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自贸区金融业开放路径研究

2019-12-21贺群舟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商贸金融业

贺群舟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这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区的正式确立,也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深化改革开放的又一重要成果。海南自由贸易区自建立之初就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与任务,即使摸着石头过河的排头兵,也是总结推广经验的践行者,在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发展上也必将呈现出新视野,做出新贡献,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身先踊跃。

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金融业的开放与发展,金融是血脉,联系着贸易中的各个角落,也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间交往与贸易注入动力。在自贸区的建设中,金融业的开放有着极端的重要性,也有着显著地必要性,但是金融业的开放,除了有地域依托和政策的扶持,以及产业的带动以外,还要结合独特的形式与条件,努力做到更加宽广的适应性,兼顾各方的利益,能够通过金融业的开放惠及更多的产业和人群。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下金融业的开放路径。

一、独立自主的国际化金融业开放原则

海南自由贸易区是在本国的领导下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产物,因此其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本国独立自主地外交原则以及国际化的金融开放途径,并且在两相适应中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贸区金融业开放之路。这也就说明,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业开放不能是故步自封的小范围开放,而是一种在现有政策下的创新性的、灵活性的开放。海南自由贸易区对内可以借鉴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的建设经验,对外可以借鉴欧盟等国际化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方法,兼收并蓄,并且实事求是。

这样一种背景,并不是给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业开放带上双重枷锁,而是在发扬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所迸发出国际化金融业的一种巨大活力,并且这种活力也极具灵活性,包括上层建筑中的政策灵活性以及微观领域的商贸金融的灵活性。所谓上层建筑中政策的灵活性,是指在现有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以自贸区金融业的开放发展为核心,进行全方位的政策配套服务措施,为金融业的落户以及金融的引流和发展服务。并且在这种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发扬我国在改革过程中敢为人先的精神,摸着石头探索适合自贸区金融业开放的最优政策,以良好的政策为基础,为金融业的开放孵化更多的发展脉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所谓微观领域的商贸金融灵活性,是指在金融业的开放发展过程中,现有配套政策下,要能够给予相关金融业一些政策的优惠,同时又能够鼓励商贸金融业在开放发展过程中的合作与合法竞争,支持商贸金融业通过商洽等形式解决微观领域中的问题,给予企业发展充分的自主权,一切为金融业的开放与发展服务。同时,微观领域和宏观领域又不是两相独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一些微观领域无法解决的,宏观范围的上层建筑要及时补位,宏观领域无法细化到位的,要充分发挥微观领域的创新性的主动性。

二、打破金融与商贸的壁垒

金融与商贸之间有着不可斩断的联系,海南自由贸易区金融业的开放与发展离不开商业贸易的开放与发展,同样,商贸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业的良性运转。海南自贸区的金融业开放,要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消除商贸与金融的壁垒,使两者之间的沟壑转为平坦的通途。笔者认为,海南自贸区金融开放与商贸开放的融合可以先从本地产业开始,在本地金融业的示范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金融业的开放与国际化更好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国际金融业的入驻与加入,催促海南自贸区金融业的开放发展。

海南自由贸易区正在着手打造国际化自由贸易港,因此发展离岸贸易对海南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政策条件。而且海南有着带有本地特色的橡胶等资源,这为国际化商业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金融业开放的机遇,现下海南的金融资源和基础不足,不足以应对大型的商贸金融,这既是海南自贸区金融业急需弥补的,也是自贸区金融业开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海南自贸区金融业的开放,应该以此为台阶,加强国际结算、跨境投融资、外汇兑换等方面的健全与发展,完善人民币为本位币的跨境使用与兑换,在不断密切的贸易中推动金融业的开放。

就海南自由贸易区而言,金融开放和商业贸易就如同人的血液与躯体,金融不能开放流动,商业贸易就会不能正常生存,商业贸易不能正常发展,金融也将没有存在的意义。同时,就当前而言,不仅国际化贸易关系着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自贸区内的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也关系着金融的开放。很大程度上,自贸区内产业的发展,是金融开放的一股后劲,产业发展的情况,影响和金融开放过程中的顺畅性。同时,金融开放发展,也能做到反哺产业的发展,只要金融灵动的活跃起来,便能弥补国内需求与资金不足、难融资的短板,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便能在解决时更加容易。由此来看,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与产业发展是一种循环的关系,要想发展一个,必须同时发展另外相关的产业,这也是海南自贸区金融开放的一种思路。

