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肺平哮汤辅助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白三烯及血小板激活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9-12-18高彩彩杨艳萍
杨 青,屈 芳,高彩彩,杨艳萍
1.长安医院儿科(西安 710016);2.西安市第三医院儿科(西安 710018)
支气管哮喘发病后多表现为咳嗽、胸闷、喘息以及气急等症状,其发病多由炎症因子如白三烯以及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介导,为可逆特性炎性气道疾病,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其发病机理,仅认为气道高反应性与气道炎症反应关系密切[1]。西医治疗主要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将其作用于患者气道中,治疗快速有效,但是长期应用容易使患者出现血糖升高、口干以及声音嘶哑等问题[2]。中医认为哮喘发病由积痰困于肺部,加之困倦、外邪以及饮食失当致使气道孪急、气瘀痰滞,遂发为哮喘,采用中医方式治疗哮喘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3]。本研究中对我院采用通肺平哮汤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通肺平哮汤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内我院收治10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相关资料,依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西医组(n=46)与中西医组(n=57)。纳入标准:病情诊断分别依据对应中西医诊断标准[4-5];低于12岁患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相关症状;轻度与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中度以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并发呼吸衰竭或者肺心病患儿;因为结核、肿瘤等其他原因所致喘息患者;患儿重要器官如肝脏与肾脏等患病;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相关资料不全。西医组患者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1~12岁,平均(6.83±2.51)岁;病情分度情况中轻度与中度31例和15例;急性发作病程1~6d,平均(3.51±0.96)d。中西医组患者中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1~12岁,平均(6.61±2.44)岁;病情分度情况中轻度与中度40例和17例;急性发作病程1~6d,平均(3.74±0.8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组:患者予以西医方式治疗,患者以800μg/次剂量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国药准字 H20030987,规格:0.1mg×200揿),频率为2次/d。
2.2 中西医组:患者在西医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肺平哮汤治疗,汤剂配方:葶苈子30 g,大枣15 g,姜黄、蝉蜕、僵蚕各12 g,大黄10 g,每天一剂用水煎开,温度适中情况下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估。
3 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治疗安全性。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4(IL-4)、白三烯(LT)、干扰素-γ(INF-γ)以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交由专业检测人员测定。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以上指标均在患儿治疗前后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
中医证候积分[6]:依据症状严重情况分别对患儿哮鸣音、咳嗽、喘息、胸膈满闷以及咯痰等症状进行评分,其中0分、2分、4分以及6分分别表示无相关症状、偶有症状或者症状情况较轻、症状间断发生且较重、症状不断出现且十分严重。证候积分总分为各种症状分数之和。疗效[6]:应用证候积分治疗指数以及相关症状改善予以评估。病情控制:各种症状全部消失,治疗指数达到95%以上;好转:各种症状明显减轻,治疗指数处于70%~94%范围;有效:症状部分缓解,治疗指数处于30%~69%范围;无效:各种症状无任何改善,治疗指数低于29%。总有效率=1-无效率,治疗指数=(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总分×100%。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处理与分析软件SPSS20.0处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肺功能指标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并归为计量资料,差异对比应用t检验,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表示为[例(%)]形式且归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差异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哮鸣音、咳嗽、喘息、胸膈满闷以及咯痰等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上述积分显著低于单纯西医组患者(P<0.05),见表1。
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优于单纯西医组78.2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见表2。
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IL-4、LT以及PA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NF-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单纯西医组患者(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单纯西医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FVC、PEF、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FVC、PEF、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组(P<0.05),见表4。
5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中西医组与单纯西医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12.50%,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χ2=4.445,P>0.05),见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单纯西医组比较,#P<0.05
表5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例(%)]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是依据患者发病后症状予以划分,处于此发作期患者症状发作严重,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大。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虽然效果迅速,但是其治疗存在不良反应以及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问题,其治疗效果令人不甚满意[7]。将中医引入哮喘治疗旨在巩固治疗效果同时减轻西医治疗所致不良反应,方春仙等[8]研究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布地奈德与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过程中布地奈德用量减少,患者相关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单用布地奈德,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其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中西医方式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支气管哮喘中医归为“哮病”范围,患者痰饮内潜,遇感遂出,痰气滞于气道,肺气宣泄失衡遂发为“哮病”,其病因在于痰,发病实质为患者身体脏腑阴阳失衡,脾、肺以及脏腑津液运化失常,反复发作,久治不愈[9]。哮病发病实质为正虚邪实,发病由邪实所致,未发则以正虚为要,遂其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采用益肾补肺之法,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0]。本研究中西医组哮鸣音、咳嗽、喘息、胸膈满闷以及咯痰等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总积分显著低于单纯西医组患者,并以症候积分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组,提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过程中采用西医辅以通肺平喘汤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哮喘相关症状,提高哮喘治疗效果。方中包含葶苈子、大枣、姜黄、蝉蜕、僵蚕、大黄,其中葶苈子为君药,姜黄与大黄均为臣药,其余中药为佐药。君药泄肺消水,祛肿平喘,用其性寒之效泄肺腑之痰火水饮;臣药姜黄可入血气,有行气活血之效;大黄可作用与脾、肝以及胃部等诸多脏腑,去积泻火,凉血泻下,祛瘀清热,顺涤肠胃,通腑降浊,可破痰阻。佐药蝉蜕可以利咽散热,开音祛风,补肺辽哑;僵蚕有化痰定风,止痉散热之效;大枣性温,可缓葶苈子之效,同时又有宁气益脾之功。君药、臣药以及佐药共用,一同发挥通肺平喘,补气健脾之效,标本兼治驱邪固本,同时本研究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加用通肺平喘汤后患者不良反应并未增加,显示加用中药治疗安全性较好。
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黏膜由于炎症反应出现充血以及平滑肌痉挛,肺组织结构正常,但是会出现阻塞性通气障碍,此时患者换气功能未受影响,同时障碍显示为可逆性,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导致气道重塑,此时通气障碍不可逆,肺部出现弥散功能异常以及肺泡损伤[11]。本研究中治疗后中西医组FVC、PEF、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组,提示中西医组患者肺部功能障碍治疗后缓解情况优于单纯西医组患者,与朱唯芳等[12]研究结论相符。各种炎症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以及病情进展过程中作用重大,对哮喘患者治疗过程即对患者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治疗后中西医组IL-4、LT以及PAF水平显著降低,INF-γ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西医组患者,提示治疗后中西医组对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异常状态调控作用更显著。IL-4与INF-γ可介导Th1/Th2细胞免疫作用,Th1/Th2细胞比值下降是导致哮喘发生的重要原因;LT以及PAF则是气道反应过程中重要炎症因子物质,其作用导致支气管气道狭窄,黏膜水肿等情况发生[13-15]。中西医组患者加用通肺平喘汤治疗,汤药中多种物质如葶苈子、姜黄、大黄、僵蚕等提取物质均具有抗菌抗炎作用,这些中药在患者体内发挥抗炎作用,一同调节患者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通肺平喘汤辅助治疗可明显缓解患儿哮喘相关症状,减轻患者肺功能障碍,并调节相关炎症因子如LT以及PAF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