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控制测量课程建设
2019-12-19赵凤阳魏玉业
赵凤阳 魏玉业
【摘 要】本文分析当前控制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布局不够合理、教学中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考核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从构建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接的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实施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创建过程化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控制测量课程建设,并总结课程建设成效。
【关键词】高职 控制测量 课程建设 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C-0053-0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测绘行业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开发和普及使用,控制测量课程原来的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理念强调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以测绘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为标准,以行业技术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为要求,结合控制测量课程教学内容,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实施原则的高职教学体系。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课程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控制测量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本文拟以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高职控制测量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一、当前控制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测量是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已经根据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但是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内容布局不够合理。现出版的绝大部分控制测量教材还是采用传统的章节编写,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分布在不同的几个章节中,不能体现出真实工作环境中工作任务的完整性。例如高程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在不同的章节讲述,学生很难学习、理解整个作业的完整过程。此外,现出版的大部分教材中还保留了很多在一线生产单位已经不使用或很少涉及的内容。例如部分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检校方法、测量原理等内容。课本内容与一线生产单位脱节,给“老师教、学生学”带来很多不便的同时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学生就业后,生产单位需要对学生进行二次培训,学生也还需要进行二次学习。对此,教学内容必须重新整合以适应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二)教学中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进行课程建设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控制测量课程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在课堂中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师较多的讲授也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模式必須更新以适应高职学生较强形象思维的特点。
(三)考核方法过于单一。课程建设前,控制测量课程的考核模式是平时成绩+期末试卷成绩。按学校文件规定,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依据课堂考勤和作业,期末试卷也是采用传统的题目进行考核,整个考核结果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控制测量课程建设
针对当前控制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发与建设。
(一)构建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接的课程内容框架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测绘领域的相关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课程组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以工作过程中各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为依据重新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依据企业对岗位能力职责的解析,将实际工作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工作环节转换成学习情境,将控制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为3个相互独立的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又分为5个相似的工作任务,最终形成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接的课程内容框架体系。
具体来说,将控制测量课程内容重构为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和GNSS控制测量3个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又分为技术设计、仪器检校、外业观测、数据概算及数据平差等5个子任务。每个项目的5个子任务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与一线生产单位的工作过程一致,逻辑性强,学生学习完成子任务之后,基本上熟悉了每个项目的完整作业流程。对每项子任务的具体教学内容也重新进行选择,删除了一些已经淘汰的技术和设备相关内容,对于已在地形测量和测量平差等课程中学过的内容不再重复编写。
重构教学内容的目的在于强调比较学习,使学生在教学化工作过程中得到多次相似的训练,在训练中学习不同的知识内容,学会思考及解决问题,实现能力的培养。第一个工作过程是高程控制测量,对这项任务详细讲、大量练,让学生跟着老师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工作。通过本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工作的流程。第二个工作过程是平面控制测量,老师适当讲、适量指导,还请学生与老师一起讲,师生一起完成本工作。学生通过本过程的“助学”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理解工作的思路。第三个工作过程是GNSS控制测量,老师少讲、不讲,请学生分组讲,学生自己完成本过程,老师只点评。学生通过本过程的“自学”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理解工作的细节。通过3个工作过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概念、在“做”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在“做”的过程中完成提高。
(二)实施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完成之后,也就是在解决“教什么”问题后就要关注“如何教”的问题。课程组按照课程改革的内容框架,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教材编写的总体思想,加入实际工程案例,编写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色教材。通过学校的教学资源平台,开发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课件,制作仿真操作软件、教学动画和微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学生网上自学自测学习包等网上学习资源。
在开展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针对每个工作过程又分为技术设计、仪器检校、外业观测、数据概算及数据平差5个子任务,都以学生完成具体控制测量工作任务为目的。除第一个工作过程的5个子任务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外,后面两个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教师都利用课程网络平台或课程APP发放引导学习文件、下达任务书,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工作任务。老师给出任务之后,由学生先自行学习相关内容、收集资料并制订工作计划,并照此具体实施。在自学、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由教师引导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技术设计时由学生小组商讨完成,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由老师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再完成。在具体的外业工作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每名学生轮流、独立地完成一个观测环节,在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共同思考解决。完成任务后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的主持者、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按照课程教学计划,3个工作过程都学习结束后,有一个集中实习环节。实习的具体内容包括GNSS控制测量、二等水准测量和一级导线测量三个内容。学生按照课堂学习的知识设计、实施每项工作,具体到作业过程中的仪器、人员安排、工作进度调整、作业时间确定等技术、技能。集中实习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的一次集中应用,既检验了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辛苦的工作也锻炼和塑造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也了解到哪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下一轮的授课过程中着重讲授、强调这些内容,从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过程化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控制测量课程实践性较强,每项子任务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仪器或动笔计算或运用计算机才能完成。因此,课程考核按学习任务分别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课程的知识点通过期末的集中考核进行评价,集中考核的内容也不再是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而是改成项目分析设计,考核学生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的掌握程度。集中考核的权重设置为0.3,剩下的0.7则是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该课程的态度,其中技能考核的权重为0.5,学生的学习态度权重为0.2。
技能考核分散在每个工作过程中,在每项子任务结束之后进行。例如高程控制测量教学,分别在控制网技术设计、仪器检校、外业观测、数据概算及數据平差5个子任务教学结束时对相应的技能进行考核。
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和课后总结(自我点评)。考核学生在每个子任务前、中、后3个阶段的表现,每个工作过程考核15次。根据整个课程共计45次的考核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态度。
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体到每项任务的每个知识点、技能点,集中考核全面、分散考核及时,这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复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继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课程建设中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项目,构建了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过程性考核评价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由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将知识、技能分解成任务,由学生自己思考解决,教师只做引导,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到企业走访,学习先进的测量技术及测量仪器的使用,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到各高校调研,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适合工程测量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制作课件、动画以及使用各种APP,提高了自己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手把手、放开手、甩开手”的渐进过程,有目的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并逐步获得迁移的职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结构逻辑[J].教育与职业,2017(13)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3]邓传军,赵凤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矿山测量》课程开发[J].科技资讯,2014(23)
[4]李春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措施[J].科研课题,2017(11)
[5]赵俊岭.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6]杨国清.控制测量学[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7]牛志宏,陈传胜.控制测量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校级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项目“《控制测量》课程改革”(2015KGB09)
【作者简介】赵凤阳(1981— ),男,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工程师,注册测绘师,硕士。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