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9-12-18
湖南省耒阳市小水镇中心完小,湖南耒阳 421800
新课标提到“应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彰显美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1]”。为此,教师应具有教学融合与创新意识,将学生视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关注他们的课堂学习感受。进而,引入“古诗新唱”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音乐旋律、古诗韵律;具有学习兴趣、扩充知识眼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1 “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中的实践与应用意义
为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需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应从小便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小学生具有丰富的学习感受,走进古诗词,在吟唱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具有创新意识与艺术表现力。
2 “古诗新唱”在小学音乐中的实践与应用策略
2.1 以诗为媒,感受韵律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更关注教学融合问题。音乐作为艺术学科,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特征[2]。同时,诗歌与音乐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极具韵味的诗句、灵动的节奏、动人的意境,都要求教师在演唱时将“诗”“乐”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会演唱,还能让他们体验并感悟歌曲旋律与古诗文本结合之美。从而,使学生形成生动的音乐学习感受,培养他们的韵律意识。
例如:在学唱《村居》这首歌曲时,听赏歌曲环节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式,通过旋律、画面让学生感受其意境真、情境美。通过充分感受,学生更了解其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小鸟在唱歌;“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孩童在唱歌;“忙趁东风放纸鸢”其中的“纸鸢”是春风独特的歌。
2.2 吟诗起舞,激发兴趣
通过对古诗歌曲的学习,探究“古诗新唱”系统的教学方式,整理并且选择那些旋律优美且意境高远的歌曲,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体验、表现、创造,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起来,以便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他们的艺术品位与情操。
古诗的旋律及节奏感非常强,古人在吟诵时都会伴以摇头、晃扇,常借用一些肢体运作[3]。当前,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古诗歌曲学习时,也要继续一定的传统并佐以创新。除单纯用演唱的方式将其表达,律动表演也是非常不错的一项选择,可用演绎的方式来表现,这样生动又活泼,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把学过的一些古诗歌曲结合起来,组成不同主题单元,如可根据季节描绘,譬如:将《元日》、《山行》等组织而成四季诵,让学生根据每一首歌曲情绪开展歌舞的编排,并且适当借助一些道具,又如:利用《元日》中的新年气氛,添加一两个红色的小灯笼。
对于中段音乐教学,可以适当提升一些难度,要求学生分组并配合表演歌曲,例如:学生可以这样将《春晓》表演出来:在优美的音乐里,学生蹲在那里表现安静的样子,两个学生披上纱巾,表现出柔美的春风之感,让学生扮演可爱、自由的小鸟自由飞翔。用人声来模拟风声、雨声,当从睡梦中起来后,由地上拾起被风吹下的花瓣,这些声音和在一起,与春风、小鸟一起欢唱,所有人都在迎接春天。
2.3 低唱旋律,品味诗情
旋律也称之为曲调,为音乐基本要素,是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古诗新唱”正是因为给古诗本体注入了相得益彰的优美旋律才让人颇为喜欢。例如,在学习歌曲《采莲》时,要从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入手。上课开始之前,我先让学生看一段春意盎然的江南水乡的短视频,请学生用线条来描绘看到的情景,之后请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歌词,在诵读中,需要注意其语调、语音的高低,伴随自己有声色的朗读,把高、低音调也用线条表示出来。
在音乐作品里,旋律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法,也是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古诗新唱教学里要抓住旋律主线,引导学生吟唱旋律进行,感受诗人创作的心境意境,让学生深度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及歌曲的旋律美。
3 结语
总之,引入了“古诗新唱”这一教学形式,不仅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浸润。进而,通过精选经典古诗文,使其与音乐教学融入一体,让学生在“且歌且行”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以便感受诗情、提升艺术品位,让他们得到艺术与文化的双重熏陶。通过构建音乐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