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2-24包凯晨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028
□ 包凯晨(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28)
1、引言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抽出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课余体育也属于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已有百年的历史。当前国际竞争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则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强健的身体作为后盾,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对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体育工作十分重视。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课余锻炼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同时,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内容和管理等基本处于松散随意的状态,学生是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自觉意识和锻炼习惯。尽管大学生学业压力大,但是仍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只是大部分大学生将课余时间花在了上网、逛街、谈恋爱等方面,从而忽视了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无法形成有规律的锻炼习惯。
国民体质监测显示,当今社会青少年体质逐渐下降,课余时间逐渐被手机,游戏等代替,随之带来的就是近视,肥胖等问题,其中大学生占据了绝大部分,这种现象不禁令人堪忧。
2、高校课余体育锻炼开展现状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是高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余体育锻炼能够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课余体育锻炼相对于课堂体育来说,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受约束。课余体育锻炼有同学们自发的体育活动,也有学校的训练队。学生选择锻炼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跑步,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轮滑,健美操,游泳等。学生选择锻炼的时间多为晚上,早上也有一少部分同学锻炼。参加课余锻炼的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参加课余锻炼的目的大多数是出于兴趣爱好和健身,女生则是为了健身和减肥。校队学生的课余锻炼目的性就很明确,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竞技成绩。学生参加课余活动的方式还有参加社团,社团的种类各种各样,有轮滑社团,跆拳道社团,健美操社团,徒步社团,骑行社团,爬山社团,街舞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排球社团等,学生参加社团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有的学校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出要求,有的学校会组织早操,或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可以锻炼进行打卡监督,要求学生达到一定次数,并规定打卡次数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
3、高校课余体育锻炼问题分析
3.1、课余体育锻炼欠缺宣传力度
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大部分是出于兴趣爱好和强身健体。他们希望通过课余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锻炼身心健康,这部分学生只占了一少部分,还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在课余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这就说明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学校宣传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手段也比较单一,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学生生涯是培养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学校有必要也有义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乃至国家的繁荣昌盛。
3.2、课余体育锻炼不受重视
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相当重视,“终身体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说明体育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娱乐活动,体育在当今世界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说明体育肩负着更多的作用和功能。学校应重视体育的作用,学校不仅要营造良好的课余锻炼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影响力,打造校园文化。还应该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发现体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人才。对学生个人来说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增加交际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帮助,受益一生。
3.3、教师奉献精神有待加强
高校体育的最大优势是教师以科研底蕴所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导学生认识体育规律并提供智力支持。高校教师队伍无论是运动技能还是理论知识都比较扎实,高校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各项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但是大部分老师把精力放在课堂上,认为完成了课堂上的任务,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没有意识去拓展课余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承担着弘扬体育文化,传承体育精神,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的任务,不应该把精力只局限于课堂之上,在课后对学生的指导和对体育文化的宣传也有着重要的义务。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课余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涨,锻炼没有目的,锻炼效果也不是很好。现如今各种娱乐活动日益多样化,特别是电子产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网上的各种娱乐活动,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就更少了。如果体育教师再不给予领导指挥,课余体育活动就更加无法得到发展。现在课余体育活动涌现出新潮,运动方式多样化,如滑冰,街舞等。大部分学生对这类体育项目比较感兴趣,而体育教师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学习这些体育项目,导致教学活动和学生兴趣活动不匹配现象。
3.4、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场地设施是保证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场所。高校体育场地仍然存在不足现象,场地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室内场馆更是欠缺,同学们的课余锻炼受天气影响比较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专家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学校的硬件设施其实不是制约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因为学生可以利用本校的硬件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项目的选择,同时,大学的校区建设一般附近有基础公共设施的开发,学生可以就近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硬件专业设施进行应用。
3.5、大学生缺乏锻炼意识
作为课余锻炼的主体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学生刚刚踏入校园时充满好奇,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视体育锻炼,后期的各种实习和工作压力更令他们无暇体育活动。大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体育知识只有很浅的认知,从而导致体育锻炼体验感不佳,锻炼效果不好。体育活动说来是体力活动,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上种种就导致可以体育锻炼参与者较少,锻炼效果不佳,从而导致青少年体质呈下降趋势。
4、高校课余体育锻炼对策与建议
课余体育相对体育课来说在空间和时间上比较自由,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对其不闻不问。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影响当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诸多,要想使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健康发展,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4.1、学校加强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控
课余体育要想高效地开展,必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出发点,协调影响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各个因素。让现有的体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重视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的社团进行重点管理,不能放任自流,使社团管理更加高效。应对社团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社团自行组织体育比赛,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社员参加体育比赛,从比赛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更加热爱体育锻炼。因此学校层面对课余体育的把控有着重要的作用。
4.2、组织多种体育比赛
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会出现一种现象,每年参加比赛的都是固定的几个人,其他同学很少参与其中。这样有很大一批同学参与不到体育活动中来,久而久之就对体育失去了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不同级别的体育次赛,如可以组织趣味运动会,也可以使参加运动会的人数增加,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他们也想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同学们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人数就会增加,课余体育锻炼氛围也会越来越好。
4.3、有效利用体质测试的作用
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工作,它可以全面的反应学生的体质发展情况,并且可以纵向的观测到学生体质发展的情况。体质测试是国家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的,要利用好这个测试。对于体质测试不达标的同学进行量身制作运动处方,让其明白自身的身体素质差在哪里,怎样做才能使体质过关,从而促使其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建议以体质测试为导向,以学生的体质达标为重点,倒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锻炼活动。通过这一举措,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再者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质。
4.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水平对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优秀的体育专业教师通常可以根据现有的硬软件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这个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不无关系,有研究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课外体育参与测积极性有很强的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