三、依托本国国际化金融资源

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之路,绝不是一条单打独斗的道路,必须要依托本国现有的国际化金融资源,以及本国主导的国际金融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海南自贸区金融开放过程中的招牌。海南自由贸易区作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对外窗口,国家资本以及潜力的状况关键性地影响着国际企业的合作。在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依托本国内的金融企业和银行,一方面他们有着充足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有着丰富的国际资源,对整个自贸区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由本国主导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一带一路”项目等,也是海南自贸区可以依托的资源,这也能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带动自身金融开放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上述本国项目和资源的更好发展。因此可以说,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资源,而且这种政策和资源注定是一场双赢。

另外,海南自由贸易区还可以借助国家的国际地位,组织国际性金融会议、国际性金融活动等,促进自贸区金融的开放。作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窗口,海南自贸区还要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各个要素,在金融开放和商贸开放过程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作为整个自贸区核心的海南,还以承接产业链顶端的落户,把本地资源不足或者成本较高的产业链延伸到相关辐射地区,以自身的发展,起到更好的带动作用。这种辐射和带动本质上来说仍是金融开放过程中的一环,两者之间就是以彼地之充足补本地之不足,最终仍在本地流通,促进金融的循环与流通。

四、健全国际金融合作,促进金融开放

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走出去”和“引进来”,在笔者看来,抛开其他内容,海南自贸区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关键一点是如何进行国际合作。在寻求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海南自贸区要把握好机会,一方面要依托本国承办的各种会议,寻找国际合作方;另一方面,要时刻保持着国际视野,敢于走出国门,在国际的各种会议、活动和商贸活动中,寻找金融合作,更好地进行金融开放。同时,海南自贸区要把握合作的重点,兼顾“走出去”和“引进来”,即出口、进口和落户。但是,在各种以金融开放为核心的合作过程中,海南自贸区也要把握好国家政策,自贸区的关键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紧跟全球化的时代主题,同时要谨记不结盟的外交观念。合作而不结盟的理念,在海南自贸区的金融开放过程中,要从两个层面来说,一方面,上层建筑领域要坚决贯彻不结盟的外交观念,但是在微观的各个企业贸易过程中,可以存在强强结合,更好地促进自贸区金融的开放。

另外,海南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在寻求国际合作的时候,要一视同仁,不能因地域原因而存在歧视,当然,这要抛开中间的政治因素。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推进金融开放,不仅要在自贸区政策上下功夫,一定要熟悉国际间的律法和理念,一切以遵守国际法则为基础,尊重合作方的利益,保护本自贸区内的利益。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恶意的国际金融壁垒,促进自贸区金融更好地开放。同时,自贸区要组织相关人才专门就国际金融法则进行学习,为自贸区内的各个企业提供帮助,这样是配套服务中的应有内容。

海南自贸区的国际金融合作,可以从政府层面进行,也可以以贸易区内企事业单位为主体进行。合作对象可以广泛涉及到各个国家、地区、国际间组织、地区性组织等,并且要培养专门的金融方面的商洽人才,促进国际合作的正常、合规的进行。

五、结论

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是一条社会主义下的,带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开放之路,这条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还是需要海南身体践行的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升华,在升华中推广。海南作为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地位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以海南自由贸易区为窗口,打响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领域中的关键一枪,同时也彰显着我国深化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也是海南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一点,做好金融开放,商业贸易以及其他产业链的发展自然也可以得到上升。无论是从政治领域进行探索还是从商业贸易领域的金融开放探索,其核心都离不开海南本地的配套完善和依托国家的资源和地位,本质上,海南自贸区的金融开放,也是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金融的进一步开放。可以说,海南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开放,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商贸金融业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PYRAMID PAINS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