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誉减值会计处理研究

2019-12-20

新营销 2019年8期
关键词:现行商誉公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

一、引言

2018年11月16日,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把商誉又一次推到风口浪尖。近年来,在全球并购浪潮的席卷下,我国企业也兴起了并购狂潮,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提高业绩和自身价值,采取了并购的方法。还有一些企业,在公司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或者业务内容过于单一,冲动并购流行企业,造成了巨额商誉减值问题。

二、商誉的含义

商誉本质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是“三元论”。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商誉作为资产类科目进行核算,单独列示在企业的合并报表中,每年都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一)商誉的产生

商誉一般被称为企业总资产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商誉也许通过自身的经营,如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品质、良好的品牌,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收益,但不能计入企业的账面价值,即商誉只能通过评估或交易来估计。商誉也可能是通过兼并产生的,即可以记入企业账户。如果不在同一控制下,企业以公允市场价值15万元、公允市场价值10万元购入企业全部股权,5万元的差额为商誉,应计入买方账户,并反映在买方报告中。

(二)商誉减值的影响

商誉减值首先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相当于原始投资成果的折现。收购目标业绩达不到预期,大家都不愿这种事情发生,一般会尽量完成,至少在业绩承诺期后三年内完成。如果三年承诺期过去,并购重组出现业绩问题的概率较大,那么上市公司将受到更大的拖累。进而影响到公司稳定。

三、商誉集中减值的原因

如此多上次公司在2018年都产生了商誉减值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一)企业的盲目并购

据统计,2015年A股市场共发生并购1 000多起,涉及金额1.4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77%,创历史新高。到2015年9月,商誉占非金融企业净资产的比重达到3%。中小企业和创业板非金融企业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分别达到7%和14%,远远超过主板非金融企业。这是由于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估值高、积极性高,这也意味着,如果收购目标的业绩承诺无法兑现,中小企业和创业板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

(二)业绩承诺过高

业绩承诺通常是企业定价的基础,因此在收购时,许多被并购企业为了提高自身利益,做出过高的业绩承诺,导致无法在承诺期内实现。正是被收购方的业绩承诺随着上市公司商誉的增长而增长,业绩承诺无法兑现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之前的并购而遭受商誉抵扣。由于并购标的不能履行利润承诺,商誉减值的情况越来越多。可以预料,在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将是普遍存在的。

四、商誉减值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统一的规定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企业至少在年末才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都要进行商业信息披露,但是减值测试方法和减值比例在现行会计准则中没有具体的规定。

在出现商誉减值现象时,公司无法判断是在发生时就计提减值还是到资产负债表日、经测试后再做处理。由于现行准则有关规定不明确,一些企业在年报中耍手段,如将巨额的商誉减值集中在某一年,又将业绩承诺赔偿款调到下一年,以此平衡财务报表,营造利润上升的虚像来骗取投资人。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商誉信息的披露并没有具体的规定,造成在此方面公司缺少一致的做法,对于和商誉有关的信息缺少判断依据,大部分依据管理层的个人想法来评判,极可能会有管理层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隐匿消息的现象,导致年报的准确度不高。

在深大通和冉十科技关于商誉减值的内斗中,双方各执一词。冉十科技不认可7.83亿天价商誉减值,而深大通坚持要计提这笔商誉减值。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就是在现行会计准则内容中,减值测试方法和减值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判断不清

商誉的本质是非常抽象的,不能给出具体的表述。商誉一旦发生减值,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这意味着商誉的减值需要谨慎、准确。但是,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商誉的减值不一定是永久性的,应当是可逆的。这违反了会计准则。

深大通和冉十科技的管理层对商誉减值这件事运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段,所以就造成了不同的处理结果,因为他们的职业判断不清导致了现在的矛盾。

(三)测算方法不明确

在商誉后续计量发展史上,最大的革新是由摊销法变为减值测试法。但是减值测试法中需要多次运用公允价值,而公允价值的取得过程中,存在很多假设性条件,主观性影响较强,没有明文规定的方法,公司可以利用此漏洞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也提到了商誉的减值问题。由于测量方法的不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只能出具保留意见。

五、思考与建议

商誉减值行为存在极端性,它自身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可能会影响决策有用性。上市公司在收购企业时,可能会高估并购估值,对被并购方的价值预测过分乐观,这时就会有隐藏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今并购浪潮的席卷下,上市公司更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为了改善商誉减值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加强公司内部监管及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需要强化管理层的建设,管理层是在公司日常活动中进行决策的,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促进和监督的作用。当前国内的管理层建设还不是特别完善,通常存在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可以采取类似听证会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决策的透明度。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在整个会计实务中,职业判断是从始至终的。在日常活动中,企业可以采取拓展业务能力和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办法,这样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和实务操作水平。

(二)强化估值技术及操作性规范的指导力度

现行会计准则以可收回金额作为商业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要求与之相关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我国落后发达国家,获取准确公允价值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成立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严格的评估。加强对标准操作规范的指导。现行会计准则对资产组没有明确的划分。资产分配时有太多的工作,实际操作起来没有表面的容易,主观性较强。可以采用报告单元作为商誉资产减值确认单元。

(三)扩大商誉相关非财务信息披露

公司内部员工与外部人员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扩大信息披露可以适当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行会计准则允许一定的误差,这样的规定没有强制性,从而加大了公司的自主选择空间,容易导致数据不真实。我国商誉后续变化没有明文规定,不利于外部人员发现潜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规定要求披露减值的原因和相关情况。不但可以增强公司决策的说服力、评估结果的透明度、真实度,而且有利于监管部门发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纠纷。

(四)构建会计职业判断差异协调机制

这种协调机制是在专业判断体系的指导下,帮助会计人员有效地解决纠纷,得出统一、令人信服的结论。首先,可以建立一个类似证监会的机构,赋予其决策与控制的权利;其次,在争议发生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讨论,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直播讨论,结合多方意见得出结论;最后,在网上公布协调方案最终的实施情况。

猜你喜欢

现行商誉公允
抓现行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研究
浅谈我国现行的房产税
在商誉泡沫中寻找投资机会
吴通控股:商誉减值情况会在年报详细披露
被抓了现行
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我国部分商誉与国际完全商誉的会计处理比较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