、徇私枉法、以权谋私,最后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人民的罪人。据统计,近年来发生的贪腐案件中,多达百分之五十的贿赂都是由“从政者”的家属子女收受,“后院起火”成为贪腐案件的主要特征。这无疑与家风不正有直接关系。因此,对于“从政者”来说,教育好子女、传承好家风,将“后院”建设成执政为民的“加油站”、反贪反腐的“监察院”,才能永葆革命青春、永葆家庭和顺。

猜你喜欢

私德公德家教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私德教育
太没公德
“公德”与“私德”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隐私”是个公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