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效果观察
2019-12-23王立涛乐敬宝
王立涛,乐敬宝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眼科,云南 景洪 666100)
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又被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形,是一种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代谢功能下降引起的视网膜黄斑部退行性病变。患者常合并进行性视力受损,极易导致失明,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该病临床上常给予光凝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雷珠单抗注射液属于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为受体结合部位,对阻滞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增生具有重要作用[1]。今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患者100例,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因患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而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患者经SD-OCT、散瞳裂隙灯前置镜及FFA得以确诊,存在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出血情况。排除影响视网膜功能的其他眼部疾病患者、近期接受手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心肝肾脑功能障碍患者。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为58~77岁,平均年龄为(66.2±3.6)岁,病程为6月~9年,平均病程为(5.0±0.3)年。对照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为57~78岁,平均年龄为(66.1±3.7)岁,病程为5月~9年,平均病程为(5.1±0.4)年。2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均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光凝治疗。散瞳后给予表面麻醉,必要时给予结膜下注射麻醉,用532激光格栅样对黄斑区光凝,确保各激光参数中光斑为100~200um、功率为100~200mw、曝光时间为100~200ms。在上下血管弓处进行能量评估和定位,在中心凹500um之外给予C形激光,将局部有淡白色光凝斑作为标准,治疗频率为间隔两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患者玻璃体腔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注射前给予妥布霉素眼液进行持续3d的滴注,保证每日四次。注射前给予患者表面麻醉,在患者结膜囊中给予5%聚维酮碘滴入,常规消毒后指导患者对注射点远视,在患者角膜缘3.5mm位置并以与眼球壁垂直的角度向眼内刺入,将0.5mg雷珠单抗注入。给予碘剂冲洗后将典必殊眼膏进行涂抹包眼,连续给予3d的妥布霉素眼液滴用。注射一周后进行光凝治疗。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各指标与并发症情况对比
三、观察指标 1.让患者离标准视力表5m位置读出字母。若识别字母达到20个以上,则最佳矫正视力为字母数+30;若识别字母不足20,则移动到1m距离处再次识别,最佳矫正视力为两次识别的字母数之和。2.用SD-OCT测量患者中心凹处视网膜内表面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距离(中央黄斑厚度)。3.并发症主要是结膜下出血、青光眼、细菌性眼炎、视网膜脱离等。
四、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特应用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资料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用卡方检验,若P<0.05,即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最佳矫正视力、中央黄斑厚度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较高,中央黄斑厚度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 论 老年性黄斑病变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极有可能导致患者视力严重受损。针对该病的治疗,过去常给予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激光治疗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2,3]。注射糖皮质激素虽然能抗血管新生、抗水肿及抗炎,但对该病无法从根本上治愈;玻璃体切割书最能提高视力,但手术操作复杂,很可能引发术后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4,5]。雷珠单抗是一种人源性重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片段,能对多个血管内生长因子-A异构体进行非特异性结合,对其同源受体结合进行抑制,达到阻滞继发性血管效应的目的[6]。雷珠单
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生物利用率很高,在临床上治疗该病中应用广泛。激光治疗虽然能对视网膜内微血管瘤扩张进行闭塞[7],防止渗出与水肿,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封闭,确保视网膜光感层能郁脉络膜更贴近,进而达到改善血液供应、减轻水肿、改善视力水平的目的[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较高,中央黄斑厚度显著较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足以证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凝治疗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性湿性黄斑病变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最佳矫正视力,降低中央黄斑厚度,而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