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提升路径
2019-12-19赵晓兰
赵晓兰
【摘 要】本文分析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中多元价值取向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认同度、新媒体冲击大学生意识形态鉴别力、网络环境增加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程度等问题,提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提升路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导权,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处置能力;提升线上传播,线下接驳持续深化思想引领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提升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105-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认同感的思想引领、行为引领、组织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此,新时代必须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将其作为一项核心职业能力来培养。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一)新时代维护高校与社会安稳的现实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更是给每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要求。而境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频繁对大学生进行“糖衣炮弹”式的价值观渗透,意识形态斗争变得更加隐蔽、复杂、严峻。在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高校必须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五个认同”与“三个离不开”意识,自觉抵制敌对分裂势力的渗透,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忠实践行者。探索一套适应当代青年群体特点、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思想教育模式与方法,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以人化人,是辅导员肩负的重大使命与责任。辅导员只有具备强大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才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二)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民族复兴的保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对青年的希望做结尾,可见青年一代所担当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责任的重量。党和国家对青年学子的期待要求,是辅导员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大学生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如何用更多样化、更具实效性的教育途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更“接地气”的方式开展更“走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值得辅导员一直思考,立足岗位,扎根本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和知识储备,做好思想引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新时代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能最大限度凝聚民心,鼓舞士氣,坚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应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一体化协同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凝心聚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引导青年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在西方思想的影响和各种社会问题的碰撞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只有凝聚民心,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大学生将青春理想融入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多元价值取向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认同度
当今时代是青年一代面对价值多样化、各种思潮并存的复杂形势的时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高校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各种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稍有疏忽,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地位就会丧失,青年学生人生第一颗“扣子”也会扣错。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期,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的塑造和影响是长久的,这其实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过程,研究新的社会现实导致人们的思想特点变化,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增加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冲击大学生意识形态鉴别力
新媒体的兴起使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更为迅速,4G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手机微信、微博、QQ等方式发表言论,分享信息。微博与手机的结合使得网络舆情可以“随地随时”发生。同时,手机等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使信息传播发展速度更快,使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更为复杂。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前形势瞬息万变,辅导员的学习永远在路上,必须及时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常态,掌握新媒体技术,从而找准定位,有所作为,担起责任。
(三)网络环境增加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程度
网络的“双刃剑”效应既给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主体角色的虚拟性、信息搜寻的无限性、发布信息的交互性、形成舆论的引导性、归纳信息的机械性、意识形态的跨越性、超越管理的穿透性等特点。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环境,辅导员要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中,转化为青年人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筑牢第一道防线,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目前,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迅速崛起,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个自己的平台,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将没有平台,失去阵地。因此,构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育人新阵地成为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要求。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1.提升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学习的能力。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及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高校辅导员要强化政治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从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做起,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好线上线下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努力做成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细心领会、认真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饱含“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着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方法论:立足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统一,把握住历史方位和国际方位,直面现实挑战和真实矛盾,满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辅导员从中汲取前行的强动力和工作的大智慧。
2.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论断,高高举起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当作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带领广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辅导员要顺应新形势,直面新问题,研究工作对象的代际特征与现实诉求,注重工作方法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突破,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好中国故事。
3.提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的能力。创新培育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对标。青年思想特点的多样化导致排斥单调、集中灌输式、运动式教育,渗透性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辅导员应善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引导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中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
(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网络舆论引导主导权,提高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处置能力
1.弘扬正气,加强网上舆论引导。遵循互联网传播的客观规律,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导权,积极营造健康正面的舆论氛围,是辅导员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条件。辅导员要善于运用各种网络工具和网络技术,使网络成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渠道,关注学生的微信、微博、QQ等,了解网络热点问题,及时应对,澄清事实,答疑解惑。善于正面引导学生,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大学生主动辨别与防御错误信息。善于就社会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及时发表导向性的言论,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正确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通过经常参加网络思想教育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参与问题讨论,有效解决网络突发事件,积累网络教育工作经验,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和水平。
2.寓教于乐,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寻找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点,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组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个性心理特征开展教育引导,辅导员要善于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角色的隐蔽性,了解掌握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思想,精心安排,找准结合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网络形式完美结合,运用网络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
努力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把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和旗帜“亮起来”;以学生成長成才为牵引,让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立起来”;以新理念新技术为支撑,使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活起来”。通过丰富的网络文化作品来丰富德育资源,运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创建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释放网络育人功效。
3.防微杜渐,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把控能力。辅导员要善于用“导”的理念来把控网络舆情的导向,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首先,辅导员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网络舆情的收集和监控工作,辅导员在校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候要加强关注网上学生的舆情,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学生在网上形成的“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分析,做到能及时把控舆情动向,协助学校做好预警工作。其次,配合学校做好网络舆情的响应和引导工作,主动与学生进行网上网下互动交流,根据事态发展及时对网上舆论加以进一步的引导,促进网络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最后,做好网络舆情的善后、总结工作。
(三) 提升线上传播,线下接驳持续深化思想引领的能力
1.线上线下互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利用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努力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防范与治理相结合的双向多维度教育模式。在网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认同感的引领。在网下发挥教育和干预作用,培养行为规范,从开展好第二课堂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做起,通过主题班会、志愿活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如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体现,辅导员应指导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活动,努力成为当代乐于助人的“新雷锋”。指导学生努力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置身其中的莘莘学子所发挥的作用是持久和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深深植根于底蕴丰厚的校园文化土壤,辅导员应依托校园文化的优势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活泼地开展。如“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文化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理性精神、追求道德价值、义利观等能够帮助创新创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因此需要辅导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文化构建中,引导青年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
辅导员要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生的内心,使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达成共识而紧紧团结在一起,努力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手段优势有效融合,形成辅导员与大学生、专业老师与辅导员、学校与家庭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协同合力与长效机制,从而切实提高高校宣传阵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善用不同的网络载体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基于不同网络应用技术的网络载体有着不同的信息传播特性,辅导员要利用不同的网络载体开展教育引导。例如,在一些重大会议召开、重大活动开展、重大政策出台时,辅导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适时推出丰富多彩的专题、专栏,推出网络直播和视频,上传理论读物的电子版和网络版等。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和思想认识上的热点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社交网站等主动设置议题,开展网络讨论,在讨论中适时发帖,阐明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引导教育,辅导员可以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利用微信和QQ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回应和引导学生行为。
辅导员要熟练掌握新媒体,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占领网络阵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互联网优势建设德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使意识形态教育更加直观鲜明、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如在易班平台上建设班级平台,设立学生感兴趣的精品板块和栏目,线上开设精品栏目,线下开展精品活动,提升学生用户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用户体验和用户黏度,发挥校园文化品牌的示范效应,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建成学生“爱进、爱看、看了信、信了服、服了跟党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工作并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反复强调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并一刻也不能放松。高校辅导员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贯穿到育人的全过程,带领广大学生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青春的摆渡人,方能不负党中央对辅导员这支队伍“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高度评价和嘱托。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课题“广西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2017SZ056);2018年北海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精准扶贫视阈下广西高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及其实效性研究”(2018YJY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晓兰(1980— ),女,广西钦州人,北海职业学院讲师。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