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学类专业中药鉴定学选修课教学设计
2019-12-22武喜红
武喜红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制订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整理和研究中药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1]。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临床医学、护理、助产、针灸推拿、康复等非药学类专业开设中药鉴定学选修课,共24学时。学校安排在星期六上课,每周2学时,共计12周。当初没有限制选课学生人数,最多时达400人,教学效果不佳。自2012年开始,要求每次选课人数不超过90人,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考核合格后,给予1.5学分。由于临床医学、护理、助产、针灸推拿、康复等非药学类专业没有开设药用植物学等相关基础课程,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多数学生对选修课不重视,选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获得学分。基于以上原因,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加大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例,自编了教材。
1 教材的编写
为便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自编《中药鉴定学》教材,侧重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教材共分为5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中药名称及相关传统文化(2学时);第二部分为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4学时);第三部分为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4学时);第四部分为常见中药(主要包括大黄、黄连、何首乌、党参、甘草、黄芪、桔梗等30种甘肃省主产药材)的鉴别经验(10学时);第五部分为校园植物识别和标本馆参观(4学时)。
2 教学过程
在具体授课时,按照各章节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1 引入传说,吸引学生
在第一部分“中药名称及相关传统文化”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中药相关故事、灯谜、对联、诗歌、情书等,按照产地命名、生长形态、传说、颜色、功效等分类讲述,让学生发现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中药的兴趣。
2.2 理实结合,重在实践
在第二部分“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利用两个学时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基本内容讲述完毕,再将两学时留给学生自由支配,要求在校园、家乡等地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查阅资料,认识各部位,了解药用部位和功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融入大自然体验采药认药的乐趣和艰辛,让他们感受到中药的来之不易。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述他们采集的标本、查阅资料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3 经验为主,重在传承
在第三部分“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教学中,重点讲述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断面、表面、气、味、水试、火试10个方面的性状鉴别内容,并总结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例如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党参“狮子盘头”;大黄一定要大,细辛要细;白芍要白,丹参要红;红花入水现金黄色,藏红花入水现黄色,胖大海遇水则变大;血竭遇火不留灰渣等。减少单纯的理论讲述,传授学生最简单的中药鉴定方法,对于其他的来源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则简单讲述。
2.4 多措并举,感化学生
在第四部分“常见中药的鉴别经验”教学中,不按照教材内容讲述,首先利用两学时让学生观看“本草中国”和“中华本草”视频,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使学生掌握许多鉴别方法,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此外,结合中药材实物进行理论讲述,让学生边观察边理解大黄的“星点”、何首乌的“云锦花纹”、商陆的“罗盘纹”、黄连的“过桥”、党参的“狮子盘头”、三七的“铜皮铁骨狮子头”、松贝的“怀中抱月”等内容,同时收集许多伪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鉴别,以更好地掌握中药鉴定方法。
2.5 身临其境,贴近药材
在第五部分“校园植物识别和标本馆参观”教学中,利用两学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药用植物,近距离了解药用植物的形状、大小、气味、颜色等,并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制作标本,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奥妙探索的兴趣。再用两学时带领学生参观我校中药标本馆,标本馆收藏了380多种中药材和饮片,由专业教师担任讲解员,解决学生疑问。
2.6素质教育,融入课堂
每一味中药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教学中可适当结合传说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例如在讲益母草时,可告诉学生:相传,一个女子救了一只黄麂,之后女子临盆,不幸难产,接生婆束手无策,催生药也无效,突然那只黄麂叼来一株香草,女子服下去之后,婴儿呱呱坠地。女子知道了香草的用处,便在家附近种了许多专门给产妇生孩子时服用,并起名叫“益母草”。通过中药相关故事的介绍,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很多中药传说都是德育的好素材,如当归、知母、刘寄奴、人参、厚朴等,在社会医护人员道德素质下滑的今天,利用中药传说进行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十分重要。
3 课外教育[2]
3.1 建立学习兴趣小组
将全班90名学生按照专业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各组每周负责解决一个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学情提出)。组长将结果记录下来,并提前汇总上交,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3.2 创建中药鉴定学学习QQ群
建立中药鉴定学学习QQ群,师生可以在上面发表各自的学习心得、收获、疑惑,全班学生参与其中,这样能方便大家学习讨论,也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
3.3 建立开放中药标本馆制度
周末开放中药标本馆,让感兴趣的学生进入标本馆学习中药材及其饮片鉴别知识,并选配专业教师担任讲解员,帮助学生学习中药材鉴别要点。
3.4开展中药文化周活动
分别于每年5月、11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慧眼识珠辨中药”活动,增大中医药知识普及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由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日常考核只要考勤3次及以上不到者本课程记0分,不予通过。期末考试要求学生随机抽取20种中药材或者饮片在5分钟内写完药名。这样能提高学生对选修课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其认真对待、认真学习。
5 结语
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和感兴趣。只有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课程,才能使其愿意参与教学。通过以上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实施,近几年中药鉴定学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中药鉴定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