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价值研究

2019-12-23崔宸硕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学内容体育

□ 崔宸硕(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在科学技术进步、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对于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精神的渗透,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了,那么我国的素质教育将变得不完整,学生的成长会受到严重影响。

1、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渗透价值

人文精神是一种精神文化,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育、积淀、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特质。人文精神在我国现阶段来看,其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地位;二是主张个性自由发展,倡导民主平等、公平、正义;三是注重知识的教育,以学促发展。可以说,将人文精神积极渗透在人的教育中,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培养优秀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作为我国高校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坚毅品质和人格意义非凡,近几年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逐渐向尊重学生个性、发扬学生自主意识靠拢,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促进高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具体来说:

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整体水平。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将人文精神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体育的具体内容及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精神和情感,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有意识地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文精神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单单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处世之道,这样有利于体育教学体系的完备,提高教学整体水平,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成长与发展。人文精神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体现主要在于指导现代大学生如何通过体育锻炼知晓礼仪、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从而形成开朗自信、积极进取的美好品格。人文精神强调内外兼修、和谐统一,将此内涵融入体育文化中,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意识及心理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力,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环境中提高道德素质水平。

再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有助于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美好追求。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物质基础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淀,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更加迫切和高远,这就需要人们去学习和拥有人文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人文精神,是深入贯彻理念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时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事业突飞猛进,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我国的教育行业,教育体制不断被完善和改良,只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蒸蒸日上,特别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绩。但是,正是因为体育教学的特性与重要性,才要以此为抓手,深入贯彻人文精神的教育。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发展至今,在人文精神贯彻和落实方面仍然存在空缺和不足,诸多因素导致人文精神教育难以实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工作者在思想层面的忽视,对人文精神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没有充分意识到人文精神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导致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过于单一、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过于片面、在教学方式上难以创新等现象出现。

2.1、教学目标单一,偏离素质发展目标

我国高校体育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经常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将体育课片面地当做强身健体的途径,缺乏对体育运动全面的认知,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地提升,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这不但遏制了学生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还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将学生打造成应试教育下的考试机器,偏离了教育目标。因此,不断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全面、深刻地认识高校体育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将人文精神纳入教学目标中,是促进体育教学更好、更顺利发展的有效途径。

2.2、教学内容片面,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内容设置上,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技能的提升上,教师往往以实践为主,忽略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将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讲述,学生的人文精神意识淡薄。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主导着授课流程,以教为主,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无法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3、教学方式落后,人文教育难以实施

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在培育方式上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反复示范和讲解来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地学习,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难以展现出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欲望,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更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可见,在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人文精神的渗透开展更加受阻。

3、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途径

人文精神对于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精神的渗透,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方法,有效地将人文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变教育工作者对人文精神的看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改良和优化。

3.1、加强理论学习,升级教学理念

就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师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忽视是导致人文精神教育渗透不彻底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局限,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将人文精神纳入到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教师要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考虑,转变教育理念,深入学习和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落实人文精神教育,构建以人文精神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培养身体素质棒、意志品格优、个性发展好、创新精神足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让人文精神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蔓延。

3.2、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的制定是人文精神贯彻实施好坏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重要方面,所以,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人文精神匹配的问题,做到理论课和实践课均衡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理论课和实践课内容区分的工作,做好两种课堂的内容设计和衔接,并结合内容来优化人文精神融入的方式和手段。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共同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实践课的开展做好铺垫;一方面在实际训练中,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构建强大的心理素质,学习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领会人文精神的真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3、建立评价体系,丰富考核内容

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以及促进人文精神的进一步融入。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以学生为本,坚持服务学生的理念,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来进行设计和安排。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要全面考虑学生之间的差距和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科学地、合理地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有效的评价,从而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不足,取长补短,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避免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因为一个分数而定终身,而是更多的考虑到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如何更快地进步、如何纠正学习态度。另外,考核体系也要适当纳入人文精神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体育意识等内容的学习,通过考核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内涵,延展人文精神的实际意义。

总之,人文精神是我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丰富人文素养、塑造良好品格的助推器,也是我国培养全面发展后备人才的基础内涵。将人文精神融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教师建立更为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学体系,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对于学生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完整人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理解并重视人文精神,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文化的学习时,得到人文精神内涵的洗礼,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完善的自我和优质的品格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教学内容体育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