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的思考

2019-12-23王维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育教师体育

□王维邦(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引论

体育,作为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衍生出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产物。所谓综合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由体育事业影响。同时,在共时性的角度上,体育事业也呈现了该国家在政治、经济等维度的影响力。2013年8月31日,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即将毕业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考察时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9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培养堪当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我国对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视。

学校体育体系的建立,无疑不是我国整个体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窥探我国建国以来七十余年的体育发展史来看,学校体育不仅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热潮以及体育产业的兴起。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发展并不是一固的向前迈步,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需要我们对以往的体育治理体系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为我国学校体育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1、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

在整体结构性优化的层面来思考,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建设情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对体育学科的不重视,更多是从中小学应试教育阶段就遗传下来的。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受我国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体育课被占用,挪作其它课程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各地已在积极实施中考体育改革和全国性的高考体育改革,但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更多地学生依然只是在考核前想办法临时抱佛脚通过考核,对学生的体育水平,身体素质并未起到实质性提高。

1.1、教学方法落伍

由于我国体育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一直未受重视,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大纲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学项目太过单一,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厌烦情绪。亦使让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仍思想僵化的认为体育只是为了完成某一时期或目标的任务与考核,未重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的发展性,故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极低。

1.2、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我国人数众多,人口基数大,各级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专职体育老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但是我国体育学科发展时间较其它学科而言明显滞后,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体育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而言与其它学科教学队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加之部分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不重视,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一味的采取放羊式教育,让学生觉得体育课与其它学科而言存在根本性差异,从而对体育学科缺乏积极性。

1.3、教学思想僵化

我国自21世纪以来,尤其是取得北京奥运会举办权后,全国各层对体育的重视度较以前而言大大增加,深化学校体育治理体系改革。2016年国务院提出《“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以来,更是注重学校体育教学。“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教师都是在传统运动技术的教学模式中培育起来的,从其本身特点来看,都是属于技术型、训练型的”。所以当自己从一个学生或者运动员转换到老师的过程中时,只注重身体教育而忽视健康教育和全面系统的发展,更不注重与兴趣结合的能力习惯的培养。上课时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某一动作,而不知其中的原理,作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对体育缺乏热情。

1.4、“体育人”的科研能力较弱

正如上点所说,我国体育教师的培育大多是经验培育出来的,并没有一个系统性对体育的理解,对自己专业外的其它体育课程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且掌握的知识更新速度缓慢,所了解的科研成果相对落后,甚至对自己所掌握的某个动作要领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这些都凸显了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能熟练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体育本质规律,大胆创新。

1.5、体育教材的争议与落后

截至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仍以经验教学为主,对教材的使用大多局限于完成教育部与体育总局规定的理论考试为主。当前我国体育类教材研究方向多以竞技体育方向为主,这也是与大多数高校学生不符的地方。加之我国体育教材分类较粗略,故编写周期长,更新时间也长。以田径为例,截至2018年末,全国高校体育田径教材仍是采用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版教材,许多教练员得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之后放弃教材也是情有可原,这也是我国体育教材浮于表面的原因之一。

2、我国高校体育现状的思考

2.1、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时间较短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较发达国家而言是起步较晚的,中国体育史学会编写的《中国近代体育史》研究中写道,20世纪初,留日学生猛增,到1907年达到了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学习体育专业的也有近百人,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大多从事体育活动,也有一些办了体育学校培养体育师资。而这几十人,也就是我国近现代学校体育直接或间接开办的第一批人。与之相对应的,西方完整而系统的体育教育体系肇始于1774年建立的德国博爱学校。在博爱学校体育体系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开始逐渐创立自己的学校体育体系。

2.2、我国体育发展历史曲折

北洋政府时期,虽然时任政府颁布了《推广体育计划案》,《改进学校体育案》等体育发展类型方案,但是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方案并未实际落实下去,这也是我国近代学校体育政策体系形成的第一次尝试。

国民政府时期,我国于1929年正式颁布了《学校体育法》,该法案规定所有高等院校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为必修课,否则不允许毕业,这是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将学校体育政策落实到各高等院校。1941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正国民体育法》,该法不仅规定学生一律接受体育训练,而且还确立了教育部主管全国体育事务和体育课程科目及教材纲要由教育部定的法律条例。直到这时,我国的体育教育体系才算建立。

建国后,随着我国《共同纲领》的颁布,我国新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建设方向形成。1951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口号,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建设,也带动了我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1952年国家体育群众体育司学校体育处设立,同年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定规定》,规定了大学二年级前各校需开展每周两学时的体育必修课。随后三年的时间内全国六大体育高等院校的形成,也代表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对各级学校体育的重视。

