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2019-12-22王宜飞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文/王宜飞,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系
1 中国现阶段伴随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虽然经济的增长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例如:我国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张,每年的CO2 排放量达到10357 万吨,2005 年已经与美国的碳排放量几近相同,预计到2020 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并且在世界各国中屈居第一位。另一方面,在2018 年全国环境行政处罚罚款共计152.8 亿元,同比增长为32%,是2014 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前的4.8 倍。在生态环境部的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市公司不断在环境污染检查中出现“暴雷”,就是这些例子就足以让我们意识到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绝对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2 绿色金融体系快速发展
(1)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仅仅依靠政府的资金难以满足我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国家环保总局、证监会、银保监会的共同作用下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办法。资料显示,在2019 年一季度末,我国的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就达到了9.23 亿元,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仓促业、邮政业、供应业绿色贷款分别不同比例的增长,可以看出中国的绿色金融中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突出,绿色证券与保险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2)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日益完善,同时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中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2015 年开展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高峰论坛,自此开始加快绿色金融的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国际合作,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的绿色投资原则。不难看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发展中国家,都在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危机,绿色“一带一路”的到来对于我国和沿线国家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绿色金融融入“一带一路”可以更好地为发现“绿色证券”、“绿色债券”提供融资融券支持,吸收更多绿色基金。其次,中国对于绿色金融体系中发展较好,领头作用的企业可以为沿线国家提供借鉴意义,以谋求自己发展同时带动世界绿色金融的发展,同样的随意各国绿色金融业人才的培养和能力建设上不可忽视,这将是推动各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储备力量以及后发优势。
(3)面对经济增速的持续攀升,我国在粗放型经济条件下无法满足各行业需求,经济结构的转型势在必行。我国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对接方面的问题不容小觑。为了推出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我国部分地区开发了“猪(畜禽)沼肥贷,长江中上游经济带地区开发了“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面对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的对接我们需要做好的工作仍有很多。
3 绿色金融的发展问题以及对策
3.1 金融机构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
在中国现阶段金融主管部门的绿色金融政策目标还着重于控制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的信贷和实现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对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视程度没有特别显著。在金融理念传播指导和未来人才培育的意识不是特别突出,在国际金融中吸收借鉴他国经验的案例较少,学习的渠道还是相对狭窄。
因此,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加大对金融主管部门的督导和监督,加强学习宣传力度,让绿色金融理念落实到企业的行动中去,逐步制定并且落实激励性政策,政府运用好宏观调控的作用,放宽“绿色信贷” 规模的限制,使商业银行和各个企业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中也可以实现有利可图。
3.2 绿色金融缺乏内外部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面对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和政府的政策指引,一些企业对政府的一些政策存在着表面性、象征性的服从,选择性地公开一些正面的环境信息但是却隐瞒负面信息,造成“洗绿”企业的存在,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某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会被繁重的经营考核和企业追求的经济利益冲淡,正是由于政府以及有关金融部门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造成了绿色金融中的绊脚石。
所以政府以及有关金融部门应该加强监督和防控绿色金融风险,同时要加强内部激励机制,带动企业开展绿色金融的信心和决心,加强监管部门和银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健全信息共享,经营与发展结合起来,真正的让绿色金融体系落实到实处。
3.3 金融机构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准备工作进中进程缓慢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仍以“绿色信贷”作为主要的产品和服务方式,缺乏创新型和前瞻性。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相对匮乏,对于绿色金融这种新型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充满金融、经济、科技等多领域的发展人才,金融机构在这一方面确山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和宣传的力度,导致对于社会上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稀缺,绿色金融有关企业发展缓慢。
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动员鼓励更多的社会投资流入绿色金融领域。积极宣传绿色金融知识,形成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并且在全社会普及环保意识,形成共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