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元素在佤族健身操创编中的运用

2019-12-24许兴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云南昆明65022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佤族服饰舞蹈

□ 许兴(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云南 昆明 650221)

佤族是中国西南边疆地区特有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一个跨中国、缅甸边界而居的跨境民族。中国佤族人口绝大多数聚居于云南省境内,主要居住在临沧市的沧源县和普洱市的西盟县,此两地的佤族占我国佤族总人口的50%以上,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地。民族健身操是云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体现,依托于“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佤族健身操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发,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它充分发挥当地高校教育的办学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体质、丰富课余生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民族元素在佤族健身操编排中的运用。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

(2)访谈法。

与有关民族健身操创编专家,高校民族健身操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校民族健身操课程开设的教学现状,探讨佤族民族元素在佤族健身操创编中的运用。

(3)田野调查法。

到了沧源县勐角民族乡翁丁佤族部落参观。并在沧源县观看了原生态佤族歌舞《族印·司岗里》。

2、佤族的民族元素

2.1、佤族的宗教信仰元素

佤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三种。原始宗教信仰是佤族最具特点和普遍性的信仰;佛教和基督教传入佤族地区的时间不长,信仰者也只是部分地区的佤族。

原始宗教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观念、巫术、禁忌、宗教节日以及神话传说等。原始宗教有许多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舞蹈、竞技、角力、生存技能展示等等。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由于对鬼神的崇拜较普遍,每年都要举行好多次大型的“祭鬼”仪式。最突出的有“拉木鼓”和“剽牛”。其中“拉木鼓”活动最为隆重。古往今来,佤族人民认为,敲打木鼓可以通神灵,降吉祥。今天,原始的拉木鼓演变成了佤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木鼓舞”。木鼓舞粗犷豪放,伴随着铿锵的木鼓声,舞蹈动作豪放有力且节奏感强烈。因此,木鼓舞被列为佤族的民间体育舞蹈之一。

佤族的宗教信仰是佤族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内容,原始宗教以原始歌舞为载体。佤族民族体育通过原始歌舞增加内容,扩大影响,保存与传播,并推动佤族的物质文化生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形象的记录了佤族先民的历史、习俗以及心理。佤族民族体育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围圈、联?、对称、且歌且舞、程序化等特点;从动作节律上看,有屈膝弹跳,重拍向下,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动作幅度大,有较大的随意性等特点。

2.2、佤族的图腾元素

图腾追溯于上古时代,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文化现象,也是民族文化的发端鼻祖。既可以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的代表,又具有审美符号的意蕴。佤族的创世神话《司岗里》中提到“艾佤”即第一个走出“司岗里”(崖洞)的人,按照沧源等地佤族的解释,“司岗”代表“葫芦”,“里”是出来,意思是人类和世间万物都是从葫芦里出来的。葫芦作为人类生命的起源。在佤族人心目中,牛象征着财富,佤族人把牛作为图腾来崇拜,吉祥、神圣、高贵、庄严是牛在阿佤人心里的象征。因此,葫芦、牛角是佤族图腾崇拜的对象。牛角桩是佤族的图腾桩,在佤族居住的环境中,不仅在家门前悬挂牛头骨,连门扇木板上也刻成牛角状。

木鼓,佤族称之为“格罗”(或格弄),是佤族文化的象征、标志和符号,是佤族传统文化不断传承的工具。是佤族日常生活和宗教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之一,它是通天的神器,木鼓在,神灵就在;木鼓响,神就显灵。因此,人们为了表达对木鼓的虔诚之心愿和行动,都自愿参加“巴柴”(魔巴)主持的一切活动。木鼓之声就是欢乐和喜庆之声,人们围着木鼓载歌载舞。

2.3、佤族崖画元素

在沧源县境内勐省、勐来等地的山崖上,至今保留着多处古代崖画,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崖画内容多以自然生活、舞蹈和狩猎场面为主,还有生产劳动、原始宗教、祭祀的情景,在勐来乡境内崖画上,就有舞蹈、狩猎人及牛、鸟、等动物图像,还有叠罗汉、头顶长竿、弄丸等“杂技”表演性的画面。这反映出:早在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投掷、射弩、踩高跷和舞蹈等原始体育活动。

从沧源崖画的舞蹈图形上看,崖画上的围圈、拉手、抬腿和提襟等,与现在佤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相似,许多模拟劳动生产,鸟兽动作的舞蹈,往往带有佤族先民狩猎穴居,围火取暖的原始痕迹。

2.4、佤族服饰元素

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聪慧、豪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由于佤族人的皮肤黝黑,被人类学家誉为东方的“黑珍珠”。佤族崇尚黑色,喜欢红色。其服饰的基本色就是黑色和红色为基调,形成佤族服饰的特征。佤族女子服饰上身为无袖无领的黑色小短褂,下身为自织的黑、红、蓝条纹的及膝筒裙。小腿和腰部套着用箭杆草、大茅草或野竹制成的若干篾圈,有的漆成黑色,耳坠大银环,颈挂硕大的银项圈或成串的珠子;男子着无领短衫,黑色宽裆长裤,头缠黑色包头,外出时常身背筒帕,腰佩长刀,铜炮枪和弩弓。

2.5、佤族音乐元素

佤族音乐的特点主要是原始、朴素、优美、健康,以其质朴的音调和粗犷的风格而独具一格。歌曲有民歌、劳动歌、情歌、宗教歌、悼念歌、欢庆歌和儿歌等;使用的乐器有口篾、短笛、葫芦笙、独弦琴、木鼓、象脚鼓、铜铓等。

