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雅茶具
2020-10-12潘春华翟爱萍
潘春华??翟爱萍
茶具,又称茶器、茗器 ,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中:“烹茶尽具,酺已盖藏”,意思是说家僮在烹茶前要将各种茶具洗净备用。《茶经》中,陆羽把采茶、制茶所用的工具称为茶具,把烧茶、泡茶的器具称为茶器,并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宋代以后,茶具与茶器逐渐合一,具体包括壶、碗、盏、杯“四大器”。现代人所说的茶具,多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叫缶——小口大肚,用陶土做成,也可作酒具、食具。自秦漢起,茶作为饮料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得到发展。西汉出现了釉陶茶具,其外表光亮平滑,具有一定艺术性。唐代饮茶之风盛行,茶具也发展出了金属和瓷器制品。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鎏金茶具,属金属茶具中的稀世珍宝。
宋代,“把盏啜茗”已成为当时宴席的重要内容之一,茶具的形制愈来愈精致。如饮茶多用茶盏,有黑釉、青釉、青白釉、白釉、酱釉茶盏。宋代建安生产的“绀黑盏”,质地比其它地区产品厚重,可令茶汤“久热难冷”,因此被视为宋代茶盏中的上品。
明代茶具与唐、宋相较而言变化巨大。唐、宋时期,人们以饮饼茶为主,采用煎茶法、点茶法以及相应的茶具。元代时,条形散茶已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饮茶方式改为直接用沸水冲泡茶叶。这样一来,唐、宋时期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便成了多余之物,一些新的茶具品种如茶壶、茶洗等出现了。《长物志》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用紫砂壶来泡茶,香味浓郁,茶色清醇,能保茶之真髓。
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为陶器或瓷器,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清代的瓷制茶具精品多由江西景德镇生产。景德镇除生产青花瓷、素三彩、五彩瓷茶具外,创制了白瓷茶具,粉彩、珐琅彩茶具。景德镇创烧的白瓷茶具,质地坚硬,吸水性低,易沏出茶的色、香、味,以“白如玉,声如罄,薄如纸,明如镜”著称。江苏宜兴紫砂陶茶具采用当地特有的紫砂泥料焙烧而成,其造型优雅,色调古朴,简练大方,集书画、雕塑艺术为一体,兼具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是我国茶具中的瑰宝。乾隆、嘉庆年间,宜兴紫砂还推出了以红、绿、白等不同石质粉末施釉烧制的粉彩茶壶,使传统砂壶制作工艺又有新的突破。
此外,自清代开始,广州织金彩瓷、四川的竹编茶具和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问世,并自成一格。现代,玻璃器皿有了较大发展,茶具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茶具艺术。
品茶是一种意境,一种享受。爱茶的人往往也对喝茶器物感兴趣——常悉心寻找,以之为伴。在人与茶的世界里,那把壶、那只杯静静地陪伴,不离不弃,分享你的喜,你的忧,你的孤单,你的满足,堪称不会说话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