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2019-12-23杨丹张简一

设计 2019年21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茶具茶文化

杨丹 张简一

摘要:针对当前市场中茶具产品几乎无情感化设计的问题,研究茶具设计及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式。结合产品设计情感化相关理论,提出一种新型的便携的情感化茶具,从造型、色彩、表面处理以及操作方式四个方面论述如何将情感化设计融入于茶具的设计中,并以设计的新型、便携式情感化茶具为具体案例,提供情感化设计分析过程。情感化设计有助于茶具的使用者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在喝茶中体会茶文化,并且触景生情。情感化设计是茶具等有深厚文化底蕴器具设计必然趋势,更是为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提供蓬勃的生命力。

关键词:茶文化 茶具 产品情感化 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1-0131-03

引言

喝茶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生活习惯,不同样式的茶具可以使人们喝茶的心情大有不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开始注茶具的形态以及表面图案,而现在的茶具缺少对使用者人陸化,个性化的需求,缺少情感化设计的元素。因此,本文提出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来设计茶具,为当代茶具的情感化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茶具设计研究现状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十分得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文化之中蕴含着深厚的审美哲学和十分浓厚的艺术价值。人类喝茶需要有个承载茶叶的器具,随着人们历史的发展,茶具也随之产生。茶具也是承载着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国古代伊始,先辈们对制造茶具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到工艺技巧甚至小到纹理雕刻都十分考究甚至是精益求精。唐代人陆羽在一本书中详尽地介绍了28种茶具。而唐代皮日休根据当时的茶具种类著有《茶具十咏》,其中所列出的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体现了古人对茶具以及茶文化深刻的研究。南宋《茶具图赞》是审安所做,是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茶具的图谱,其中将宋代所盛行的茶具样式、形制、及用途都用图谱的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记录。历代关于茶和茶具的书籍诗词不尽其数,如图、。

古代的茶具并非十分精美,无论是从工艺上还是制作流程上都不是特别精细,都是为了实际使用而制作,等到达了唐代,随着很多国家文化传入中土大唐致使唐朝的茶具十分富丽堂皇。工艺上也十分考究精练。由于贞观之治,使得很多老百姓都安居乐业,百姓们也很爱饮茶,招待客人也使用茶,这些原因也不断促使着茶具向着更文化、更人性化地发展。时间发展到了宋代时期,人们制造茶具更多的是在追求淡雅风格,到了明后清初时期,茶具的形式多以鲜艳明亮的色调为主。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随着人类发展的不断演化,在制作茶具的工艺和风格上存在较为不同的差异,而正是因为朝代的更迭带来的差异,导致了茶具形式上及设计上进步。伴随着迅速的经济发展和科学及科技上的进步,人们生活中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茶产业逐步走向文化产业化。目前,国内外研究茶具设计的理论及相关研究较多,相关的文献近500余篇。但是这些研究只是针对茶具的结构变化及相关设计理念,但在如何符合当代人使用易用性、愉悦性的设计研究较少。

通过整理国内和国外的茶具历史发现,在国内茶是从汉代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而在国外16世纪,茶才逐步传入欧洲。所以国外相对于国内在设计茶具这一领域的研究较晚。相关的设计理论研究较少。但是随着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等历史贸易行为的往来。导致饮茶文化在国外迅速传播。致使茶具的发展特别迅速,在设计茶具领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迅速。历史上,有两大较为成型的茶具设计体系。其中一个是具有日本和风风格的茶具,此风格讲究的事自然古朴、幽暗、清新和质朴的风格,如图2所示。其二是以欧洲调饮风格的茶具设计随着红茶传入欧洲,加奶、糖、调香的调饮红茶伴随大英帝国的强势传遍了全世界,以此设计的茶具装饰手法、功能较为单调,如图3所示。

二、基于设计情感化的产品设计理论研究

产品如何在达到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与使用者搭建情感化的连接一直是设计师们思考的问题。早在2002年,一位來自美国的认知心理学家划分了设计产品的四个层面,分别为:功能性、有用性、易用性以及愉悦性,四者依次上升,产品设计理念的巅峰位置就是情感化设计,如图4所示。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诺曼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提出了关于产品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设计、行为设计以及反思设计。例如吃饭等一系列不需要思考的设计被称为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则是需要大脑参与的设计,而反思设计则是需要思考,并进行反馈以及修正的设计水平。相对于本能设计和行为设计,反思设计更能让人们记忆深刻,可以使人们联想到过去的人和事,同时也可以憧憬未来的人和事。因此,人的自我反思以及对事物的认同就在反思层,类似于闭环系统中的反馈模块更让人觉得这个系统更有人性化,如图5所示。使设计主体时刻被所谓的测量以及变送元件所检测,让使用者时刻沉浸物品所联想的事物中,使设计的主体更加生动,更加符合人类的认知。但是本能设计、行为设计以及反思设计这三种层次在产品设计中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是一个互相搭配和互相匹配使用的,唐纳德,诺曼在研究中指出“As a product.it must be attractive.happy.interesting.relatively effective.understandable and afrordable.”翻译成中文就是作为一个产品必须是吸引入的,必须是快乐得,必须是有趣的,相对来讲,也必须是有效的,可以理解的以及价格适当的。

