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肉之躯为亲人杀出重围
——大型红色现代吕剧《突围》创作有感

2019-12-23

人文天下 2019年16期
关键词:龙口市白兰吕剧

邹 璐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历史境况做出的创新与推进。坚持宣扬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山东吕剧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根本信念。

2019年4月,大型红色现代吕剧《突围》在山东省龙口市吕剧团排练大厅正式启动。这部戏是龙口市吕剧团建团六十年以来继《双玉蝉》《江姐》《蝶恋花》等优秀剧目之后的一次重要创作,由著名的剧作家、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戏剧创作室主任、山东省剧协主席张积强担任编剧,著名吕剧作曲家、教育家丁博民任音乐统筹,集合了山东省艺术研究院主创团队创作而成。这部戏的创排对于龙口市吕剧团来说是一件大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龙口市吕剧团(黄县吕剧团)首演大型古装吕剧《双玉蝉》打开了山东吕剧以及胶东观众的视野,在那个年代这是一部振奋人心的震撼观众的一部成功的作品,时至今日,经久不衰。大型吕剧现代戏《突围》的排演是龙口市吕剧团建团几十年来再一次重要的创作,龙口市吕剧团在继承了前辈的优秀创作传统下大量启用青年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为传统的戏曲又加入了新鲜血液。这次排演不仅仅是龙口市一个重大的“文化事件”,也是全山东省一次重要的“文化事件”。

一个年代不太久远而我们当代青年却未亲身经历过的故事激起我们沉痛的记忆,家乡龙口曾经发生的悲欢离合重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洗涤着我们后人的灵魂。八路军们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个人小家的幸福之间做出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群众,而自己却为了群众英勇牺牲。在和平时期,实现个人价值和获得个人幸福不是太难的事情,但是在特定时期、特殊事件下,小家的幸福在战争面前变得那么不堪一击,他们也有过痛苦和纠结,“谁不愿相亲相爱永相伴,谁不盼人间美好是团圆”,可特殊历史背景之下不容得他们有其他选择。这部剧讴歌的就是共产党员舍生取义,舍小家保大家的献身精神。

吕剧《突围》既表现了特殊年代的悲惨历史,又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细腻情感。剧中对人物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和情感描写,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特有的人物性格、背景以及舞台呈现方式。剧中打造了白兰、叶刚与山花之间复杂的情感,这种特殊的关系在舞台上不是很容易表现的,要说得清楚又不能给观众带入“三角恋”的跳戏感,这种复杂性无论给剧本创作还是导演二度创作都提高了难度。叶刚与白兰之间的情感并没有面对面在舞台上展示,完全靠台词唱词以及演员身上的小细节展现。我们不难想象白兰在与家人分离不远万里来寻叶刚的决绝,在途中遭遇日军侮辱之后的痛苦和崩溃,寻不到叶刚却不知该如何面对爱人的纠结和迷茫。叶刚日夜思念白兰却苦苦不得寻,时时把白兰的照片揣在胸口,这一丝丝的思念被细心的山花看在眼里。山花与叶刚最后诀别的唱段中,表现出叶刚对山花无限的疼惜与爱护,山花对叶刚的感情复杂而坚定,但叶刚长久以来无法给她一个明确的答案。他无法回避自己长久以来对白兰的思念,这种思念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叶刚的内心深处。叶刚对山花的倾慕非常清楚,可是他不敢去触碰不敢去接受。对于山花未来的生活应该如何,叶刚脑海中无数次为她盘算着:她应该是一位母亲,是孕育新中国希望的母亲。他们三人没有世俗的“三角关系”中的纠缠和撕扯,舞台上集中表现三人伟岸的胸襟和高尚情操。在特殊时期,这种特殊情感被撕裂成碎片,他们甚至不敢奢望甜蜜爱情,更多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怜惜的共情心和理解。

