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治疗急性ITP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9-12-23栾飞飞

中外医疗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抗体

栾飞飞

[摘要] 目的 讨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治疗急性ITP的疗效和护理相关事项。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急性ITP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 结果 与对照组儿童患者的病情相比,实验组儿童患者的出血情况有很大的改善,ITP的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χ2=3.117),血小板含量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对于治疗急性ITP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急性ITP;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0(a)-012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acy and nursing care of high-dose gamma globulin plus dexametha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TP.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acute ITP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igh-dose gamma globulin plus dexamethasone injection was given for treatment, and dexamethasone injection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fo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dition of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ee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ective rate of ITP treatment was 100.0%(χ2=3.117), and the rise time and peak time of platelet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High-dose gamma globulin plus dexamethaso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TP.

[Key words] Gamma globulin; Dexamethasone; Acute ITP; Nursing

ITP全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它原因不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科出血性疾病,ITP的主要特征为血小板大量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加等。发病机理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于强大导致异常,会产生很多针对血小板的抗体,此时大量血小板遭到破坏,对生命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该文中方便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0例急性ITP患者儿童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注射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ITP患者,且患者符合全国ITP的诊断标准。住院的儿童患者都存在皮下出血、紫癜等情况。其中有4例患者存在大便出血的情况,3例患者存在牙龈出血的情况。将8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在1~15岁之间;病期为1~6个月;血小板含量為10×109/L~30×109/L。实验组包括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5个月~14岁之间;病期为1周至5个月;血小板含量为12×109/L~34×109/L。两组患者在以上相关数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肾脏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妊娠等。所有患者资料均获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且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选取含量为400 mg/kg的丙种球蛋白(国药准字S19994004)和含量为1 mg/kg的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2021493)[2],分别向静脉中进行滴注,1次/d,连用1周之后,将地塞米松换成口服泼尼松,1~2 mg/(kg·d),接下来按照总量的1/4、1/3、1/2进行减量,每3天减少1次,3周后停止用药。检查血小板含量,若血小板含量<50×109/L,且出血情况依旧存在,则在第3周再次通过静脉滴注相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

1.2.2  对照组  仅静脉滴注0.5~1 mg/kg的地塞米松,1次/d,1周之后换成口服泼尼松,1~2 mg/(kg·d),接下来按照总量的1/4、1/3、1/2进行减量,每3天减少1次,3周后停止用药。

1.3  护理关键及其措施

1.3.1  重点观察患者病况  ①对于出血症状的观察。在对儿童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避免反复扎针,尽可能做到无失误,避免发生出血情况。在对静脉穿刺结束后,须用棉签或酒精棉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时间在10 min以上,避免血液流出。对口腔进行清洁,不能用牙签剔牙。禁止挖鼻腔,尽量使嘴唇保持湿润,可以利用消毒湿巾,避免因干裂导致的出血[3]。②密切注意儿童患者对于药物的过敏反应。在滴注丙种球蛋白1 h后,有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皮肤出疹等过敏反应,所以丙种球蛋白必须即配即用,并保证操作过程和环境的无菌化;要选取合适的滴速,需要参考儿童患者的年龄和对药物的接受程度,一般以慢速开始,若在20 min后沒有任何不良反应,则可适量增加滴速,但是不能过快。在整个滴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患儿的身体状况和体征。

1.3.2  预防感染  要对儿童患者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尽量减少大量人群的聚集。房间要经常通风并按计划进行消毒,抑制房间内细菌的滋生。若房间内相关人员出现感冒或者其他有病毒症状,应立即对房间进行消毒并隔离相关人员。减少人群的流动,降低感染几率,避免交叉感染。

1.3.3  饮食方面 对儿童患者实施正确的饮食指导,给患者提供维生素、蛋白质和热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并注意食物的保鲜。对于哺乳期的患者,应提供母乳和其他辅食进行喂养;对于其他的儿童,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时,应尽量食用温度不高的食物,保持一定量的蔬菜、水果等维生素高的食品摄入,防止便秘;禁止摄入刺激性高、辛辣的食物。

1.4  治疗效果判定

两组儿童患者在接受3周的护理治疗之后,可根据全国ITP的诊断标准对疗效进行判定[4]。①显效:血小板含量>100×109/L且3个月内不存在出血情况,并在长期内没有复发情况。②较有效: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者血小板含量上升30×109/L以上,两个月内基本没有出血情况。③进步:血小板含量略微上升,出血情况略微改善。④无效:血小板含量无明显变化,出血情况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检验,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检验,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对比