1.何为情感化设计:情感作为人甚至是动物特有的一种心理、生理的反应,当外界的人、物、事件对你产生影响时,平静、快乐、狂喜、接受、信任、崇敬、关心、期待、警惕、烦躁、生气、暴怒等一系列情感随之而来,而且是成双成对的,而是好是坏,是喜欢还是厌恶是由心理预期和是否需要决定的,图6所示为情感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论是产品制造商还是广大的使用者,消费者对待产品都有着更高、更好的需求。因此,人们在感性需求上的认知也越来越明显和需求迫切,使用者的需求不再是向着能否使用,能够达到使用要求,而是向着情感互动化这一层面去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经济体系,如何为消费者带来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和特有的审美体验成为了重中之重。设计产品的真正价值是需要满足消费者心理的情感需要,产品的情感化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人机交互学科中的很重要的研究,例如在玩游戏时能够得到较多的AI反馈,而不是冷冰冰的程序原始提示,如图7所示。产品的情感化应该多体现在对用户思维的深度剖析,建立与基础模型不同的深度行为树,从产品形态上,操作流程上,产品特质上巧妙地,生动地让使用者、消费者从内心情感上与设计的产品产生共鸣,通过设计上设计的元素去刺激使用者,并且使他产生情感上的变动,唤醒他的记忆片段,关联自己经历的事情,最终认同这个产品。从而通过产品实现了形态情感化、操作情感化以及内容情感化,如图8所示。

2.产品情感化设计流程:产品的设计离不开对使用人群及地点的分析。分析这类产品能够触发的思想点,以及能够想起的人或者事件,将这些思想点加入到设计中。然后根据使用的人群及地点分别对产品的造型、色彩、表面处理及操作方式进行设计定位,预定出想要触发情感的共鸣点,并以造型、色彩、表面处理和操作方式四个方面为依托进行情感化设计最终完成对产品的设计如图9所示。

三、茶具情感化设计

目前我国茶具产品市场上充斥着很多良莠不齐的同类产品。但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考虑到茶具的功能性需求,对茶具的情感化分析乃至设计很少,在同等制造工艺下,一些茶具得不到大众的青睐。导致了一些较好的生产厂商的倒闭,一些好的茶具外观设计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本文将围绕情感化茶具为案例进行设计分析,以供相关产品作设计参考。

1.茶具使用人群分析:本产品的使用人群定位在25岁至75岁之间。目前,在我国茶具的使用人群多以长辈及领导为主,使用者大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对生活有一定的追求及爱好,所以无论是对过去的人还是事件的回味都是一种享受。而且,考虑到使用者都是一些有经济地位的人群,模仿古代的宫廷茶具礼仪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购买。

2.茶具使用地点分析:本产品的使用地点比较广泛,可以是小区中的凉亭中,也可以是公司及家中的会客厅中。让消费者无论何时使用,都能感受到情感化设计带来的享受。

3.茶具造型情感化:在新型情感化茶具的总体布局上如图10、11在满足便携的基础上,将泡茶的方式还原茶道泡茶流程,并且将口杯设计成如茶道一样的小杯,用户无论在任何情景下使用时,都可以体会到茶道的仪式感和代入感。从古至今,外圆内方的传统相传至今,因此,在茶具设计的造型上追求圆滑,并且设计了四个口杯,给使用者在使用时,给其一种唐宋时期的代入感,让使用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古代的茶社之中。茶具的茶盖设计来源于古代佛教的木鱼棒的尾部,在方便使用者使用的同时,代入一种佛教气息,让人有一种置身佛门,清心养性,拋开一切杂念,使身心得到放松。

4.茶具色彩情感化:新型情感化茶具在色彩上采用跟土陶色值一样的颜色,返璞归真,仿佛置身大自然。喝茶本身就是一种放松的方式,通过色彩代入大自然的清静,同时,土陶色也可以将茶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茶未入口的时候,通过观察就可以传达茶的色泽和味感,同时也体现了茶文化的古典优雅和清新淡雅的格调。

5.茶具表面处理情感化:新型情感化茶具的外表材质是土陶质的。土陶多取材于天然矿物,在中国古代,土陶制品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本茶具用其来作为制作材料,可以給使用者一种年代代入感,同时,材质中含有铁、铜、锰、钙等元素,有助于健康。此外,茶具的本身经环保磨砂料进行表面处理,使用者的握感是十分平滑柔顺,肌肤触感好,给人下种放松的接触感受。经过磨砂处理的茶具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在面对急热的温度变化时,可以变现出较强的性能以及隔热性能,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在使用时具体使用环境。磨砂处理的另一个好处在于易于清洗。喝完茶后。如果清洗不当或者不及时清洗很容易让下次茶的口感变差,而磨砂处理后的茶具不会吸附任何味道,便于清洗。

6.茶具操作方式情感化:茶道起源于中国,是指喝茶时的感悟,茶道是指喝茶的一个必要过程,其中体现了浓浓的文化,步骤分为欣赏、烫杯温壶、马龙入宫、洗茶、冲泡、春风拂面、封壶、分杯、玉液回壶、分壶、奉茶、闻香和品茗共13道工序,其中跟茶具有关的步骤有8步,而本文设计的新型情感化茶具能够实现这8个步骤,如图12。即:1.马龙入宫,在器皿中放入茶叶;2.洗茶,用沸水在壶中冲洗;3.冲泡,把沸水分三次以点头式方式倒入壶中;4.春风拂面,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5.封壶,盖上壶盖并且用沸水淋遍壶身;6.分杯,将口杯分开放好;7.玉液回壶,将壶中的茶导入公道杯;8.分壶,倒入各个客人的杯中。还原了整个茶道的流程,使人们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享受古代人发明品茶、喝茶带给我们的乐趣。

结语

由于目前的茶具功能性,美观性为主,导致大部分制造企业把关注点聚焦在功能的实现上,忽略了情感化在茶具中的重要的核心地位,导致现有茶具不能引起使用者的共鸣。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茶具设计思路,并以设计的新型便携的情感化茶具为实例,从情感化角度出发,对其造型、色彩、表面处理及操作方式进行设计研究,让使用者与其共鸣,给使用者一种身临其境的变现力以及代入感,为相关文化产品的工业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茶具茶文化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品雅茶具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冯可宾买茶具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