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产业群的“新型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探讨

2019-12-23张雪鹏刘桄序刘光乾

活力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校企技能

张雪鹏 刘桄序 陈 侠 刘光乾

(1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成都 610000;2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绵阳 621000)

互联网+产业群的人才培养需求,主要表现有需求量大、层次要求高、技能掌握精等特征。不论是技能院校,还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都在紧密地与产业结合。但近年来人才市场出现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不能完全匹配,在“现代学徒制”、“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等教育背景下,在企业人才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政策[1]支持下,很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在推行与“企业新型学徒制”高度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吻合的相关人才培养目标,为互联网+行业提供和输出高端优秀技能人才。本文仅互联网+企业联合共建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介绍以“校企融合”为切入点,实施“互联网+产业群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具体举措,共同探讨“企业新型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

2015 年7 月4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 年7 月24 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一起联手发布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一重要政策。互联网+产业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基本同步启动,一个是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型产业,一个是利于推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互联网+产业已具相当产值的蓬勃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在经过试点后也总结出了喜人成绩,为我国新型产业通过政策支持、社会需求培养大量高端技能人才。本文仅以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与多家行业引领公司联合共二级学院以实施和推动“新型现代学徒制”为例,介绍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实施“互联网+产业群的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具体举措,共同探讨“企业新型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

一、共建共管二级学院

根据国家六部委联合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人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围绕四川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关键任务,四川多所高职院校依托的优势产业资源和国内深入的职教市场布局,依据各高校的发展规划,不同院校以联合世纪鼎利、蓝盾科技、中诺思物流、大湾航空、新道云会计、新大陆等互联网+产业群企业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深度产教融合、全面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以实施“新型学徒制”,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2]”项目。共建的二级学院于合作内容全方位覆盖,包含了学院共建、基地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等。特别是在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二十条的指导意见下,各省高职院校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引导下,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为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提供保障。

二、人才培养中的导师举措

(一)实施“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产业技能学习生态

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的企业利用产业经验,将产业工程师引入学学校,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凭借产业一线工程师丰富的产业项目经验,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中做,做中学”。这点是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基础保障,实施企业导师,让企业导师一对一教育和指导学徒,纯实现师徒关系,将技能精华高效快速给传递给学员,以实施企业学徒制的模式保障。

大师兄制:将高年级的学长或先进企业的师兄作为引领、引导低年级学生或后进企业的员工专业学习、项目辅导。将真实的产业工程项目贯穿于“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中,以“老带新”的模式,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制”。

班导师制:针对每位送至高校学习的员工或学生,由学校老师展示德能、特长与技能,让学员选择自己未来专业方向、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导师,做专业基础和行业铺垫。

职业素养导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当前职位发展和需求分析,专门的职素老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和指导,以培养出适应岗位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技能人才。

(二)服务区域经济,培养社会需求高端人才

每所高校在实施新型学徒制[4]人才培养中,必须结合高校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对社会高端技能人才需求进行多元化培养。

图1 多元化培养人才

(三)科技人才服务,实施产业与经济人才集聚

在实际的调研中,根据收录的高校及企业所反馈统计,在实施新型学徒制项目以来,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子项目指导,以多形式的公共服务机制建立为载体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及高校所在区域开展“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项目集聚人才,并对区域内所需人才培养提供技术、设备和场地保证(见图2)。

图2 集聚人才的产业项目

表1 高校创新项目统计表

(四)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企业新型学徒制学生在“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实施中,跟随企业导师创业、学校导师进行创新和创业意识提升较为突出。根据目前的调研反馈中,在统计的37 所高校创新项目中,已有7 个创业团队进行自主创业,并获得50 万以上的风投(见表1)。

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和引导,对ICT 互联网+行业领域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也更加能提升创新和创业能力。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课程探索

为了后期更好的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结合高职教育的现行特征,我们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了探索[5],主体包含如下。

(一)生活类技能课程为公共基础性课程建设

目前很多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对自我生活能力不太看重。甚至一些学生在上大学后对自己的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理,或对一些自己所学专业的技能也无法掌握。这是当前乃至今后社会出必将面对的一大重要社会问题。故此,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课程设置中,必须要掌握现代科技下的“生活”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生活质量。初步,将本类课程的定义定为专业选修课,但根据实际情况来讲,本门课改设为专业基础必选课。本门课程的内容为生活基本技能,保证有效的让学生掌握着生存之技能。本门类课程牵涉到的专业类别较多,但很多知识技能都是相同的,适合所有的同学学习。如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技能、视频制作技术技能、网络链接技能、电器使用与简单故障排除技能等,所属共性、适应度高的生活技能。

(二)产业群公共基础课程建设

由于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等均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群,故此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方面也是需要完全贯通。精细的产业布局和经济调控下的产业是多变化的,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后,只要在大产业群中,都具有共性基础。故此,在建设公共基础课程方面,需要建立共性产业公共专业基础课程。

(三)产业项目类课程必须与当前新型技术结合

产业项目类课程属于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特色企业课程[6]。在实施过程中,这部分课程必须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目标完全一致。通过在实施项目中发现,结合现行产业项目班的学生在面向企业挑选的时候,特别受欢迎。而采用真实的企业技能岗位案例项目教学的班级,在学习时非常认真,企业到岗后基本直接上岗,为企业熟悉岗位即试用期大大缩短。

(四)创新创业课程贯穿整个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是目前整个高职学校必行实施的课程之一。在结合“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实施中,创新创业课程也是更加紧密结合产业,围绕产业创新做好课程铺垫。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科和创新创业竞赛,特别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赛等以参赛作品为载体促进创新课程实施。

四、新型学徒制倡导下的成果统计

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到目前为止的100%学生就业及93%以上的专业对口就职率外,教师的科研与学生专业学科和技能竞赛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过34 份调查问卷后统计的有效数据部分成果汇集见图3。

图3 实施新型学徒制的成果统计

结 语

企业新型学徒制在2016 年四川科技职业学院鼎利(互联网+)学院实施以来,按照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指导精神,结合世纪鼎利企业优势和天府新区产业布局,为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培养优秀高端技能人才。项目实施中,有创新也有借鉴,有失败也成果输出,但总结目前项目来看,还是紧密结合产业人才需求,以产业项目任务和岗位驱动,才是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最佳实施途径。

基金项目: 2018 年度职业院校教育类教指委公共基础课程立项课题 2018GGJCKT62,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实施研究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校企技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徒制”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于构建职业院校“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