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高职护理多学科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9-12-22蒋会慧王媛媛
王 玥,蒋会慧,王媛媛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了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就是要真正做到“产教融合”[1]。现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护理多学科创业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1 高职护理学科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与社会发展脱节
由于医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高职护理的各科教材,无论是基础医学还是临床专科,无论是知识体系还是操作技能,都保留了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规范和要求,更新较慢,近年来虽有修订,但基本维持原版内容[2]。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与现代社会、与临床都有一定的脱节,不符合职业教育精神,更无法真正做到产教相融,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转化率较低。
1.2 教学方法传统,学生主动性较差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单一的讲授法配合多媒体教学,在配合图文的情况下以教师教授为主,由于护理学课程内容较多,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3],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较低,没有突出互动式、参与式教学,也缺乏在课堂教学中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知识教学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
1.3 评价方式单一,“护考通过率”成为唯一的“试金石”
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只有通过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获取执业资格[4],因此,高职护理专业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由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等“量”的指标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虽然这种方法能够较直观地反映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但是却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情感认知、专业认知,也不能体现其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5]。此种评价方式对护理专业实现产教融合并没有真正的指向性,因此,并不利于护理学科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1.4 工学结合不深入,存在形式化倾向
由于受护理专业特殊性等因素的制约,高职护理专业在“工学结合”方面开展得不深入,大多体现在教学中,且临床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也是护理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6];由于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培养的护生毕业后主要是考进医疗单位,因此,在就业、学科创业等方面工学结合非常少,护理多学科的产教融合尤其在创业教学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 护理多学科创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2.1 完善高职护理多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必须贯穿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全过程,引领专业建设改革,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7]。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外,更应该与社会大健康产业密切合作,如各种养老院、养生馆、产后康复中心、急救培训中心等,使社会大健康机构与高职护理专业密切合作,不仅能使那些不愿在医院工作或不能胜任医院工作的护生有新的就业渠道,也能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使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学科定位有更加充分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做医院里的护士”;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充分感受社会大健康产业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创业激情,使护理专业学生对自身就业方向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更加自信。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与医院的产教融合”和“与大健康产业的企业产教融合”,二者并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如“与医院的产教融合”模式能增强护生的专业性学习和危机意识,并使课堂教学能够与临床发展与时俱进;“与大健康产业企业产教融合”模式可以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专业学科知识在社会大健康产业下的应用,以及创业的角度和定位,更早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文化,把“学习就是为了通过护考”这种被动的负担型动力转化为“我为自己的事业和能力学本领”的一种主动的激励型的动力。两种新的培养模式可以相互交叉,齐头并进,能够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制订和调整。
2.2 护理专业多学科多方向找准创业教学的结合点
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通识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之外,还有专业核心课。如基础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等,这些课程与临床专科关系紧密,但又是多学科多种理论的综合学科[8]。每一门护理专业核心课在制定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时,都应与创业教学模式相结合,不仅可有效引导学生走进医院,还可以走进企业、走进社会。如老年护理学可以与养老院以及各类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结合,社区护理学可以与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结合,妇产科护理学与孕前保健、母婴护理、产后康复机构结合,急救护理学与各级红十字会密切合作,并经常参加一些企业、学校的知识讲座等。总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多方向地找准创业教学的结合点,根据产教融合的要求,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案。
2.3 坚持师资的双向流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创业教学模式的师资建设,首先应选择认同创业新理念且有很好的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或企业优秀员工进行双向流动。流动模式分为“由校及企业”和“由企业及校”的模式:一是护理专业可以选聘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校内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灌输;二是学校选择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考察和学习,并在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提升校内护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企业身份的认同。通过教师对企业的调研和学习,实现教师与企业的对接[9]。同时,学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保障教师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双向流动模式有利于校内护理专业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新举措,找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并能将自身在企业学习到的各专科实践技能运用到课堂上,对护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
2.4 产教融合下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
目前,为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大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但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还没有形成行业和企业参与的机制,尤其在医学护理方面产教融合度低,且由于创新创业发挥不充分,导致创业孵化基地的辐射作用并未凸显。因此,将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及第三方企业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使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学生见习、实习的场所,也可作为教科研的基地,使理论指导实践,科研带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