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走得更远
2019-12-23张尔华
张尔华
摘要:学生刚学习化学时个个激情四射,然而接触到微观相关知识时情绪低落,产生畏惧心理。初中化学并不复杂,学生可以学好,教师有能力教好。一方面以教科书内容学习为明线,另一方面以方法学习、思维训练为暗线,蓄积力量,利用其思维惯性和发展之“势”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流畅度,维护好学习化学的信心。
关键词:初中化学;造势;学习流畅度;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1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05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太多地关注每节课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整体培养。随着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变化:开学个个激情高涨,大有跃跃欲试之势,到“分子、原子”出现畏惧情绪,到“酸碱盐”失去学好化学的信心。因此,课堂上如何维护好学生的激情,顺势而为是门艺术。
一、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同根同源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人类在劳动中为了解决问题,不断地寻找、选择、优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从而发展人类的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第一个解决化学问题的人也是依据生活、生产中的经验,慢慢积累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思维,便形成化学知识,再升华为化学观念和化学思想。因此化学知识、化学方法、化学思想的原型应来自于生活、生产实践,二者有同根同源之脉。
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初中生并非一无所知,有一定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主见。教师有着丰富的生活和多年各科的学习经验,有着专业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教师只要帮助学生重温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中梳理思维、提炼方法就是学习化学知识,学生认可了生活经验就能接受化学知识。因此,怎样找到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共有的“根与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好方法,教师有能力和责任帮助学生寻求知识的“根与源”。
如,学生对房屋的建造较为熟悉,知道泥土与砖石建造的房屋的稳定性是不同的;如果组成相同,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也是不同的。如能以此类比到绪言中“化学”的概念学习,则会轻松而深刻,加强了对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引领——化学是从宏观物质性质、变化的学习到微观组成、结构的分析。
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前辈学习经验的积累,使后辈学习从无序变为有序。化学知识也是经过多年、多人的修订而成,是有着一定的连贯性和层次性。
1.遵循化学学科的“三序”原则。“三序”是指在编制教科书时,综合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教学时教师还应考虑到各种复杂因素,达成最佳平衡,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及呈现顺序。
2.学会借力,简化化学学习。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思想等不是化学学科所独有的,许多方法和观念各学科是相通或有着共同的雏形。如研究复杂的事物时要进行分类,分类要有稳定的分类标准,怎样选择分类标准,如何控制变量等,许多学科间都是相似、相通。
如,引导学生分析物理中的“密度、速度”与化学中“溶解度”统一性:对有多个量影响某—个量的量化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来度量,即控制一个或几个量,再量化另一个量。这样就提高学生原有知识的统领性。
3.整体设计,有序推进。教学应该促进学习者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对知识、方法的学习要有全局观,将化学知识学习放到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去设计教学,既防止教学目标的过度多元,又可做到合理布点,避免一节课面面俱到,繁而雜,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解决。
如,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学习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可做如下设计:
(1)污染防治思维模型的建立:从空气污染了解污染源、污染物、防治方案、具体措施一知道防治方案可从堵源头、控制传播、加强转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2)污染防治思维模型的应用:空气污染防治一水的污染一硬水、软水一温室效应—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农药化学施用注意事项一白色污染。
通过思维模型将一类问题串成线,结成网,有效地解决化学知识多而乱的问题;通过建模与解模学习了方法,训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
4.从本质出发,充分发挥知识的内在价值。对知识的简单占有,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不能仅仅把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来传递和告之。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教科书的知识应该是可征询、可批判、可分析、可研讨的对象,不是对库存知识的简单打开,而应通过认识成果丰富学习过程,生成新的意义。
如,许多教师对化学计算的教学仅停留在计算格式的套用上,对化学计算的原理分析重视不够。化学式可表示原子问组合的个数比,原子是有质量的,那么化学式也可以表示原子间的质量比。如知道化学式,就可知道原子个数比、质量比,且比值不变,化学依据这个比值不变的原理来进行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也是如此,溶液的计算原理也是如此,这样就轻松地将三类计算统一起来,并且能不拘形式地进行灵活计算,把知识用活、用到位。
三、学会运“势”,提高学习流畅度
“势”是权力、力量,姿态或动作,事物的情况或趋向。相关成语有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审时度势等。教学中要学会造势,利用“势”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教学如拉弓,学习如射箭。
1.学习方法,拉弓造势
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情境遇到的问题可能也不同,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可能相同。掌握了方法就有利于解决一类问题,然而许多方法常隐藏于化学知识之中,将方法从所学习的知识中总结出来,再帮助学生将方法应用于问题解决之中是门技术活。
如在学习化学变化概念的“水沸腾实验”中,隐含着无形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时会液化成可见的小液滴,由此可学习到一种检验水蒸气的方法。如果教师在此说明清楚,也就相当于在此拉了一张弓,接下来的类似问题就可以由学生依此类推,自行解决:
如何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有水?如何证明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比空气多?如何检验H2、cH4燃烧的产物?虽然略有不同,也只是优化与创新。方法得到应用,思维得到训练与拓展,这就是造“势”与运“势”。
2.抓基础,拉满弓,造强势
“基础”是指那些具有工具性、统领性、概括性的知识,“基础”是可用来演绎的规律和概念等内容,是可以生长的核心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整理一类问题,基础并非是死记硬背的常考内容。
如化合价口诀,不但要会背,更重要是要会用。然而好多教师知道其是基础,仅满足于人人会背的过关检查,没能上升到理解、会用,弓没拉满,至使前功尽弃。
化合价口诀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能流利地熟背化合价口诀一能用中文默写一能用符号默写一能根据化合价口诀写出离子符号一知道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关系一能根据离子符号标出元素的化合价一能标出单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一能标出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一知道气体单质化学式书写方法及规律一知道常见非金属固体及金属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一知道化学反应实质中的“元素组合”规律一能依据化学反应的组合规律写出简单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一能写出金属与酸、盐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能写出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等。
3.寻根补差,再拉弓,再造势
当学生学习难以继续,出现一些“学困生”,这时教师应向前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及时从根源处弥补“缺失”,再拉弓,再造势。加强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引导学生回到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中来,多次反复,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基础知识相伴的方法、思维、观念为止。不断地帮助学生及时消除隔阂与疑虑,帮助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断让新知识与学生脑中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形成逻辑关系,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势”,再利用新“势”再出发,从而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如,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化学反应实质的内容一理解为什么要组合,怎样组合,组合规律是什么一能举例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一定要分,原子一定不分一能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一会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一能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一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一会从元素守恒观、质量守恒观解决相关问题,等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便于学生从多角度学习,学生易学,教师好教。但各主题问的联系不够清晰,特别是方法学习、思维的层次性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等隐性主线容易被师生所忽视,造成化学学习的连贯性不够,思维跳跃性大,知识零乱,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学习阻力变大。
對此找了十个学习初中化学的切入点,梳理了十条发展目标和线路图(具体内容略):(1)化合价口诀发展目标和线路图;(2)关于分子、原子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3)“比例法”计算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4)气体制取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5)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6)环境保护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7)概念学习的发展目标与线路图;(8)实验设计与现象表述发展目标和线路图;(9)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目标和线路图;(10)元素守恒思想的发展目标与线路图。
化学的学习还是有章可依,有规律可循,只要教师心中有方向,手中有手段,就可将化学学习简单化。从最简单、最熟悉的物质切入,明确方向,设计好路线,不断地拉弓造势、蓄势、运势,定能轻松地引领学生到达学习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