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中国内陆省份经济转型的影响
2019-12-18唐嘉琪
□ 唐嘉琪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其发展速度尤为惊人。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1978-2014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8%。在2010年,中国更是在经济总量上第一次超越日本,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也于同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6.7%,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的第一次连续7年下滑。而在201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升,达到了6.9%,经济增长有稳中求好的趋势。那么,中国是如何在“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的背景之下维持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并继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呢?实践告诉我们,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必要趋势,而我们也要努力通过对外开放上的主动来争取经济发展上的主动与国际竞争上的主动。因此,了解中国对外贸易体制与开放倡议毫无疑问是认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理想途径之一。从中国商务部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实现新高,超出美国2500亿美元并跻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位置。而过去几十年来,对外开放倡议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影响,2013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无疑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
在已有的开放性政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中,大多研究对象及视角较为局限,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对其进行的相关研究的却更是少之又少。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天然的“自然实验”的框架之下,采取双重差分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一带一路”这一开放倡议对中国沿线内陆省份经济转型的影响。同时,通过本研究,也希望能够为中国对外开放以及经济政策的设计方面提供理论上和经验上的参考与借鉴。
二、文献综述
当前,对于经济转型的评价与测度的研究较少。同时,从研究的角度上来看,以国家整体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多,而从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尽管国家整体经济转型与区域、城市经济转型在研究对象上、测度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于经济转型评价与测度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梳理,能够为本文开展区域经济转型测度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目前,已有的关于经济转型评价与测度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从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基于市场化程度的指标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学术界对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便展开了大量的研究,重点关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退出,因此提出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仍有较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如卢中原、胡鞍钢[8](1993)选择的四个主要测算指标为:投资、价格、生产和商业市场化指数;
第二类是基于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的指标体系。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学者们在经济转型的研究中开始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即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该研究主题中有两种常见的测度方式。第一种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如雷明和虞晓雯[12](2013)通过测算1998-2011年各省域的碳循环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外资利用率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第二种是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类是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设计出的评价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术界已经逐渐将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但相关的研究成果仍十分有限。在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上,以描述性的、定性的研究居多,而规范性的、定量的研究较少。同时,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比较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区别、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做法,而缺乏构建经济发展方式的测度指标。
因此,从现有的关于经济转型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在研究方法上,描述性的、定性研究居多,而规范性的、定量研究较少;在研究视角上,研究大多从国家整体的角度出发,缺乏从区域差异、贸易进行的方式以及来源地的视角上考察贸易开放性政策对于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导致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局限。因此,仍存在有较大的可能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
三、计量部分
近年来,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在对公共政策或项目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估中被研究者们广泛应用。通过加入控制组作为对照,我们可以减少需要控制变量的个数,较好地控制回归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Angrist和Pischke,2008)。
“一带一路”倡议在其内涵中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前者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重庆、广西、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共计13省(市、自治区),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包含福建、上海、广东、浙江和海南5个省市。其中,尽管诸如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省份没有被直接纳入的最终规划中,但它们的省会城市均在规划中有所提及。值得注意的是,完全没被倡议提及的省份只有河北、山西、江苏和贵州四省。
为了更好地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内陆省份的经济转型的影响效果,本文采用了双重差分模型,将处理组设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控制组为未被“一带一路”倡议提及的内陆省份——山西省,这就为我们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经济转型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自然实验”。在本文中,将DID模型设定如下:
scorep,t=β0+δ1treatmentp×post2014+θZp,t+εp,t
(3.1)
其中,被解释变量scorep,t表示省份每年的经济转型升级得分,由本文构建的经济转型测度指标体系得出。下标p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εp,t表示随机误差项。treatmentp,t为判断该省份p是否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内陆省份的虚拟变量,post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虚拟变量,二者的交互项treatmentp×post2014将作为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当treatment=1时,表示省份p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即处理组;而当treatment=0时,表示省份p为山西省,即控制组。当post2014=1时,表示年份t在2014年后(包括2014年),而当post2014=0时,年份t在2014年前。值得说明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是习近平总书记造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其具体的提出时间是2013年9月,因此本文选择2014年作为虚拟变量的时间节点。
四、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及相应的结果分析,本文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扩大对外投资的途径提高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能力的、增强了科技发展水平、提升了国际化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改善了节能减排及生态环境,从而多方位、全面地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发展。同时,本文结合研究成果及当前经济形势,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考虑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如近期中美贸易关系的恶化等将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中国应当立足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情,采取更全面的、更深入的、更有计划的开放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同时,在实施更全面、深入的开放政策时,坚持和平崛起,坚定地反对国际上一切与中国经济崛起相关的“阴谋论”。
第二,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其经济转型能力自然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进程中,也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东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发高端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型服务业。而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即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的内陆省份而言,在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应加强以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提升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中国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滞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转型严重受限于教育水平的低下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匮乏。因此,应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联动效应,国家政策应该大力鼓励优秀人才及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中国大陆腹地,同时,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创新发展基金,鼓励优秀创新人才及企业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做贡献。
第四,在贸易开放性政策实施的背景之下,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与创新仍不容忽视。目前,在一些行业如房地产行业和资源开发行业高利润的背景之下,不同投资之间收益差距仍然较大,技术创新层面得到的社会资本与之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推动要素市场的改革与创新,促进要素市场的价格机制的调节,正确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行业中去,发挥资本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深化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相关指标选择的主观性,评价指标的选择及体系的构建方面仍不完善,本文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往后的深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