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保健学现状与发展

2019-12-24卢翠莲甘肃中医药大学体育康复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保健体育运动

□ 卢翠莲(甘肃中医药大学体育康复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体育保健学是将体育学与卫生学结合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分析体育运动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影响 体育锻炼者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并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包括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防治的研究,以实现促进运动者身心发育、提高锻炼效果,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这就要求锻炼者在具备运动能力的同时,掌握自我监督、保健的方法。为达成这一目标,应使锻炼者认识到体育保健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全民健康意识,倡导人们在掌握医疗保健及体育运动相关常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既能保证自己的运动效果,还可以避免因过度运动或错误的运动方式而导致的损伤。体育保健学通过多种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疾病预防、辅助治疗等。体育和医学虽然是研究人体科学的两个不同方面,但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在医学院校开设体育保健课,加强体育保健教学,把体育教学融入到医学中是二者在新医改下发展的必然趋势。

1、体育保健专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已经开设了体育保健专业,有部分院校已经开设此专业长达十余年,在体育保健的教学方面经验比较丰富,可以为其它尚未开设或者初步开设的学校所借鉴。为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保健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也应该分析总结体育保健专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1、社会认可度不高

由于起步相对较晚,且欠缺宣传与普及,许多民众对体育保健专业还并不了解,还有部分人对该专业就业前景有一定的误解。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报考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少,招生工作难以进行,因而就业渠道也受到了影响。实际上,在高校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并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经过严谨的研究与认证的,体育保健专业的开设是基于高校定位和人才需求的,以建设多元化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并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既是高校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这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民众对已开设的体育保健专业的态度来看,还存在着意识方面的误区。许多人在心理上将体育保健学归位了卫生保健领域,认为这属于医学专业,没有意识到体育保健专业与体育运动的联系,因此感觉体育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专业是多余、欠缺专业性的。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人们对体育保健专业的错误认识,因而,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增强大众对该专业的了解刻不容缓。

1.2、保健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应该来讲,在当前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很多高校认为,体育保健课只是一个临时的学科,不值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一些学校面对学生数量激增的现实状况,教师力量严重不足,很多体育保健课的教师都是由专制体育教学来兼任,这些老师本身的教学任务已然十分繁重,更无法深入研究体育保健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一些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师的年龄偏大,教学经历和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了保健课的正常开展。

1.3、保健课教学评价方式滞后

当前,体育保健课教学的评价方式十分滞后,很多时候还是凭借考试和日常考评的方式来进行,但是由于体育保健教学的对象是一些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他们对于体育保健课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能单纯靠考试和考核来体现和评价。更应该从学生们体育精神的树立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来下功夫,更应该将评价方式细化和人性化,从学生们日常学习的细微之处入手。目前,很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评价方式都是期末考试和体育项目考核相结合,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评价。

2、开设体育保健课的建议

2.1、结合医学院校的独特性建立体育课程体系

符合医学院校特征的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不但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才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深入学习体育的相关学科知识,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保健知识和能力,进而可以进行科学的医务监督,真正成为人们健康道路上的使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不但可以使自己拥有良好的身体,同时可以使自己具有阳光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所以说,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要具有自己独特性,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同时要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体育保健学。

2.2、加强医学和体育教学的联系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要根据院校特色进行酌情安排,深化理论和技术的紧密结合。医学人才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所以在校期间应该多接触体育医疗和医疗体育,在医学基础学科上开设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使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以及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掌握一定的运动规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案以及健身效果的评价机理进行自我的监督和提高为人们服务的能力。

2.3、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类开设体育保健课

高校应在充分认识高校体育保健专业设立与发展所需条件的前提下,成立学生体育运动康复保健指导中心。应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身体健康状况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并根据分类开设体育保健课。对于身体有残疾、运动器官功能不全而无法完成正常体育教学任务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功能代偿,即对其健康的其他身体部位强化锻炼,改善其身体机能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例如,对上半身残疾的学生可以安排跑、跳等下肢运动;而对下半身残疾的学生,可以安排运动上肢的项目来强化体质。通过适合其身体情况的反复锻炼,发挥未受损器官或肢体的代偿作用,使受损器官肢体得到一定的恢复与改善。还可以通过长久的运动与锻炼形成新的条件反射与运动方式,掌握新的动作技巧。

对于过度肥胖的学生,要为其设计减脂增肌、矫正形体、增强体质的运动。使该类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身体状态,增强身心健康。对于因经济困难等原因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体弱多病的学生,除了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外,还应予以物质上的帮助。对于处于特殊伤病期的学生,可以利用诸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的养生保健类运动,使其可以适量运动,在避免身体损伤的基础上增强身体素质和恢复能力。总而言之,对于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应进行分类教学,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

2.4、配备专职的体育保健课教师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录用专门体育保健师,而是由普通体育教师代为进行体育保健知识的教授。而这些教师未经过特殊体育教育的上岗培训,在专业技能水平上难免存在不足。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保健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学会研究各种体育运动形式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以此来研究探寻适合不同生理条件个体的运动形式,从而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保健体育教师自身还应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掌握特殊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及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等,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学生、保护学生,以满足学生对体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需求。由于前文所述的现实状况,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往往处于较差的学习环境,且在诸多专业学生中容易缺乏自信心。作为其专业辅导教师,更应加强对他们关心与爱护,引导他们增强自信心与学习动力。长此以往,就能够在情感上与学生更加亲近,增进彼此了解,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苦心教导,从而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进行体育保健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同时,高校还应在保证至少有一个专业体育保健教师的基础上,对保健体育教师开展不定期的业务培训。教师也不能安于现状,而要通过及时不断的学习,提高授课能力与专业水平。对于身体存在缺陷的学生更要倾注精力与关爱,每一位体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残疾学生的康复能力上,而不是他们的缺陷上。经过适当的锻炼与康复训练,许多残障学生都可以参与正常学生的体育活动。因而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更应多加培养,保障他们享受校园生活与体育运动的权利。

2.5、合理规划,实现共享与开放

体弱、伤残的大学生不能像其他普通健康的大学生一样参与体育锻炼,使用各种体育场地与器材,因此是体育保健康复的重点对象。但实际上目前还没有大学可以为他们提供安全适合的专门运动场所。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学校为保证其正常运营,通常只能保障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条件与设施。这足以说明目前高校对需要保健康复的学生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无异于剥夺了该类学生正常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许多学校都将“健康第一”作为其体育教学的宗旨与目标,但实际很少有学校能真正做到该目标的要求,也就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体育健康教育与训练,使其在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同时,全面增强身体素质。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保健类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许多保健类学生也非常期待能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同时增强自信心与运动精神,培养持之以恒、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因此,关注保健类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学习与体育运动状况,对实现保健类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随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强化与巩固,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要求,保健类学生体育教育的相关立法也将继续完善,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健康与乐趣。

3、结束语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身体强壮而后才能学知识、论贡献。现代社会医学院校的学生不再仅仅担任医生的角色,还担负着社会医疗健康指导和监督。在“治疗为辅,预防为主”的健康原则下,医学院校必须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保健知识教育,使体育保健学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体育保健学知识和体育技能,逐渐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做到预防为主,处理好预防和治疗的关系。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保健体育运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体育运动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