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境下的二语习得※
2019-12-24李萍
李 萍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二语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简称,指人们学习并掌握母语之外的语言的过程。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不同。母语习得指在母语环境中,儿童自然习得母语的过程;二语习得是人为的、非自然环境下的习得,主要是语言课堂上的习得。婴儿自呀呀学语起就通过观察周围人的神态和动作来猜测话语的含义,由于整天浸润在母语环境里,儿童很快就学会了听和说。成人的二语习得却由于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而收效甚微。有证据表明,与那些受教育环境限制的学习者相比,在自然环境中学习第二外语者其熟练度更高。相比传统的二语习得教育语境,多媒体语境更加接近自然语境。本文试图从多模态语境对二语习得的推动作用及多模态语境的创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二语习得和教学有所帮助。
一、多模态语境
模态(modality)来自 mode(模式、方式、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1]。模态分为单模态、双模态及多模态。通过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称作单模态,通过两个感官进行互动的称作双模态,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感官进行互动的称作多模态。Kolb and Whishaw(2003)指出,人们可以通过五个模态进行交流即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2]。
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个章节甚至整本书,非语言语境包括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时间、地点,甚至整个文化背景。词义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还受整个会话情境、乃至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没有语境,就无法确定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Krashen(1985)的输入假说认为,只有借助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输入才容易理解[3]。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二语习得者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学习效果[4]。
多模态语境指采用行为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等多模态建立起来的有明确目的的符号系统,其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传递信息不仅依赖语言符号,同时也依赖副语言符号:图像、颜色、声音、动画等,它们和语言符号一起构建意义。
二、多模态语境与二语习得
语言的习得受语境影响,语境帮助学习者理解意义。自古至今,人类利用视、听、嗅等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外部世界获取更多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确认及存储,这是人类认识世界采取的近乎本能的活动。人们在说话时常伴以表情、手势等来传情达意。语言与所看、所听、所感、所尝等生活经历相关,这些经历构建了意义。换言之,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与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人的大脑和感官的运作及其运作环境直接影响到认知与思维,因为客观事物只有被感知才具有意义,而语言与认知受生理感知功能的影响”[5]。二语习得过程就是要通过大量的有意义的输入获取语言信息。这种有意义的输入不仅指书面材料,也指视频、音频材料等。日本记忆大师高木重朗对记忆术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一切记忆都通过视觉形象获得。若想记住某件陌生的事物,要把这个事物与我们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联想记忆[6]。
二语习得中,采取多模态的方式学习能加深记忆。Mayer(2001)等人的研究表明记忆力跟获取信息的模态(感官)有关联[7]。人们利用感官体验获取知识时,知识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就相对长,记忆就相对牢固。Chun&Plass(1996)他们对103名学习德语的美国大二学生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学习和记忆单词时,借助于声音、书面文字解释等计算机辅助的多模态注释,有助于二语学习者更高效地学习和记忆生词[8]。Yoshii&Falitz(2002)[9]对图片辅助学习效果的研究表明,图片注释能够给学习者直观的视觉体验,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增强词汇学习效果。外语学生听课时做笔记与不做笔记相比,做笔记的学习效果要好,因为在借助听的模态的同时还进行了书写(触觉)的动作。
三、多模态语境构建
鉴于多模态语境对二语习得的推动作用,人们越来越频繁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多模态语境。多模态教学模式既重视各种感官在学生对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也重视非语言文字符号模态在意义传递和建构中的作用。依托文字、图画、声频、视频等模态的听说读写活动为二语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接近真实语境的学习机会。
(一)课堂教学多模态语境
在国内缺乏学习外语的真实环境,利用多模态语境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多模态感知和学习语言,增加师生互动机会,提高教学质量。
教室多模态语境包括教室环境及教师授课方式。教室内桌椅的摆放方式和墙上张贴的字画都是一种视觉交际,向学生传递某种信息。桌椅的摆放根据教学需要而定,可以是授课式、回字型、口字型、V字型等,不同的摆放模式满足不同的教学活动需要。多模态还来自教师课堂中使用的雨课堂等智能教学软件,学生在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也包括图文并茂的课件及课件里穿插的视频和音频文件,老师在讲述时声情并茂并伴随以手势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种模态需要其他模态的辅助来完成信息传递,各种模态相辅相成、互为说明。没有文字的图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教师口头的解释说明能让学生明确图表的意义。此外,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及热情洋溢的肢体动作能加深学生对课件内容的理解。作为符号资源的每一种模态都能促进有效交际。学生的任务是调动各种感官去理解各种符号资源[10]。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老师们会安排做游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制作微视频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动用多种感官体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借助互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完成了对传统教学环境的重构,创设了新型的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包含六大系统:电脑、大屏显示设备、书写设备、扩音系统、摄像系统、录课系统,实现多模态传输信息。教师在走下讲台与学生充分互动的同时进行板书批注,学生的评论也可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其中的教育录播平台可以录制教学视频,并通过高速网络将授课视频实时推送到其它课堂,实现两个课堂的双向互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尤其是国内学生可以通过连线观看、倾听和参与国外课堂教学活动。
(二)自主学习多模态语境
在多模态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模态进行自主学习。智能手机和电脑的高度普及使大学生能借助各种信息化资源开展更有效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网上资源(音频、视频材料/慕课、微课)进行听说训练,或者参加在线课堂学习。也可以通过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在线自主学习。教学平台资源包含微视频、课件、教案、相关辅助资料、在线教学指导互动环节、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建设基于多模态的优质教学资源库投放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语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多模态语境构建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丰富了二语习得模式,提高了二语习得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构建多模态语境,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教学,增加语言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要精心制作慕课和微课等优质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随时随地实现移动学习、在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