2.6、佤族舞蹈元素

在佤族的寨子里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逢事必歌舞,歌舞必逢事”。例如佤族的婚丧嫁娶、喜怒哀乐、以及生产劳动、上山打猎、下河捉鱼、进新房等等,都有自己的歌舞展现形式。

佤族的歌舞是以木鼓、铜鼓为核心展开。其类型多样,按主题意识和舞姿形式分为祭祀舞、猎头舞、悼念舞、剽牛舞、狩猎舞、劳动舞、喜庆舞等;按道具分为鼓舞、铓锣舞、竿舞、刀舞、镖舞、弓弩舞、羽舞、芦笙舞、三弦舞等;按跳舞人数则分为部落舞、集体舞、双人舞、单人舞等。其中,鼓舞是敲击木鼓、铜鼓、竹鼓唱跳,大多在重大祭祀活动中和节庆时敲击唱跳,人数最多、场面最大。在鼓舞中,凡有木鼓、铜鼓声音震荡,佤族男女,特别是青年男女心情特别激动,为了获得更多的力量与更美的享受,都会跳起最奔放的大动作,黑发飘洒飞扬,接着就有了佤族姑娘“甩发舞”的出现。

木鼓舞和甩发舞是佤族的代表性舞蹈。最能显示佤族男子强悍和女子温柔的标志,是佤族舞蹈中展现民族意志的“舞之灵”。

木鼓舞,佤语称“克鲁克罗”。木鼓舞是佤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佤族文化最直接、生动的体现,已成为佤族文化的象征和标志。

甩发舞,佤语叫“稿西尾嘿”是500多年前一个叫叶带的佤族姑娘首创的。佤族妇女酷爱长发,以长发为美,并从小习惯长发披肩。“甩发舞”既可以两人表演,又可集体进行,但人员必须是偶数。舞伴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无乐器伴奏。每唱完一段唱词后,双手拉紧,身子后仰,接着左右前后猛然地甩起长发狂舞,好似巨浪翻腾,柔中带刚,给人以美的享受。甩发舞原甩发比较单一,大多为前后甩,左右甩、转甩、跪甩等。表现了佤族妇女豪放、爽朗的性格。

甩发舞是广泛流传在佤族妇女中的一种自娱性舞蹈。与其他舞蹈不同,剽牛祭祀、老人死后、盖新房、婚嫁喜庆都不跳甩发舞。而在其他时节,任何场合都可跳此舞。

佤族的舞蹈题材来自于他们的日常劳作,在表演的过程中体现出欢乐和质朴,他们通过跳舞蹈的形式,跳出了对明天的向往,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的享受。佤族人民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场面热闹非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场面可以用这样的语句来概括:“粗犷淳朴、轻捷豪爽、热情奔放、刚劲大方”。

3、佤族元素在佤健身操创编中的运用

3.1、佤族服饰元素的运用

在佤族健身操的发展中,将佤族的服饰元素: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佤族女子服饰上身为无袖无领的黑色小短褂,下身为自织的黑、红、蓝条纹的及膝筒裙;男子着无领短衫,黑色宽裆长裤,头缠黑色包头;葫芦、牛角是佤族图腾崇拜的对象,服饰上的图案可以选择葫芦、牛角融入其中。联系服装生产商,设计出佤族风格的服饰。在选择佩饰时,选择不宜散落的,且质地、现状安全的避免出现突发状况。在选择服饰时,也要结合音乐及编排进行选择,若是动作幅度大的动作,则不适合穿过长的衣服,所选服装必须易于运动。鼓励练习者穿着统一的服饰进行佤族健身操的练习、表演。以民族主体服饰来彰显佤族健身操的特色,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使练习者更加具有代入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佤族健身操练习中。

3.2、佤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佤族健身操在优美的佤族旋律的律动下进行的,具有较强的节奏感、灵动感。在选择音乐时,选择合适的音乐节奏及旋律。佤族的音乐大多来源于佤族的生活方式,在选择音乐时要根据佤族健身操的内容进行选择,选择的音乐能够体现出想要表达内容的思想,用音乐的方式抒发感情,如果没有一首好的、合适的音乐,佤族健身操所展现的内容则苍白无力,也正是将佤族健身操的动作加入音乐,才使音乐更加充实,内容更加丰富。将佤族的乐器口篾、短笛、葫芦笙、独弦琴、木鼓、铜鼓、象脚鼓、铜铓等音乐元素融入其中。

3.3、佤族舞蹈元素的运用

佤族健身操以佤族舞蹈为素材,以健身操基本步伐及操化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在佤族音乐伴奏下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编排设计时,可以把佤族木鼓舞、甩发舞惯用的动作融入到佤族健身操中。

佤族的图腾崇拜是牛,佤族舞蹈中手型多以五指分开,在佤族健身操的创编中可以把五指分开的手型运用进去。木鼓舞的基本舞步:第一拍右脚要向右斜前方上一步,双手屈肘举到头的斜上方,身体向后仰;第二拍左脚向后踏一步,同时双手甩至身后斜下方,身体向前倾,动作整齐中带有平稳。甩发舞中甩发前后甩,左右甩、转甩、跪甩等舞蹈的动作可以迁移到佤族健身操中来。在队形变化方面也可以参考佤族舞蹈的队形例如:圆形、横排、三角形、左右对称。佤族的崖画上出现过叠罗汉、头顶长竿、弄丸等“杂技”表演性的画面,可以转变为健身操里的难度动作。

4、结语

综上所述,将佤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崖画、服饰、音乐和舞蹈元素融入到佤族健身操的创编当中,能够为民族健身操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更富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的推动了民族健身操的全面、深入、健康的发展。它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还弘扬了民族精神。对当地多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等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佤族服饰舞蹈
云南佤族音乐文化意蕴的传承分析
动物“闯”入服饰界
佤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舞蹈课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