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与归化在谚语翻译中的应用
2019-12-23张彩霞
【摘要】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翻译界的关注。异化与归化已经渐渐地取代了直译和意译,成为谚语翻译中译者主要考虑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异化比归化表现出更多的优势。异化在谚语翻译中不仅可以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给目的语读者传递异国文化。因此译者在翻译谚语的过程中,应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关键词】异化;归化;谚语
【作者简介】张彩霞(1980.02-),女,汉族,山西介休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生。
一、引言
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异化法”即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归化法”即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接近读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选择翻译策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翻译意图、译文功能、读者接受程度和翻译所受的各种限制。归化在中国的翻译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归化可以忽略异国文化因素,从而帮助读者更容易的理解译文。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增加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愿望。由于异化忠实于原文并具有丰富目的语文化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译者的青睐。
二、谚语的文化内涵
谚语被认为是古代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负载着最多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谚语一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人类达成共识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并给予读者一个有趣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类社会中的地理、历史、社会观念和价值体系。比如“狮子”在英国人眼里被认为是所有动物中是高大威猛的,因此才会有“lion is the king of the animals.”也就是狮子是动物之王的意思。再比如“狗”被西方人认为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例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和“Love me, love my dog.”都可以看出狗在西方是倍受欢迎的动物。再比如,大部分西方人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上帝是整个世界唯一的救世主。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宗教信仰、道德准则甚至举止言谈都是源于基督教文化的。基督教深深的主宰着整个西方文化,谚语作为负载文化因素最多的语言形式,必然也离不开基督教文化。比如“The mills of God grind slowly but sure”翻译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比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可对译为“自助者天助”。由于东西方人们在生活习惯、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不同,在翻译谚语时文化差异就成了译者翻译的障碍。
三、 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谚语负载着一个国家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性。译者在翻译谚语时必须有意识地保留源语中的异国文化因素。异化在这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在諺语翻译中异化随处可见。当然任何一个译者都不可以把异化用到极致,当两种文化差异大到无法让目的语读者理解源语文化时,归化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首先,当源语中谚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对于目的语读者完全陌生时,异化可以作为首选的翻译策略来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其含义。比如谚语“Praise is not pudding.”如果利用异化翻译为“赞美不能当布丁吃”,这样在翻译中就突显了布丁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性。而如果利用归化翻译为“赞美不能当饭吃”,这样对于目的语的读者理解起来固然比如容易,然而谚语的文化内涵却被完全隐藏了。其次,谚语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比较青睐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当这种表达方式对于目的语读者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时,异化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比如谚语“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如果用异化翻译为“豹难去其斑”比用归化翻译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好,因为异化保留了源语的异国因素,而归化却造成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缺失。最后,当谚语表达出源语文化中独特的风俗、信仰、价值观和美学观时,异化也是优于归化的选择。比如谚语“Unkissed, unkind”,如果利用归化翻译为“不作揖,不友善”,这样的翻译虽然完全符合了中国人的思维和习惯,但却失去了源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同时造成了文化缺失。因此如果利用异化翻译为“不亲吻,不友善”,不但很好地保留了源语中西方人的一种问候方式,而且也会让目的语读者慢慢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归化在谚语翻译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英语谚语“New brooms sweep clean”对于目的语的读者来说很难理解其义。实际上这个谚语指的是一个人刚刚上任往往会把工作做得更好,幸好汉语中有类似的谚语“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表达了相似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归化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四、 结语
总之,谚语是承载文化内涵最多的语言符号。每一个谚语都深深地扎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并且代表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特征。译者翻译谚语的过程就是在处理两种不同文化差异的过程,也是在选择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的过程。很显然异化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适用,归化则是谚语翻译中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因此,译者在翻译谚语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准则。
参考文献:
[1]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1).48.
[2]齐晓燕.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J].中州学刊,2007(5).244.
[3]王骥.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在谚语翻译中的应用[D].吉林:吉林大学,2004.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