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管窥

2019-12-18

赢未来 2019年32期
关键词:前导圆明园课文内容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一小学,内蒙古赤峰 025550

1 课前导读,提起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致

对于课前导读阶段来讲,小学语文课程教师若想扩展阅读教学,提升授课质量。那么首先就应该创建出新颖度高、实用性强的授课情境,以此凝聚学生的关注力,使学生可以主动地融入到阅读学习环境之中,进而渐渐地心生对语文阅读课程的喜爱之感,以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授课效果。然而,站在学生角度来看,课前导读是小学生预习本堂课课程内容的主要路径,有益于帮助小学生形成优质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此外,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能够提升语文授课教师导读效率,简化课程内容的困难程度。所以课前导读已然成为扩展阅读的主要路径,同时也是培育学生阅读感知能力、欣赏品鉴能力的前置条件。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授课教师应该在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做好预习的基础上,借助班级中的电教设施,开展课前导读活动,以此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详细而言,首先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与“圆明园”相关的实录视频,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晰圆明园在遭到毁坏之前和之后的景象对比,并且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圆明园会遭到破坏呢?”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激起学生对于本堂课内容的学习兴致,使学生的关注力能够汇集在课堂学习之中。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圆明园相关的历史知识教授给学生,以此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意识。然后,授课教师应该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通过文字的表述,感知作者对于外国侵略者的愤懑之感,使学生心生共鸣。

2 课堂解读,帮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

从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课堂解读是其中不能缺少的构成内容,加之近些年新课改的推行,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授课期间,从多个角度解读课文内容,以此扩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形成语文阅读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授课教师应该摒弃以前“灌输式”的授课模式,正视“人本主义”授课理念的关键性,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并且为学生创建出放松、有趣课堂环境,使学生可以轻松地学懂更多的语文课程内容,最终在引领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慢慢地形成语文素养。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少年闰土》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参照课文内容,在课堂中为学生开展讲故事活动,以此来深度解读课文内容。详细而言,教师首先可以用对话的方式,带入本堂课的课程内容,“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文学家,经常都是身着民国装,而且有着浓密的胡须,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不知道!”很多学生都会这样的回答。此时,教师就可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将课文内容中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和语句标识出来。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授课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商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在分组商讨以后,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鲁迅的人物事迹表述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作者鲁迅的记忆,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提升。

3 课后归纳,提升语文课堂授课质量

课后归纳应该在学生阅读以后落实,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整理、归纳的习惯,继而将存有内在关联的知识内容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出单元化的语文思维,如此就能够为语文作文写作品质的提升做好铺垫,继而提升语文课堂整体授课质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拓展阅读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拓展不是无方向的随意拓展,而是经过有效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将语文本身的特性和传播规律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前导圆明园课文内容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游圆明园有感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圆明园里过大年