白兰的形象是圣洁的完美的。白兰第一次出场的疯癫与落魄丝毫不影响她的美丽,她把大强当做自己亲兄弟,大强稚气未脱地“想娘,想吃腊八粥”激起白兰潜意识中的保护欲,直到大强被敌军投雷英勇牺牲,白兰这个人物从被欺凌的迷茫无助到决心复仇,完成了一次全面升华。大强牺牲前她或许疯癫或许柔弱,大强为救白兰被炸牺牲后她伏在大强尸体上痛哭,眼神立马变化为迸发着复仇的冷光。大强的牺牲触发了白兰内心长久以来积压的仇恨,白兰清楚地认识到日军小分队把守的小路就是山上一千多老百姓的“生路”,她清楚地知道那些“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带给她的痛苦,她摘下大强随身带的手榴弹紧握在手,泪水来不及拭去便选了一条不归路,她把自己绑成人肉炸弹去炸开了百姓的“生命线”。白兰是圣洁的,白兰是完美的,白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形象,虽遭凌辱却不放弃自己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长工铁柱与寡妇石榴的故事是全剧最贴地气的戏,戏剧情节结构上采用了插叙手法,虽说全剧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但二场插叙半年前的夏天场景,更丰富了铁柱与石榴的人物形象与情感线,同时也对人物做了一个铺垫和更全面的讲解。铁柱和石榴两人性格豪爽利索,过着最平常不过的日子,然而日寇侵略胶东打破了他们原本生活的平静,彻底改变了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铁柱参军上战场留下了在家里的石榴,石榴又在战乱中不得不离开家踏上了寻夫之路,所幸上天垂怜,有情人终相见。石榴与铁柱再相遇看似团圆,剧作家却在这小团圆中设置了一个大矛盾,夫妻之间因为是否私自逃走这个观点进行了一次十分激烈的争执,石榴大段唱腔中的“难道这是我的错”,唱出了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呐喊,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亲人死生不复相见,这究竟是谁的错?通过夫妻争吵这一件事情引出一个大的问题,在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每个人该如何选择?观看到此刻的每一位观众应该都会把自己的灵魂拿出来重新审视。

叶刚和战士的牺牲揭示了人生的局限性,但精神层面上的人性却是无限延展的,观众通过剧情的延展而进行思考。当八路军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会让我们思考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谁不愿意“老婆孩子热炕头”?在面临人民群众的生死关头,战士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用血肉之躯为百姓开辟“生命线”,他们或许是谁的儿子,是谁的父亲,或是谁的爱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忘记所有身份,只记住了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一名八路军战士。

音乐采用了多风格的表现,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唱腔音乐以及背景音乐,这种风格多样的音乐形象加强人物塑造,可抒情可悲壮。唱腔音乐曲牌丰富,“叠断桥”、“呀儿哟”等曲牌极具吕剧特色,曲调丰满活泼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情绪并且善于变化,同时兼备叙事功能。音乐创作由丁博民老师统筹,他对音乐的整体风格作出集中把控,浓郁的悲剧气氛荡气回肠让观众震撼。三位作曲同时进行创作使艺术风格更具有多样化,特点更加丰富,为整部剧的二度艺术创作增添光彩。

舞美宏大写实,具有历史的沧桑感与悲壮情怀。转台的运用令舞台表现更具有张力,便于场景转换从而丰富了舞美展现样式、拓展了舞美的戏剧功能。同时,某些时候的转台参与了舞台演出暗示时空转换,使剧情递进升华到另一个高度。令人惊奇的舞台手段强化了剧情与观众的融通,强大的舞台气场加强了现场气氛,极大程度震撼了观众的内心。在剧中战士们为救千名百姓选择留下来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最终全部牺牲的戏,在舞台上并没有过多细致讲述过程,只有一个集中亮相。当转台后方高坡转到舞台前方的时候,转台高点的战士们犹如一个个雕塑,这一舞台行动将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一个个伟人的形象不需要说教便可在观众心里引起巨大的轰动。这种手法既丰富了舞台上的表现形式又强化了演出的最高任务,现代化的舞台表现美学使现代戏曲意境、空间表现能力成倍提升。

本剧虽说是现代戏,但是导演对于角色进行了传统的戏曲行当划分,例如花旦、小生、花脸等。这一手法更有利于角色创造,在角色把握过程中给演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点,贴切人物的同时又加强了戏曲程式化的展现。演员的表演既有生活化的体验派表演,同时兼具戏曲程式化的表演,这种导演技法使演员得到了全面训练。

龙口市吕剧团作为山东戏曲大家庭的一员一直坚守为基层人民服务,自建团以来不仅创排了一系列的吕剧经典,在人才方面也是十分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据了解,龙口市吕剧团几十年来不断的增加剧团学员,由剧团的骨干力量组成培训班子对学员进行全方面训练,才使得长期以来剧团的新生力量不断,为吕剧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红色文化记忆蕴含着优质的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直接表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跨越时空的宝贵价值。我们在兼顾红色文化价值本真之同时,要结合新时代新形势,融合时代元素,将红色文化记忆融入现代智慧成果之中,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增强红色文化记忆的时代魅力。服务人民大众,继承吕剧艺术传统,提升吕剧艺术质量是吕剧人共同的追求,吕剧《突围》为人民群众带来艺术审美上的享受,为龙口市吕剧团带来新的曙光,我们也期待龙口市吕剧团在以后的创作中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创作出更多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猜你喜欢

龙口市白兰吕剧
心上的白兰树
吕剧进乡村
山东龙口市薛家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乘风破“难”开新局 白兰姐妹伴身边——晋江市妇联改革创新见实效
童年的白兰鸽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浅论黄河口吕剧的传承与保护
龙口市酸雨pH值监测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