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销售环节的会计风险防范
2019-12-22王洋中国人民大学
文/王洋,中国人民大学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完善化进程,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持有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其在现代企业业务营销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品销售是销售企业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其对促进销售行业持续发展方面体现出良好效能。但所有事物在发展期间难免出现问题。销售环节的财务管理中亦是如此,加强会计风险的防控,是维护企业资金安全性,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关键。
1 产品销售环节中的会计风险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加,销售企业为实现持续发展与拓展市场占有规格等目标,多利用多样方式用优惠的赊销条件去吸引客户,促进其购买行为,进而增加营业销售额度。但是在以上过程中,企业却未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全面分析与深度辨识,也没有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控,在这样的运营情境下货款回收风险率相应增加。还有部分营销企业没有对自体运行业绩科学评估,在销售活动中仅是简单的把业绩评价与销售额关联在一起,没有分析费用开支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最终造成销售费用偏高,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其经济效益的获得情况。
企业在销售产品期间,应重视收回货款与销售费用两个项目的控制,前者通常和财务部门、销售部门运营情况相关联,怎样在产品经营管理中将以上两个部门整合在一起,建设并执行联合管理模式,始终是产品销售会计风险管理、防控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2 销售环节的会计风险防范的现状
2.1 产品销售环节中财务会计管理分工缺乏明确性
新时期下,国内各大规模的销售企业在管理体制、内部机制、各部门分工等负面体现出精细性特征,但是在产品销售环节中财务会计管理相关规定与体制缺乏完善性,针对销售过程的会计管理,尚未结合企业业务运营需求、会计管理特征建设职能相对独立的部门机构,以致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未得到高度重视,会计管理工作职责分工不清晰、不明确,仅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附属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会计风险的发生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2.2 企业清欠工作不全面
在销售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由于与清欠相关管理工作内容的缺失,以致企业资金回笼过程困难重重,也造成产品销售期间货物频繁进出,而资金流入与订单签订却缺乏同步性与时效性,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中出现坏账、呆账等不良现象,很可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情节严重情况下倒闭或破产。
2.3 会计核算与审核缺乏衔接性
销售环节是为销售企业产品运行发展期间的主体业务,日常资金和货物流量“双高”,并且具有单据类型繁杂的特征,若不能予以其一定重视,很可能导致会计核算与审核之间的衔接缺乏紧凑性,易导致企业会计管理失控的局面。结合产品销售会计管理工作运行程序:收到合同→接收预收款→执行结束→收齐货款→填写记账凭证→开具发票、审核发票→发票移交至用户提货或通知运输单位发运、核算。在销售企业中,审核岗位扮演销售环节中会计管理工作的“守门员”的角色,其与货款能否准确无误接收、记账科目与相关规定的相符性等相关。但是以往企业进行的会计管理工作,难以迎合目前大规模货物经济运行的需求。
2.4 对货款变化分析缺乏深度性
在销售企业产品的营销过程中,财务会计管理人员通常将记账工作设计核心,由于销售的产品类型与数目繁多,若工作人员态度不专注,很可能出现重复记账现象,忽视了对货款变化情况的深度分析,也没有以信息资源为依托对市场内货款证、全体工作职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等工作,以致参与产品销售工作的人员长期未能建设完善化的造价控制意识,影响会计管理工作运行效率,增加会计风险发生的风险率。
3 会计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3.1 应用有益于企业发展的销售结算方法
企业应在销售结算方法上加强对会计风险的防控,销售企业普遍应用的方法是在法律允许的范畴中适当延迟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以上过程应严格把控如下几点规则:
3.1.1 在没有收到货款前不开具发票,收款与发票开具两者应保持同步性。针对在短时间内难以回笼的货款,可以将其设为委托代销商品予以相关处理。
3.1.2 规避托收承付与委托收款等结算模式的出现,进而减少或杜绝垫付税款的发生。
3.1.3 如果用的是赊销或分期收款等结算方法,需采用多种方法避免垫付税款。
3.1.4 最好在产品销售终极目标未达成之前,和客户约定采用支票、银行本票、汇兑等结算方法实现收款。
3.1.5 若出现应收货款短期不能回收的情况,建议采用赊销、分期收款等结算方法,以上结算方法的应用能为销售企业降低资金的流动量,降低会计风险,同时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不违背。
