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羟氯喹、来氟米特联用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对患者机体血脂水平的影响效果
2019-12-20郭久军
郭久军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征包含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且具备反复发作的特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于我院实施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诊治处理的老年患者8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40例。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1:19,年龄均数为(63.23±3.23)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2:18,年龄均数为(64.76±3.76)岁。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运用羟氯喹疗法,给药剂量为200 mg/次,每日两次。观察组运用羟氯喹、来氟米特联合疗法,羟氯喹的给药方式与参照组一致,来氟米特的给药剂量为10 mg/次,每日一次。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的诊治结局。
(1)记录、对比两组的诊治有效性。显效: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临床表征彻底性消退,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相较于诊治前,关节功能的改善幅度高于40%;无效: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并无明显的变化迹象,甚至趋于严重化,相较于诊治前,关节功能的改善幅度不超过40%[2]。
(2)记录、对比两组的血脂水平。血脂水平: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对全部入选人员实施静脉采血处理,采血时间为清晨。对血液样本实施离心处理,取上清液,并将血清置于零下20℃的环境中进行低温保存。借助生化分析仪来完成血脂水平的检测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接受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诊治有效性对照
参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为17例、15例、8例,对应的占比分别为42.50%、37.50%、20.00%,即临床诊治有效性为80.00%;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为21例、17例、2例,对应的占比分别为52.50%、42.50%、5.00%,即临床诊治有效性为95.00%。可见,接受诊治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超出15.00%(P<0.05)。
2.2 两组的血脂水平对照
表1 两组的血脂水平对照(±s)
表1 两组的血脂水平对照(±s)
注:与参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胆固醇(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参照组(n=40) 5.77±1.56 1.26±0.43 3.17±1.26 1.58±1.01观察组(n=40) 4.97±1.33 1.39±0.36 2.28±0.78 1.41±0.86
3 讨 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是一种以全身性病变为主要表征的全身性慢性病症,同时也属于非特异性炎症的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有研究指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常伴随明显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等现象,而C反应蛋白属于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高危因素[3]。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可知,接受诊治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超出15.00%,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
综上所述,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羟氯喹、来氟米特联合疗法进行治疗,诊治结局甚佳,对患者临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临床应用价值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