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建体育专业“国培计划”管理与评价平台的几点思考

2019-12-18

赢未来 2019年32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国培参训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1 体育专业“国培计划”培训学员的管理

每期“国培计划”培训班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的学校,且都是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承训单位要充分考虑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学员的需求差异。培训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员的管理,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发展现状有差异,不同年龄段的老师所关注的问题也不一致,这无非在学员日常管理上增加一定难度。因一些地方学校对老师的管理较为放松,参加培训学员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培训就是出来放松的幌子,上课不积极,听课不认真,作业完成质量不佳,将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与“国培计划”的初衷相悖。因此必须按照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学员管理工作,既遵循一般的管理制度,又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将会提高“国培计划”培训效果。对于学员的管理从以下方面考虑,学员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就寝考勤、课堂考勤、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建设等方面,利用互联网创建管理平台,做到实时监督,有效提高“国培计划”培训效果。

2 体育专业“国培计划”课程管理的思考

为提高培训课程的实效性,教育部办公厅于2012年发布了《“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以此作为国培项目立项的重要评价指标。体育专业具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每期的培训项目应根据培训的具体任务要求和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制定课程内容。地方级学校因受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形式及方法各不相同,甚至有的学校都不具备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及器械,即在制定本期培训课程内容之前应先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平台信息了解学员即刻所需技能要求,在课程设置过程中不影响培训主题内容的前提时安排一些辅助课程,解答地方性学校老师的困惑。《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国培计划”课程进行明确设计。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体育专业有很强的专业特点,但是通过“国培计划”培训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使更多的地方级学校体育教师领悟到立德树人的根本内涵,增强自身民族自信力与感染力,形成以“健康第一”为宗旨,育人为核心,“育人、育体、育心”合一的学校体育教育新理念。

3 体育专业“国培计划”课程评价的思考

体育课程评价是体育课程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环节。“国培计划”中的课程评价一向是培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需要深入研究评价什么,而且如何评价更是操作难题。如果没有明确的课程评价体系,就难以衡量本次培训的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国培计划”体育课程质量。体育专业“国培计划”主要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培训效果的体现将会影响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实践课偏多,专业实践课的授课老师是否能根据学员实际需求上好课,甚至是选择什么样的授课老师完成授课,高校教授的授课方式、知识框架、练习方法是否适用于中小学老师,这一系列问题,通过课程评价也是对授课老师的一个鞭策,授课专家接到授课任务时,应通过平台提前与学员取得联系,获知学员的需求,然后积极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内容的一手资料,能够第一时间传达给基层教师。授课老师通过学员课堂表现对其进行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成绩在学员培训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从而激励培训学员好好配合老师完成授课,互相评价的课堂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赢。

4 体育专业“国培计划”承训单位评价的思考

学员的学习能力通常决定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学员的学习状态反映他们的精神境界,关注学员学习意味着对他们专业成长与生命境界提升的理解和尊重。但是,目前的“国培计划”培训模式依旧沿袭传统的培训方式,未能从教师主体意义上关注或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因此,“国培计划”承办单位在进行培训课程设计时应尽可能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师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明确教师学习的核心目标素养,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有用的学习资源。

充分重视参训教师需求分析,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对部分参训学员进行调查表明,被访者大多认为来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只是完成一个培训项目,培训方式主要是听讲座、理论性课程太强、专业实践课走过场,培训内容、方式偏陈旧,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脱节。其原因主要是“国培计划”承办单位没有从教师学习和教师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给参训教师的知识技能与参训教师真正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提升参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实,“国培计划”项目承办单位可以通过平台提前知晓参训教师基本情况,在培训前做好调研活动,掌握参训教师的真正需求,实现目的性培训课程内容设计,按需施教,则会使“国培计划”项目更有实际意义。

构建完善的承办单位培训评价体系,确保参训教师学有所得和学有所用。构建完善的培训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使参训教师回顾培训期间所学内容,反思参加培训学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效果,还能帮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实现过程性的培训反思,改正消极不乐观的培训模式,以积极的培训模式更好地完善下一轮的培训。接受培训的目的是提高自己,这就意味着,参训者在参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相关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学习,还要关注提供承办单位的设计能力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通过提出问题、给出评价来提高承办单位的培训能力,才会使“国培计划”项目拥有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国培参训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