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中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2019-12-22范姝君张宏颖王华新李连宏
范姝君,张宏颖,王 梅,王华新,李连宏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大连 11604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来华留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留学生在规模、层次、数量上有了大幅度提高,给我国医学院校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1]。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每名留学生的必修课程。加拿大籍著名医生和医学教育家Sir William Osler曾写道“病理学为医学之本”[2]。大连医科大学从1985年开始开展留学生教育,于2004年开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始规模招收留学生,现今成为首批具备招收英语授课留学生的30所院校之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我们不断探索、尝试并改进留学生教学方式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我校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做一介绍。
1 帮助教师树立创新化教学理念
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做好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关键。通过组织教研室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培训、教学会议,观摩其他教研室教师授课,发表教改文章以及集体备课讨论等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化教学理念。将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将传统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向网络教学、开放性科研化实践教学转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2 促进文化交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我校现有来自五大洲11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 000余名,他们初到异国他乡会有陌生感,同时相互之间在语言、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从而产生孤独感。为此,学院举办了各种活动,如迎新晚会、校园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沙龙、美食沙龙、英语角等,教师在课间及课后主动与留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介绍中国的语言、文化、传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特别是他们国家传统节日到来时,教师要对留学生表示节日的问候,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注重留学生人文素质和医德培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教师都具有多重身份,即教师、临床病理医生和法医司法鉴定师,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会列举很多临床案例,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具体问题,并将人文精神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始终,以培养留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情操。
3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留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等特点,他们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所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PBL及CBL等教学,利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师生双向互动式教学。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延续教学活动,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朱熹曾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对留学生而言因材施教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1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直观高效、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将病理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应用于教学中,让抽象的病理变化变为形象生动的图像以及视频和音频等信息,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加深留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当教师的语言沟通能力有限时,多媒体的优势就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留学生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开展PBL(基于问题的学习)及CBL(基于案例的学习)等教学,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讲者,教师则成为听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留学生发现案例中的问题,自主查阅文献解决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各小组间相互提问,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如我们在传染病章节,选取因肺结核而导致死亡的病例,介绍死者的病史摘要(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尸检摘要,给出病理切片和大体标本,留学生需要根据摘要描述,结合显微镜切面和肉眼大体标本讨论死者各器官的病理诊断(大体和镜下)、尸检诊断、临床上出现相应症状的病理联系并分析死亡原因。让留学生像临床医生一样解决问题,在此环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讨论,学生争相提出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翻阅书籍、查阅文献、搜索网络查找结果,最终以PPT形式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学生本以为临床上肺结核已不多见,将讨论重点放在炎症和肿瘤上,教师适当加以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全面地看问题,重新考虑结论,最终认识肺结核,并能对临床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肺炎和肺癌加以区分,同时以此为契机告知学生临床医生责任重大,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3.3 建立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将传统的教师个别手把手地教学生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变为师生互动的、图像共享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显微数码控制系统在电脑教师端控制学生端,利用显微数码采集系统把典型的病变组织切片放大转换到教师端电脑显示屏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同步观察自己的电脑屏幕,可以更直观清楚地找准病变部位,快速掌握病变特点。同时,学生遇到问题通过电脑学生端举手提问,教师通过教师端及时发现和解决,并通过教师端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3.4 完善英文网络教学资源
留学生具有思维活跃、网络知识全面等特点,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我们建立数字化教学切片库,将切片库及教学大纲、课件和部分上课视频上传到校内网,供留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这样留学生能够在课前开展预习,有重点地听课,同时课堂上没有记清楚的知识点课后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行复习。
4 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4.1 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
专题讲座和讨论是留学生汲取新思想、掌握前沿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竞争的学术氛围是培养留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有效保障。我们积极组织留学生参加研究生课题汇报,并给予一定选修课学分。如课题设计、论文写作、实验方法、医学前沿知识介绍等。鼓励留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留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4.2 科研实践训练
我们的病理教师都是研究生学历,90%以上为博士,有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无论是在文献查阅、论文综述撰写,还是具体实验操作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把留学生按学号分为5人一组,在不同的时间段由带教教师亲自指导,安排他们到教研室观察学习研究生的日常实验操作、仪器使用,部分简单的可重复性工作可让留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培养其操作能力。
4.3 医院病理科参观学习
留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对临床工作特别感兴趣,能够踊跃参与切片制作和染色工作,这为他们以后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5 采用立体化的考核方式
完善的考评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改变以往用一张期末试卷评价学生一学期学习质量的方式,将期末测评分数细化,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包括迟到早退、课堂发言和值日)10分、参与科研活动10分、临床见习10分、阶段性理论考试20分、实验课考试20分、期末考试30分。以一学期不同阶段的综合表现来判定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实验课考试不及格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总评成绩及格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即实验考试及格和期末理论考试及格。
通过一系列改革,我们发现留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1)我校留学生在“学在中国”第二届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中获东道主特别奖,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在活动中得到提升。(2)对已毕业的部分2013级春季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26人回访显示,病理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基础病理知识,提高科学研究和操作能力,提升临床学习兴趣,增强临床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对临床工作和研究生学习均有帮助,能够增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3)实现了从临床医学本科生到病理硕士零的突破。(4)发表科研综述2篇。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留学生创新能力,可根据留学生自身特点,不拘泥传统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