“十年动乱”中,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从1966年8月到1968年9月底,“红卫兵运动”的兴起基本上使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完全停滞,全国各大高校和中小院校均成立了名称不一的自发组织开始全国大串连,我国教育工作完全停摆。一些留学归来的优秀体育教师被评为 “走资派”“苏修(苏联修正主义)分子”“反革命”等莫须有的称号。也间接导致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我国逐步恢复学校教育体系时遇到学生准备好了却没有老师的尴尬情形。

2.3、我国高校体育学科师资学历两极分化

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较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重视体育人才培养,高学历体育人才数量极少。但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增加,体育教师的缺口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愈加严重。优秀的体育人才为了更多的资金和更好的工作环境只能选择那些综合实力强的院校。而一些办学时间短,综合实力较弱的高等院校只能引进一些低学历体育教师,通常无法高质量的完成正常体育教学以及体育科研发展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导致我国形成了“头重脚轻”的畸形局面。

2.4、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一波三折”

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而我国建国后由于世界局势,政治制度等因素变迁,也导致我国学校体育制度的“一波三折”。建国初期,我国全面学习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在学校体育建设上展现为摒弃了西方的自然体育理论思想,学习了苏联的社会主页学校体育思想;三大改造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毛泽东指出,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应当强调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不应偏废。他认为,所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指的就是将体育教育事业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与智力能力教育、德性教育相配合。改革开放后,我国正式颁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提出应与世界接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发展学生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而每个阶段的体育发展思想都影响了一辈人,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3、对今后高校体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脚步逐渐迈进,各界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学校体育体系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现社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已在很多方面显现出来,人们的体育观念正在不断地改变。体育观念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体现了现代化的必然规律。这个时代的体育以及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与体育本身的社会化、日常生活化息息相关。由此,也给我们的高校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怎样更好的调整我们的体育教育结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当今社会发展需要,这是我们高校体育应该重视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育是群众体育的核心与推动力,高校的体育是群众体育结构中最具有活力的因子,也是大部分高等教育参与者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也是最完备、系统的阶段。高校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所以如何更好的建设我国高校体育事业,无疑是我们应该探讨的一个问题。

3.1、应重视体育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越来越高,且区别于以往的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人们对信息获取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获取消息的时间要及时;消息的准确度要高;消息的热点要把握的准确等。这无疑不是给我国现在的体育宣传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回顾学校体育多年走过的道路,不少学校护士,观念保守的现象还依然存在,未能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体育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效益,出现了体育宣传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现象,其积极效应难以发挥,直接影响力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进展。

飞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学校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应迅速开动强有力的体育宣传机器,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围绕为教育服务这个中心,大张旗鼓地开展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学校体育,关注学校体育工作的进行,改变学校体育的被动局面,让宣传的效应更好地推动党的教育事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3.2、应更新观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至为关键。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在普遍还存在一个观点,即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为“3B”(Basic Knowledge、Basic technique、Basic Skill)。与此同时,俱乐部模式又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最主要的展开方式,这种方式开设体育选修专项课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学习,以单项体育项目让学生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及对体育的参与度。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极易发生班级学生单项体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做到均衡发展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也并不是希望让学生发展此项运动技能,而是希望使学生以某特定项目为契机,养成对体育事业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其离开高校进入社会后的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从而延伸高校体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3.3、应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生物体育观已经不适合于这个强调终身体育的现代化社会,高校教师应当在转变体育教育观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力,体育科研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综合素养。低学历教师应抓住进修学习机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体育教育科学理论,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结构;高学历教师应不要只关注于世界领先科研发展水平,要做到贴合实际,结合我国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做到了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贯彻了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的思想,才能使学生达到我国高校开设体育课培养体育人才的目的。

3.4、应提高认识,重视体育理论教学

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的高知识结构给体育教学所带来的有利因素,又要特别突出地进行体育目的性教学,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激发学生从事体育项目的激情、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终身体育的信念。让大学生体育与民族兴亡,体育与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文明等关系的认识相互联系。这不仅是体育理论教育的内容,也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体育教育中关键的环节。

4、结论

在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下,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发展蒸蒸日上。也有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研究学校体育工作,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学校体育体系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完善,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下的学校体育事业。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国曲折发展的体育史无疑不是带给我们最宝贵的宝藏,如果我们不能好好地利用这笔宝藏,将会是我国体育工作的巨大损失。我们应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完善我国学校体育体系的建设,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新格局。不断总结、探讨、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是指更加完善。让我们的高校体育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达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要求的新型人才这一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体育教师体育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探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