3.2 重视并加强对客户信用的管理
在企业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商业信用不仅能降低库存量,还能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度。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功能相同或相似产品竞争压力增加,信用销售演变成促进企业产品销售、减少会计风险产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其在应用信用销售时,会形成应收账款,此时需支付一定成本,舍弃一些利润。实质上就是应收账款附有一定成本,以管理成本、坏账成本及机会成本等类型为主。应收账款极易形成坏账成本,这是诱发销售环节会计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是企业会计管理中应加强监控的内容之一。为实现对客户信用的有效管理,可尝试采用如下两种办法:
3.2.1 调查客户的信用级别:只有全面、准确的评估客户的信用情况,才能确保信用营销方式的有效性、合理性。
3.2.2 评估企业的信用:在对客户信用等级评估时,可依照国际上通用的方式方法,应用“5C”系统评估,即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与条件五方面进行,同时建设相对完善的
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有关的信用政策,以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发生率,实现对产品销售环节会计风险的有效调控。
3.3 编制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即为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目的有关标准,通常由信用标准、信用期限、折扣期限与现金折扣等构成。在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法制环境等多方面有别,就会造成不同区域中企业信用状况由一定差异,“一刀切”标准难以在销售行业中统一推行,这影响会计风险的防控效果。本文笔者建议销售企业结合有关企业,结合客户实况,有目的性的编制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容、平衡的信用政策。在信用政策编制过程找那个,企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3.3.1 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销售企业可结合自体运行实况,确保与之相符的信用标准。若客户如果不符合信用标准,就没有权利享受企业的信用或仅能享受相对较低的信用政策。
3.3.2 适当的信用期限:企业在编制信用期限过程中,可遵照如下几点规则:①参照同行业惯例。有实践表明,尽管能依照行业惯例编制本企业的信用期限,但不能百分百获得最优化的方案,也不一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却能协助企业有效规避最劣质的运营格局。②通过周密化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有规划的调整现存信用期限,深度分析信用期限调整后对企业经济效益、成本投入量等产生的影响,结合相关需求做出相应调整。③缩短信用期限,一般会影响产品的销售额度,若经济利润减少的数额低于费用支出数额,此时企业可应用新兴、短暂性的信用期限去实现销售管理,适度延长信用期限一般会增加销售额,若经济收益的增加量大于该部分支出的费用,此时建议企业应用新的、较长的信用期限去管理,否则就不应该盲目的调整信用期限。
3.3.3 选择适宜的现金折扣:产品营销过程中的先进折扣政策利弊共存,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也能衍生出会计风险。故此企业在制定折扣政策时,需将其与信用期限等体制相关联,整体分析,以最大限度的维护折扣政策的合理性、可执行性。
3.4 加大对应收账款的追踪管理力度
针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销售企业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应收账款的监控与催收工作,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应收账款回收率,将企业呆账、坏账造成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水平。
3.4.1 监督并管控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推行全方位监控是十分重要的方法。拒绝向具有隐形风险的客户赊销商品是监控应收账款的最佳方法。针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务必加强收账工作管理力度,动态式监控账款的收回状况。针对拖欠时间存在差异的账目款项及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需予以不同的收账政策、收账方法,同时在编制新信用政策时区别对待。
3.4.2 催收拖欠款项:销售企业针对不同过期账目款项收款过程中,应做好对以上情况做出一定经济代价的准备,建设与其相对应的收账政策,这是客户信用管理的重要一个方面,也是防控与规避产品销售环节会计风险的重要方法。
4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广泛推行的时代背景中,销售企业应重视市场环境与行业运营形式的变化,探寻相关规律,加强对产品营销过程的管理,树立现代化营销理念,加强对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力度,确保相关策略与方法的贯彻落实,进而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协助企业获得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