在接受3周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血小板的上升时间,血小板达到峰值时间和出血情况的改善时间都大大缩短。所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促进血小板含量快速上升,止血效果良好,对于治疗急性ITP效果显著。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后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100.0%,其护理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TP是常见的儿童出血疾病,而引起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下降,而严重的会引起患者大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险。以往就通常使用的输血和血小板的方式治疗,然而这种方式导致输血的血小板存活率较低,需要多次输血治疗,然而多次输血治疗会导致血小板抗体的增加,导致进一步治疗的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说,输血治疗可能会引发其他的血液疾病。近些年来,通过很多学者的多次探讨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方法,那就是PLT。通常来说,PLT的有效止血为50×109/L以上,所以PLT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年以来,激素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首选类药物,因为激素可以抑制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巨噬细胞成熟障碍。但是最近几年临床中为提高疗效,已经接受了对重症患儿采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可以使重症患儿(3.9±1.3)dPIT升至有效的止血水平50×109/L以上。

3.1  ITP的发病机制

ITP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儿科中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得此病的儿童患者在发病前通常伴有急性病毒感染,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抗体分泌,会产生大量的能与血小板发生反应的抗体,这类抗体碰到血小板膜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大量的血小板因为发生反应遭到破坏,而被吞噬细胞清除;除此之外,发生病毒感染的情况后,机体会产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物,并依附在血小板之上,也会被吞噬细胞清除,因此血液中的血小板含量大幅下降。患有ITP儿童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含量比正常儿童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含量高很多。

3.2  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ITP的机理

传统的对于ITP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皮质激素[5]。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进行抑制,防止血小板被破坏;有些血小板吸附了抗体,要抑制吞噬细胞对这些血小板的破坏和清除。但是用这种方法治疗ITP,根据大量的治疗病例来看,在停止用药后很大几率会复发,而且如果长时间用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还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抵触反应也会非常严重。应用大剂量的皮质激素可能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①可能引起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疾病;②代谢出现紊乱,可能出现身体局部浮肿、高血压、血钾低、糖尿病等病症;③皮质激素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可能导致神经过于兴奋,出现情绪激动,容易失眠等状况。在姚菊芳[6]的研究中,显示丙种球蛋白对于血小板含量的上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大大提高了ITP的疗效,在该文的研究中,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ITP的有效率也达到100.0%,两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在经过很多年和很多医学研究人员的努力后,1981年Imbach通过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ITP进行治疗[7],并且疗效显著,这个新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下面来解释一下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机理:①吞噬细胞受体被隔离和封闭,这就抑制了吞噬细胞与血小板的结合,减少了吞噬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干扰了单核细胞对血小板的吞噬作用;②使血小板表面产生一层保护膜,对血浆中的抗体和其他免疫物质与血小板的结合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对血小板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血小板被吞噬细胞吞噬;③降低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8]。通过以上機制可以看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治疗ITP,大大增加血小板含量的上升速度,从而明显缩短血小板含量的上升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且停药后不易出现复发问题,相对于传统的皮质激素治疗更加稳定。

相比于单独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或着单独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方法,联合用药有很多的优点:①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协同提高血小板含量,可以提升PLT的上升速度,提高峰值。该次实验表明,相比于单独地使用地塞米松组和单独使用丙种球蛋白组比较,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可以更快地提升PLT含量至有效止血含量和正常范围。②采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延长PLT 的稳定时间,避免单独使用丙种球蛋白的病情复发。③有利于患者身体抵抗力的提升,避免单独使用地塞米松对T、B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和导致机体免疫力的下降。

3.3  护理模式

对不同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饮食护理模式:建议患儿食用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并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予以相关的科学饮食指导。例如母乳喂养的应建议补充食用相应的科学辅食;学龄前儿童和幼儿,如若出现牙龈出血等状况,则食物的温度不应过高;避免儿童食用生硬的食物,尽量采用半流体和较软的食品。心理指导:对患儿和患儿陪护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正确教育患儿和家属病情的相关知识,时刻发现患儿和家属的不良情绪,并加以正确地疏导干预,让患儿和家属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并嘱托患儿按时服药、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新奇有效的护理模式同样是提高患儿快速恢复的有效途径,应该在相关的护理模式上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

最后,在该研究中,通过对传统的ITP治疗方法的相关了解和讨论,以及对实验组和对照组8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对于治疗急性ITP有着显著的疗效,并且不易复发,较传统治疗方法有着巨大的优势。并且我们认为,联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相比于单一的使用其中的任何一种药物都更加有效,能够快速地提升患者的PLT,并且使血小板快速地恢复到止血水平和正常水平,所以在患者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地塞米松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快速帮助患者恢复,并有利于降低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炜,张征帆.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重症患者短期疗效观察[J]. 现代实用医学, 2018, 30(4):101-102.

[2]  于锰锰,李小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效果与安全性[J]. 临床医学,2018,38(4):90-91.

[3]  张雪梅. 探析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177-178.

[4]  李正斯.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2):8139-8140.

[5]  刘耀飞,王卉.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2017,34(12):823-826.

[6]  姚菊芳.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11):283-284.

[7]  张静宜.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10):109-111.

[8]  张慧,南虎松.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7,38(7):1316-1317.

(收稿日期:2019-07-09)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抗体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