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为例,构建关于政治认同的教学实践
2019-12-18刘烨
刘烨
(陕西省西安市庆华中学一级教师,陕西 西安 710025)
政治认同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摆在每一位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践问题。
笔者作为思政学科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布置小论文,开展主题演讲。
政治认同是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首要素养,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应培养什么政治立场的接班人问题。学生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我们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我们的政府是否认同,关系到学生将来为谁服务的问题。而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紧靠传统的讲授灌输,甚至说教,让学生很难感兴趣,也很难从思想深处认同。在《政治生活》第一课中,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中,首要的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我们开展了“台湾为什么不能从祖国分裂”的课堂演讲活动。同学们在课下做了大量工作,搜集资料,采访有关台湾民主人士,然后写出详实的小论文即演讲稿。小论文从台湾的历史发展、台湾的地缘位置、台湾在亚太的地位,台湾的分裂会给祖国大陆带来的危害,以及台湾回归祖国的愿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在演讲会上,学生们激情四射,在交流互动中深刻认识到台湾统一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将要用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统一,要勇敢地同台独分裂势力作斗争,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样的演讲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完全由学生来主持,教师从中引导,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同学们在演讲中,在参与中,深刻的认同了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政治义务所在。
二、深化课堂主题,开展座谈会。
众所周知,2018年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千年思想家,同时结合《政治生活》部分,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内容,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个深入了解,从而认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进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此,我们思政课堂开展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追问马克思》的为期一周的主题活动,带着这些问题“马克思是谁?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哪些?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学生们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活动,并通过板报、手抄报、以及视频、PPT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这些展示、交流活动,学生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理解和认同,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强大的思想武器。通过这个活动,拉近了伟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对于革命导师有了更多的了解、认同、敬仰,学生们在调研中,锻炼了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辩证思维的能力,锻炼了演讲能力,扩展了知识面,增强了自信心,使得学生们对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的认同。
三、构建贴近生活的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
在《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课中,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并积极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如果紧依靠教材上所设置的一位县长、一位县公安局长、某市政府的例子,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感觉这些离自己太远,甚至和自己毫无关系,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针对此,笔者设计了本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行的“三场革命”的教学情境,从新上任的市长王永康推行的“烟头革命”、“行政效能革命”、“厕所革命”说开,让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讲解,然后探究这些革命给我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体现了我们政府什么样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学生们课下积极收集资料,由于市政府发起的这三场革命,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因次,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也很感兴趣,本市的变化学生们是感同身受,在感同身受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学生纷纷表示,要为建设美好家园而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到本市的建设中去,为本市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关于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布置学生就某一观点写小论文,或者是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都会很收到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