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起点接轨长三角一体化的分析与启示
——以苏州工业园为例
2019-12-20
(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6)
一、研究背景
近期,中央正式颁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国家层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深入研究对接《规划纲要》的主攻方向和思路举措,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未来重要示范区,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又一次来到了机遇和发展的关口。在同时拥有长三角腹地广阔的市场和承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双重红利下,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政策、积极主动承担重大项目和试点政策,园区的很多新做法与新思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
二、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一)功能融合
为了支持与服务“一带一路”境外投资的方向和长三角一体化的主题,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在苏州正式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政策,立足于更高的层面“走出去”。在这个重大的战略探索中,将率先形成“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格局,达到高水平的开放程度。目前,投资促进中心已顺利开展多个国内国外项目,包括印度尼西亚与缅甸的合作园区,服务扬州亚威集团、中方集团等企业完成海外并购、开发项目等。
(二)优势互补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园区联盟是长三角地区七十多个产业园区,以资源共享、互补优势、抱团发展的共同诉求。苏州工业园区主动承担科创走廊理事单位,将为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充分的活力。虽然一些具体工作计划还在讨论中,但有几个点已经基本明确。一是G60与投资中心签署协议,利用投资中心为G60地区企业对外投资或海外并购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咨询、审批。二是G60与园区的培训管理中心签订协议,搭建平台,对接长三角,对九大城市的公务人员和重点企业的人员提供系统化与专业的培训课程。三是举办各类海外投资或者技术对接的会议与论坛,让企业更好地了解对外投资的法规和境外的营商环境等。四是开放科创平台。通过与G60城市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即最大化地利用好园区已有的资源,也避免技术的重复开发与浪费。
(三)互联互通
两个重大项目,一个是直通上海与宁波港的吴淞江码头,另一个是空运直通港,依托于物流公司,将使上海浦东的货运服务直接前移到园区。“走出去”,嘉善合作园区便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苏滁的产业园区,因为基础做得好,安徽便把它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国际上,除了与印度尼西亚、缅甸合作开发的产业园区外,园区的企业中方集团顺利在东南亚地区开展几个能源项目,未来前景乐观。产业类,苏虞医药产业园,鉴于园区内土地资源紧缺,成立了一个产业化转化基地。
从工业园区的项目建设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未来的重大项目建设而言,项目建设不仅仅停留在实体化的项目中。尤其是在园区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遇到瓶颈的情况下,未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在注重实体化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利用好虚拟资源、信息资源,着眼于整个区域内资源的互联互通。
三、相关启示
(一)进一步发展飞地经济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各方面成就斐然。但是现在也面临着空间不足、成本高等问题,园区成功孵化出的企业面临着进一步扩大化和产业化的难题。有项目的地方没土地,有土地的地方没项目。这样的现实让土地必须“飞”起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整批输出项目,欠发达地区提供土地,双方合作开发,共享园区的税收、GDP等。进一步发展飞地经济,苏州可以实现创新制度保障。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在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等方面的对接,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项目引进和运营管理中的问题。拓展三次产业“飞地经济”模式,展现出自身的特色。充分利用园区剩余土地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补链、强链、扩链招商。积极做好要素和服务保障。主动开展银政、银企合作,通过争取上级投资、银行贷款,激活民间金融资本,突破和解决企业融资瓶颈。
(二)建立新型苏沪关系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上海要起龙头带头作用,其他各地需各扬其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园区成功搭建的上海外资企业总部与园区本地企业的对接平台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通过对接平台,一方面,园区的科技型企业可以找到相匹配的大公司;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上海的带动作用并同时促进园区对外招商引资。通过研究世界其他地方城市群,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无不是该地区集交通、通信、金融、人才为一体,同时也是该地区进入国际市场最为便利的接口。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坐落着紧密横向与纵向产业链条。通过这种产业关联,刺激对土地资源有强烈需求的制造业和仓储业,从核心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繁星般簇拥在核心城市周围,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经济都市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中将苏常锡作为上海大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所有的世界级城市群都有一个核心,长三角的核心就是上海。苏州可以不必搞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可以利用上海的门户和地理枢纽来聚集全球的创新资源。以前上海的定位是国际化、一东一西两翼齐飞,两扇门。现在一体化的定位是补了其中的一个翼,即向西,这个向西便给了苏州机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苏州成功对接上海、建立新型苏沪关系的重要契机。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里,融洽上海和苏州的双核地区模式,优化自身市场环境,提高地区商业便利度,加强上海与苏州产业链关联度,以此来拉动苏州将近四万亿元的工业产值。
(三)打造长三角创新新高地。
现阶段同国内先进创新型城市相比,苏州的创新能力稍显不足。比如,深圳的产业结构中主要依靠第三产业,虽然缺乏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但深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瞄准市场需求,科技转化率很高,转化速度也很快。深圳拥有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大的两家国内企业——华为和中兴,同时深圳更是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的城市。苏州在打造长三角创新新高地时,可以实现的作为有打造新的城市品牌,吸引更多资源要素的聚集。与北上广深相比,苏州给人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小桥流水的园林名片,城市品牌还需强化。加快产业集群的实现,加强自主品牌创新。要有世界一流的企业跻身于世界品牌的行列;加强原始创新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通过自主创新,鼓励颠覆式的创新,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才能形成国际竞争力;加大对促进民生高质量生活的产业的重视和扶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过去的“生产型经济”转到“消费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