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理念下纺织服装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探析

2019-12-23王秀燕王秀芝穆慧玲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王秀燕 王秀芝 穆慧玲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以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培养目標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及取得的成效,探讨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指出,校企合作内容还需拓宽,校企合作内容实施需到位,企业参与意愿需提高,校企合作需系统化、连贯化。

【关键词】 工程教育理念;纺织服装专业;校企合作;改进思路

一、引言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纺织服装生产与高科技不断融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纺织服装的生产加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纺织新原料、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涌现,纺织服装技术的高速发展对纺织服装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是高校纺织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创新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单单依靠高校的教学资源是很难实现的,需要依托企业的协助,校企合作一直是德州学院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不断地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探索与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满足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纺织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成效

1、校企结合,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不断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听取企业对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后,确定了纺织服装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请纺织服装知名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形成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了一些创新训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强调学生的个性、知识的创新、应用、转化及生产实践能力等,力争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夯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一直以来,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与省内外的纺织服装企业进行联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近几年,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夯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纺织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包括纺织专业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还有服装专业的生产实习、服装成衣实训、服装创意设计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这些实践教学校内校外结合进行,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协助,这些实践教学得以高质量地实施,学生可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接受系统的专业操作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3、创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目前纺织服装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多,但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市场需求等缺少了解的问题,不能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针对这种情况,纺织服装学院积极开展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让学生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或者带着自己的创业项目到企业完成,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场所、仪器设备及技术指导,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就业创业见习和实践,学生了解了纺织服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缩短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纪律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

4、校企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缩短理论与实践差距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企业和教师之间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采取了把企业导师请进来和把学校教师送到企业的双向方法,邀请了企业知名高工和设计师到校传授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服装设计、服装打版、服装制作的实践技能与经验,同时出台了《教师下企业制度》,制定了教师下企业学习的激励措施,纺织服装学院多名教师深入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锻炼,教师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实际生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项目合作,双方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共同研发,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5、加强校企双导师制人才培养

聘请企业工程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担任学生的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和就业给予全程指导,企业导师丰富的工作经历、成功的创业经验以及熟练的实践能力可以弥补学校教师的不足。从学生的入学开始,企业导师就向学生介绍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高端产品和前沿技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给予不同方面的指导,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携手培养,学校教师重理论,企业导师重实践,相辅相成。

6、引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

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依托面料馆的建设,开辟企业展馆,将纺织服装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引进校园,德州华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新型纤维、纱线、面料和时尚服装在馆中展出,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可以扩宽师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与德州恒丰携手创建了植物染研发中心,重点研究天然染料的染色技术,利用扎染、蜡染、段染等技术开发绿色环保的时尚纺织产品,产品得到校内外师生的欢迎。

三、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校企合作推动了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的专业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对纺织服装学院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仍需要校企双方共同解决。

1、校企合作内容还需拓宽

德州學院纺织服装学院校企合作的内容已经比较广泛,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开展,包括学生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比较密切,但是除了在企业的实习之外,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参与项目研究、产品开发的机会较少。还应拓宽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项目开发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挖掘到优秀人才。

2、校企合作内容实施需到位

虽然校企之间签订了很多的合作协议,但是由于地域、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协议的内容在真正实施起来会遇到各种困难,再加上校企双方繁忙的工作,致使校企之间有些合作内容不能实质性地开展或者即使开展了工作但是进度较慢,需要解决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使校企合作的内容全部落到实处。

3、企业参与意愿需提高

企业是以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企业的生产任务紧,企业员工的利益与产量和质量挂钩,对于校企的合作,企业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利益,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学生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企业技术工程师手把手的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导致部分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或者不愿安排学生到技术性强的岗位工作。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4、校企合作需系统化、连贯化

虽然校企合作有很多的内容和形式,但是校企合作的内容还缺乏系统性,有些合作内容往往是临时性的,或者合作内容比较分散、缺乏联系;校企合作内容的实施缺乏连贯性,需要梳理校企合作的内容,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制定实施措施,使校企合作内容实施连贯化。

四、结语

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是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对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适应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更新,校企合作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入,范围需要继续拓宽,要做到和企业全面合作,实现“无缝”对接,达到互利共赢的理想境界,目前距离校企合作的理想境界还有不小距离,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激励企业积极投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首珩.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1)27-28.

[2] 郑燕升,梁红瑜,林海涛.地方高校纺织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 广西轻工业, 2010 (12)179-180.

[3] 杨少昆.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和完善的探讨[J]. 电子制作, 2014(15)285-286.

[4] 潘广臣,殷子惠,季春景,刘宇轩.新形势下高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 (3)100-102.

【作者简介】

王秀燕(1971—)女,山东禹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针织新产品、新技术.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